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詩(陶言陶語),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茶與詩(陶言陶語)。
FONT>其他如蔡襄、曾鞏、周必大、丁謂、蘇轍、文同、朱熹、秦觀、米芾、趙佶(徽宗皇帝)、陳襄、方岳、杜來、熊蕃等都寫過茶詩。
(1)茶葉詩詞的形式
與唐代大同小異,但增加了“茶詞”這個新品種。
古詩這一類茶詩很多,五言古詩如梅堯臣的《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蘇軾的《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等。七言古詩如黃庭堅的《謝劉景文送團茶》、葛長庚的《茶歌》等。
律詩亦有五律、七律、排律。五律如曾幾的《謝人送壑源絕品,云九重所賜也》、徐照的《謝徐璣惠茶》等。七律如王禹偁的《龍鳳茶》、歐陽修的《和梅公儀嘗建茶》等。排律有余靖的《和伯茶自造新茶》。
絕句亦有五絕、七絕,還有六絕。五絕如蘇軾的《贈包安靜先生》、朱熹的《茶坂》等。七絕如曾鞏的《閏正月十一日呂殿丞寄新茶》、林逋的《烹北苑茶有懷》等。蘇軾有六絕一首《馬子約送茶,作六言謝之》:
珍重繡衣直指,遠煩白絹斜封。驚破盧仝幽夢,北窗起看云龍。
宮詞徽宗皇帝趙佶曾寫過一首宮詞:
今歲閩中別貢茶,翔龍萬壽占春芽。
初開寶篋新香滿,分賜師垣政府家。
竹枝詞(竹枝歌)古代歌曲的一種,原是西南地區的民間歌謠,宋代茶詩中亦可看到,如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白頭老媼簪紅花,黑頭女娘三髻丫。
背上兒眠上山去,采桑已閑當采茶。
聯句有洪邁、方云翼、黃介、向旙、許子紹五人的《秀川館聯句并序》一首:
……勸頻難固辭,意厚敢虛辱(許)。一一罄瓶罍,紛紛吐茵蓐(方)。茶甘旋汲江,火活乍燃竹(向)聊烹顧渚吳,更試蒙山蜀(洪)。清風生玉川,石鼎壓師服(黃)……。
回文詩這種詩無論順讀、倒讀,都可以讀通,詩體別致,蘇東坡就寫過這種體裁的茶詩:《記夢回文二首并敘》。東坡在詩敘中還講了一個故事:在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剛過天氣轉晴,我晚上做了個夢,夢見一位漂亮的女子以雪水烹小團茶給我飲,她還唱著歌。我便在夢中寫了回文詩,等到醒來,只記得一句:“亂點余花唾碧衫”,于是把它續成二首完整的詩:“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栈浔M酒傾缸茶與詩,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p>
茶詞從宋代開始,詩人們才把茶寫入詞中,寫得最多的為蘇東坡、黃庭堅,還有謝逸、米芾等。如蘇軾《行香子》:
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夸君賜,初拆臣封。看分香餅,黃金縷,密云龍。斗嬴一水,功敵千鍾,覺涼生兩腋清風。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2)茶葉詩詞題材
幾乎和唐代相同。
名茶之詩宋代名茶詩篇中詠得最多的為龍鳳團茶,如王禹偁的《龍鳳團茶》、蔡襄的《北苑茶》、歐陽修的《送龍茶與許道人》等。其次是雙井茶,如歐陽修的《雙井茶》、黃庭堅的《以雙井茶送子瞻》、蘇軾的《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其韻為謝》等。日鑄茶,如蘇轍的《宋城宰韓夕惠日鑄茶》、曾幾的《述侄餉日鑄茶》等。其他如蒙頂茶(文同的《謝人寄蒙頂茶》)、修仁茶(孫覿的《飲修仁茶》)、鳩坑茶(范仲淹的《鳩坑茶》)、七寶茶(梅堯臣的《七寶茶》)、月兔茶(蘇軾的《月兔茶》)、寶云茶(王令的《謝張和仲惠寶云茶》)、臥龍山茶(趙的《次謝許少卿寄臥龍山茶》)、鴉山茶(梅堯臣的《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揚州貢茶(歐陽修的《和原父揚州六題時會堂二首》)等。
茶圣陸羽之詩宋代詩人常常在茶詩中提到陸羽,這是他們對這位茶業偉人表示景仰之意,尤其是陸游更為傾心,“桑苧家風君勿笑,它年猶得作茶神”、“遙遙桑苧家風在,重補茶經又一篇”、“汗青未絕茶經筆”、“茶荈可作經”等,從這些詩推測,陸游可能也寫過茶經。
煎茶之詩蘇東坡的《汲江煎茶》詩寫得最好,楊萬里對之贊嘆不已,他評價該詩說:“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難之?!?/p>
飲茶之詩最膾炙人口的是范仲淹的《斗茶歌》,其詩題的全稱是《和章岷從事斗茶歌》: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水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終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祝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吁嗟天產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蓂。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森然萬象中,焉知無茶星。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采薇,長安酒價減百萬,成都藥市無光輝。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君莫羨花間女郎只斗草,贏得珠璣滿斗歸。
這首《斗茶歌》,歷史上已有過很高的評價,如《詩林廣記》引《藝苑雌黃》說:“玉川子有《謝孟諫議惠茶歌》,范希文亦有《斗茶歌》,此兩篇皆佳作也,殆未可以優劣論?!?/p>
斗茶又稱茗戰,即評比茶葉品質的優劣,盛行于北宋,宋唐庚有《斗茶記》。
王安石的《寄茶與平甫》詩,則反映了唐宋人的一種飲茶習慣:
碧月團團墮九天,封題寄與洛中仙。石樓試水宜頻啜,金谷看花莫漫煎。
王安石對他弟弟平甫(即王安國)說,在“金谷園”看花的時候,不要煎飲茶,因為“對花啜茶”是“殺風景”(即令人敗興之事)。此在唐代李商隱的《義山雜纂》中曾提到,有16種情況都屬于殺風景,如“看花淚下”、“煮鶴焚琴”、“松下喝道”等,“對花啜茶”也為一種。
名泉之詩宋人非常喜愛惠山泉,因此詠惠泉的詩特別多,尤其是蘇東坡。其他有廬山的谷簾泉(王禹偁的《谷簾水》)、江西廬山三疊泉(湯巾詩)、安徽滁縣瑯琊山麓六一泉(楊萬里的《以六一泉煮雙井茶》)、山東濟南金線泉(蘇轍的《次韻李公擇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江蘇揚州大明泉(黃庭堅的《謝人惠茶》)、江蘇鎮江中泠泉(范仲淹的《斗茶歌》)、湖北天門文學泉(王禹偁的《題景陵文學泉》)、湘北宜昌陸游泉(陸游詩)等。
蘇軾詩:《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連。獨攜天上小團月茶與詩,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p>
湯巾《以廬山三疊泉寄張宗瑞》詩:“……鴻漸但嘗唐代水,涪翁不到紹熙年。從茲康谷宜居二,試問真巖老詠仙?!?/p>
湯巾認為三疊泉要超過谷簾泉。
湖北宜昌陸游泉有一段故事,1169年陸游到四川奉節任通判,入蜀時過此汲泉品茗,吟成《三游洞前巖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詩一首:“苔徑芒鞋滑不妨,潭邊聊得據胡床。巖空倒看峰巒影,磵遠中含藥草香。汲取半瓶牛乳白,分流觸石珮聲長。囊中日鑄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嘗”。
后人為了紀念這位詩人,便把它稱為陸游泉,或稱陸游井、陸游潭,在湖北宜昌市西陵山上三游洞下百余步的半山腰崖腳處,有“神水”、“瓊漿玉液”之贊語。
茶具之詩有蘇軾的茶磨、石銚詩:《次韻黃夷仲茶磨》、《次韻周穜惠石銚》,秦觀的《茶臼》詩、朱熹的《茶灶》詩等。
采茶之詩有丁謂的《詠茶》、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等。
造茶之詩有余靖的《和伯恭自造新茶》、梅堯臣的《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蔡襄的《造茶》等。
茶園之詩有王禹偁的《茶園十二韻》、蔡襄的《北苑》、朱熹的《茶坂》等。
茶功之詩有蘇軾的《游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黃庭堅的《寄新茶與南禪師》:“筠焙熟茶香,能醫病眼花”。
其他之詩如楊萬里的《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是一首很有趣的茶詩。分茶,又名茶戲、湯戲,或茶百戲,是在點茶時使茶汁的紋脈形成物象。宋陶穀的《清異錄》說:“沙門福全能注湯幻茶,成詩一句,并點四碗,泛手湯表。檀越日造門求觀湯戲。全自詩曰:‘生成盞里水丹青,巧畫工夫學不成。卻笑虛名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清異錄》又說:“茶自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七,別施妙訣,使茶紋水脈成物像者,禽獸魚蟲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
蘇轍的《茶花二首》、陳與義的《初識茶花》。歷代詠茶花的詩比較少,蘇、陳可謂別出心裁。
一曲離騷,一碗茶(作者:王學銘)
·《格薩爾》中的茶文化(作者:措吉)
·兩宋茶詩與茶事——點茶與點湯(作者:揚之水)
·兩宋茶詩與茶事——斗茶(作者:揚之水)
·兩宋茶詩與茶事——分茶(作者:揚之水)
·茶與詩詞——元、明、清茶葉詩詞(作者:錢時霖)
·茶與詩詞——唐代(含五代)茶詩(作者:錢時霖、朱自振)
·茶與詩詞——兩晉和南北朝茶詩(作者:朱自振、錢時霖)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茶與詩(陶言陶語)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