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習俗是什么,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小年的習俗是什么。
今年陽歷2月3日是農歷臘月二十三,北方俗稱“小年”。這里為何強調是北方呢?因為一說到小年,北方人馬上會反應過來,是臘月二十三呀!但在南方一些地區,卻是將臘月二十四這天定為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所以要祭灶神。民謠有“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灶王爺。
小年的習俗是什么
祭灶的風俗,由來已久。灶君,在夏朝就已成為民間尊崇的大神。四書之一的《論語》記錄了孔夫子和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對話。先秦時,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尸古代祭禮之一。祭祀時,立尸以代死者受祭。尸由臣下或死者晚輩充任。“迎尸”指迎接象征死者神靈而受祭的人等等。
為何灶王爺在民間那么受重視?以至于祭灶成為迎接新春第一祭?那就要先從灶王爺的出身來歷講起了。灶神,民間又稱灶君、灶王、灶王爺、灶王菩薩等。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尊其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上天賞罰。祭灶儀式很簡單,在灶王爺神像前供上麥芽糖制的糖瓜或關東糖,意在讓灶王爺把嘴粘住,以免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亂說亂奏。
還要燒些紙錢,意為送灶王爺上天路上用的盤纏。另外要給灶王的坐騎準備一桶水和一些草料,供他喂馬之用。祭祀時念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七日后,也就是除夕,家家再燃香燭,擺上供品,把新買來的灶神像貼在灶上神龕里,上面寫著“保佑”二字,兩邊貼對聯,有的寫“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有的寫“油鹽深似海,米面積如山”。這就是把送走的“灶神”又請回來了,俗稱“迎灶”。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七天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
老百姓從小年舉行完祭灶,便進入了迎接新年的倒計時,緊鑼密鼓地為過個紅火的春節做著各種準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時間,民間稱之為“迎春日”。
為了除舊迎新,送灶前后,各家各戶都要打掃衛生。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的傳統。室外屋內,房前屋后,要徹底進行打掃,干干凈凈迎新春。為何要在小年前后掃塵呢?一來“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小年的習俗,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二來因為有“臘月不掃塵,來年招瘟神”的說法。另外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小年的習俗,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
在小年這天,人們還習慣吃灶糖,所謂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必須用菜刀劈開才能吃,質料很重很細。
八字網溫馨提示:臘月二十三前后,各地還有剪窗花、理發因傳統習俗認為正月不適合理發、寫春聯等習俗。雖然灶王爺逐漸淡出了現代人的視野,但紅火、熱鬧又趣味橫生的小年,是民俗史上生動的一筆,做為龍的傳人,自然應該了解、熟悉。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小年的習俗是什么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