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看似簡單卻又想深入探究其含義的漢字,“卉”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或許在詩詞、文章中頻繁看到“卉”字,卻未必能精準說出它的意思。“卉”這個字雖常見,但它背后的意義值得我們去詳細了解。究竟“卉”是什么意思呢?是指代花草,還是有其他更豐富的內涵?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深入解讀“卉”字,揭開它所蘊含的獨特意義和文化價值。
1、卉,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huì,指的是草的總稱,如,奇花異卉。卉也可指花,如,奇卉怪草。——王元之《桂陽羅君游太湖洞庭詩序》。卉也可形容粗鄙,如,卉布。
2、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十廾漢字部件分解:十廾。
筆順讀寫:橫豎橫撇豎。
3、詳細字義
卉
〈名〉
(會意。小篆字從三“屮”(chè),草木初生。本義:草的總稱)
同本義[variouskindsofgrass]。
卉,草之總名也。——《說文》
卉木萋萋。——《詩·小雅·出車》
百卉具腓。——《詩·小雅·四月》
鳥夷卉服。——《書·禹貢》
又如:卉木(草木);卉犬(用草扎成的狗);卉物(草木物產)。
泛指草木[plants]。
桑末寄失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文選·張衡·思玄賦》
指花[flower]。
奇卉怪草。——王元之《桂陽羅君游太湖洞庭詩序》
〈形〉
粗,粗陋[coarse]。如:卉布(粗布,土布);卉裘(粗陋的皮衣)。
眾[plentiful]。
卉,眾也。——《廣雅·釋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