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風書屋(石獅日報數字報),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曉風書屋(石獅日報數字報)。
□南宋
對我來說,曉風書屋就是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里有名的“瑪德萊娜小點心”,無論何時,只要一“嘗”到它,就會生發對一條街的綿綿不斷的回憶。前兩天,在報社做版時,搜到兩張曉風書屋的舊照片,好一陣鼻子發酸,要不是周圍有一堆同事,淚水肯定就涌了出來。
思明南路416-12號,曉風書屋,門牌號和小屋已經在地球上永遠消失了。曉風書屋遷址大學路,圖書之外,保存下來的只有“九四老人”顧廷龍先生題寫的“曉風書屋”的牌匾以及舊店的電話號碼。如今,為了請店員幫我留書,有時,我會撥通這個號碼,聽著店長小高的聲音,恍惚間,我感覺自己又來到舊日的曉風書屋門前。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里的店員換了一茬又一茬,男女老少都有,待的時間有長有短,不變的是店員對書和顧客的熱情和尊重。新來一批店員,有時,我會羨慕地對他們說:“你們真幸福,每天與書為伴,想看哪一本就哪一本,四年下來,等于讀了一個圖書館專業的本科。”我還建議他們寫日記:“進了哪些好書,見到哪些好玩的學者……將來簡單整理一下,就是一本好書。”
幾年的書香熏陶下來,這里的店員大多很有書生味。一個店員考上蘇州一家佛學院;一個店員在這里收獲她一生的幸福,找到未來的老公,并且憑著對書的熟悉,應聘當上一家報社的編輯……
我在店里經常看到廈大的老師,比如,易中天老師。據說,易老師名揚天下之前,其實比較落寞。經常騎一輛自行車,到一條街的菜市買好菜,就拐到曉風書屋逛逛,買幾本書,向熟悉的店員抱怨:“讀書太多,沒什么用。”書屋里面有一間工作人員休息室,小得只能容下一張辦公桌和一張小沙發、兩三把木凳,老顧客有時愛進來聊天。易老師應該常進來,因為他是老板許志強的朋友。“品讀中國”系列圖書出版后,曉風書屋在經銷方面給予易老師很大的支持,很長時間里,這套書都擺在書店醒目的位置。
謝泳老師來廈大后,我多次在這里遇到他。在他的引薦下,我還認識了陳子善老師,并陪陳老師來曉風書屋逛過,陳老師先是取出紙筆記下書名,說是回上海的圖書館查一下就好,最后禁不住誘惑,還是買了三四本書。
我還曾在曉風書屋遇到臺灣來的學者汪榮祖先生。那天上午,采訪完劉再復先生之后,我在書店里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這不就是《陳寅恪評傳》和《史傳通說》等名著的作者汪榮祖先生嗎?此時,書店里沒有一本他寫的書,我急得不行,此時不要他的簽名曉風書屋,可能要等5年之后了,那時,能不能遇到他還很難說。最后,我心生一計,勇敢地請他在我的采訪本上簽名,并寫一句他喜歡的話,他愉快地接受了,不假思索地寫下“諸子配孔文化多元”。
曉風書屋有不少語言文字類的書,特別是有許多古文字研究的書。我曾經好奇地問許志強:“進這么多冷僻的書,有人買嗎?”許志強笑笑說:“這些都是鎮店之寶,我還不舍得它們太快賣出呢,擺在那里,書店的檔次就出來了。有的書一擺兩三年,某一天,突然就被人買走了。”
常年枯守書齋,對我而言,到書店走走,既健身,又養心。一本本新出的書閃亮登場曉風書屋,無疑是一幅幅美麗的風景。拿起一本新書,聞聞書香,翻翻前言后記,心會跟著遠行,這是無憂無慮的精神之旅。“讀書好比串門兒”,這是楊絳的話,古今中外,哪個朋友有趣就找哪個朋友聊,他們又一例地好脾氣,準會陪你聊。
那時的曉風書屋鄰近廈大南門,這里有一個公交始發站,有很多路公交車抵達這里,曉風盡得地利,讀者也跟著少花車錢。現在去大學路的曉風書屋買書,我經常按捺不住內心的渴望,打車直奔主題——沒有一路公交車在此停靠。
我每周必逛一次曉風書屋,不逛不舒服,生怕錯過每一本好書。在書店待著,人就沉靜下來,寵辱皆忘。有一年,我遭遇一場精神大危機,靠著在店里買的《金剛經說什么》,硬是挺過來了。
感謝曉風書屋。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曉風書屋(石獅日報數字報)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