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中華文化的宏大語境中,“浮屠”這個詞常出現在各類文學、宗教作品里,引發人們的好奇與探究。“浮屠”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它其實有著豐富且多元的含義。從宗教層面講,它與佛教緊密相關;在建筑領域,它又代表著特定的建筑形式。隨著歷史的發展,“浮屠”的內涵不斷演變和豐富。了解“浮屠”的具體所指,不僅能讓我們對佛教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讀古代文獻和文化遺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揭開“浮屠”神秘的面紗。
1、浮屠,漢語詞語,也作佛教術語,拼音是fú tú,亦作“ 浮圖”,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意思是:一指佛陀,佛;二指佛教;三指和尚;四指佛塔;五舊時稱傘或旗的頂子,因其形似塔頂,故名;六博戲中擲骰子所成的一種貴彩;七指浮屠鎮。出自《后漢書·西域傳·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李賢注:“浮屠,即佛也。”
2、《佛學大辭典》中的解釋是:浮屠,亦作浮圖,休屠。按浮屠浮圖,皆即佛陀之異譯。佛教為佛所創。古人因稱佛教徒為浮屠。佛教為浮屠道。后并稱佛塔為浮屠。后人們認為佛陀二字太麻煩,于是簡化成了一個字“佛”。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