口渴(口渴的癥狀),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口渴(口渴的癥狀)。
特別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后再引用。對于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本站不出售任何藥品、器械,也不為任何藥品、器械類廠家提供宣傳服務。藥品類信息為研究性資料,僅供專業人士參考,請不要依據本站信息自行用藥。
kǒu kě
have a cobweb in the throat[朗道漢英字典]
thirs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hirstily[朗道漢英字典]
dry[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hydrodips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口渴為渴之俗稱。出《黃帝內經靈樞·五味》。指自覺口中干燥而欲飲水的表現。
渴指自覺口咽干燥之癥狀。多因肺胃有熱,津耗血少所致。也可因水濕、痰飲、瘀血阻滯,或脾虛不運,或腎陽虛衰不能化氣,使津液不能上承而致肺胃有熱者,渴喜冷飲,便秘溺赤,苔黃脈數。治宜清熱瀉火。選用麥門冬飲子、白虎湯、承氣湯等。津液虧耗者,咽干口燥,煩熱升火,舌干少津。治宜養陰生津。用六味地黃丸、增液湯、五汁飲等,熱戀傷陰者,可用連梅湯。血虛者,多見于大失血及產后,頭暈目花,面白唇淡,舌質淡,脈芤。治宜補血益氣,用四物湯、當歸補血湯等;水濕停留者,渴不欲飲,胸悶納呆,腹脹肢腫,小便不利,苔膩脈濡。治宜祛濕利水,用胃苓湯、五皮飲等;痰飲內停者,口渴胸悶,短氣,吐痰涎,心下悸,或嘔吐、反胃等。治宜溫陽化飲,用小青龍湯、苓桂術甘湯、半夏茯苓湯等。瘀血內阻者,口渴而但欲嗽水不欲咽,唇萎,唇紫,脈澀。治宜活血祛瘀。用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等;脾虛不運者,口渴而稍飲即止,或喜熱飲,四肢困倦,脈弱無力。治宜健運。用七味白術散、春澤湯等;腎陽虛衰者,口渴欲飲,飲一、二口即厭口渴,或水入即吐出,惡寒肢冷,嗜臥,脈細。治宜溫陽補腎。用金匱腎氣丸、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等。口渴頻飲,多食多尿者,為消渴病。
消渴亦作痟渴。出《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為消渴病一種。以口渴,尿少為主癥。《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夫痟渴者,為雖渴而不小便也。”
渴指口咽干燥而欲飲之癥。《景岳全書·傳忠錄》:“凡病人問其渴否,則曰口渴。問其欲湯水否,則曰不欲……此口干也,非口渴也。”
口干為癥狀名。出《黃帝內經靈樞·熱病》。指自覺口中干燥少津但不欲飲水之癥。《景岳全書·傳忠錄》:“凡病人問其渴否,則日口渴。問其欲湯水否,則曰不欲。蓋其內無邪火,所以不欲湯水,真陰內虧,所以口無津液,此口干也,非口渴也。”口干多因陰虛津少,或氣虛陽弱,津液不承所致。陰虛津少者,治宜養陰生津口渴,用六味地黃丸、增液湯、五汁飲等方。氣虛陽弱者,治宜益氣溫陽,用七味白術散、小建中湯、金匱腎氣丸等方。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7.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1.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6.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口渴(口渴的癥狀)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