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不起的中國惠普經銷商,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傷不起的中國惠普經銷商。
2011年12月08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顧
新聞列表 返回目錄
中青報系
陶濤《中國青年報》(2011年12月08日12版)
方浩站了出來,他出離憤怒只為中國惠普表示,不會對非授權的經銷商的不當交易行為負責。
今年10月,作為惠普在中國的二級經銷商,北京烽火九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浩披露,2010年4月下旬,中國惠普銷售人員以某省移動公司將購買價值約70萬美元的軟件為由,要求烽火九州先行購買這批軟件,然后在中國惠普的協調下將軟件銷售給某省移動公司。在中國惠普銷售部的安排下,烽火九州通過一家一級代理商代購了該批軟件,并支付全額款項,但該移動公司至今仍未購買該軟件,其間方浩就此事多次與中國惠普進行交涉,但問題都未解決。
目前,事件的焦點就在于中國惠普是否握有最終用戶收貨驗證書。中國惠普表示,按照惠普的經營規范,任何銷售收入只有收到最終用戶收貨驗證書才能計入業績,而惠普持有相關確認書。方浩認為,貨物目前仍然存放在公司倉庫,而且自己也從未提供過任何最終用戶收貨驗證書。他透露,據他獲得的信息,中國惠普只是收到一份用戶收到貨物的郵件,而并非最終用戶收貨驗證書。
中國惠普負責人也表示,如果這份最終用戶收貨驗證書是偽造的,則對惠普造成商業欺詐。中國惠普新聞發言人近日表示,惠普不會對非授權的經銷商不當交易行為負責,公司高層已經表態,對于事件中可能出現的造假行為惠普經銷商,將啟動當事人問責制度。
這一表態激起了方浩的憤怒,他宣稱將公開更多中國惠普在商業行為方面的違規證據。
其實,這件事是行業潛規則造成的悲劇。據了解,這種“壓貨”的行業潛規則在IT行業很普遍。一些廠商和銷售人員為了拿出好看的銷售業績,往往會向經銷商游說,要求他們“吃下”自己的貨物。經銷商則要瞻前顧后地做一番衡量,為了將來的合作能夠順利,他們也不得不先自己墊付資金來為廠商和銷售人員做業績,在大多數情況下,合同履行之后,這些款項會在規定時間內返給經銷商。
這一次,潛規則出現了意外。中國惠普一名銷售人員的離職,讓方浩竹籃打水一場空。而這個時間點,也正是中國惠普風雨飄搖的時刻。今年4月以來,惠普中國區已經有3名高管離職。先是中國惠普總裁兼企業業務集團總經理高瑞彬出走,隨后中國惠普有限公司信息產品集團消費電腦產品部副總裁陳國維離職,就在上個月,惠普全球副總裁、中國惠普信息產品集團PSG總經理張永利宣布離職后加盟微軟中國。張永利和陳國維常年負責惠普PC中國區業務,兩人的先后離職對惠普PC中國區的業務帶來了巨大沖擊。
8月份,惠普曾經宣布剝離PC業務,使得國內惠普渠道經銷商隊伍開始動搖。從9月份至今,沈陽、北京等地已經出現惠普的核心經銷商轉投華碩和宏碁的事件。
解決問題首先要看惠普的態度。經銷商雖然不是直屬機構,但經銷商對企業的貢獻毋庸置疑,企業與經銷商也是一種“魚水情”,即使經銷商犯錯了,積極的溝通總是能夠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方浩的指責,中國惠普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和經銷商的關系,則必然對其品牌形象造成很大影響。
很多人說行業潛規則這種事存在即合理,但這只是針對部分受益者來說,經銷商不會人人都受益,所以還是需要加強自己的法律意識。經銷商需要聯合起來凈化行業,一個健康的行業秩序才能夠維持有序的發展,不能受傷了才想起來揭露潛規則,獲益了就“沒事偷著樂”。當然,如果行業內部不能建立起有效的秩序,就需要外部的壓力,相關的行業監管部門應該加大查處力度,盡量杜絕行業潛規則的存在。
SourcePh">
方浩站了出來,他出離憤怒只為中國惠普表示,不會對非授權的經銷商的不當交易行為負責。
今年10月,作為惠普在中國的二級經銷商,北京烽火九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浩披露,2010年4月下旬,中國惠普銷售人員以某省移動公司將購買價值約70萬美元的軟件為由,要求烽火九州先行購買這批軟件,然后在中國惠普的協調下將軟件銷售給某省移動公司。在中國惠普銷售部的安排下,烽火九州通過一家一級代理商代購了該批軟件,并支付全額款項,但該移動公司至今仍未購買該軟件,其間方浩就此事多次與中國惠普進行交涉,但問題都未解決。
目前,事件的焦點就在于中國惠普是否握有最終用戶收貨驗證書。中國惠普表示,按照惠普的經營規范,任何銷售收入只有收到最終用戶收貨驗證書才能計入業績,而惠普持有相關確認書。方浩認為,貨物目前仍然存放在公司倉庫,而且自己也從未提供過任何最終用戶收貨驗證書。他透露,據他獲得的信息,中國惠普只是收到一份用戶收到貨物的郵件,而并非最終用戶收貨驗證書。
中國惠普負責人也表示,如果這份最終用戶收貨驗證書是偽造的,則對惠普造成商業欺詐。中國惠普新聞發言人近日表示,惠普不會對非授權的經銷商不當交易行為負責,公司高層已經表態,對于事件中可能出現的造假行為,將啟動當事人問責制度。
這一表態激起了方浩的憤怒,他宣稱將公開更多中國惠普在商業行為方面的違規證據。
其實,這件事是行業潛規則造成的悲劇。據了解,這種“壓貨”的行業潛規則在IT行業很普遍。一些廠商和銷售人員為了拿出好看的銷售業績惠普經銷商,往往會向經銷商游說,要求他們“吃下”自己的貨物。經銷商則要瞻前顧后地做一番衡量,為了將來的合作能夠順利,他們也不得不先自己墊付資金來為廠商和銷售人員做業績,在大多數情況下,合同履行之后,這些款項會在規定時間內返給經銷商。
這一次,潛規則出現了意外。中國惠普一名銷售人員的離職,讓方浩竹籃打水一場空。而這個時間點,也正是中國惠普風雨飄搖的時刻。今年4月以來,惠普中國區已經有3名高管離職。先是中國惠普總裁兼企業業務集團總經理高瑞彬出走,隨后中國惠普有限公司信息產品集團消費電腦產品部副總裁陳國維離職,就在上個月,惠普全球副總裁、中國惠普信息產品集團PSG總經理張永利宣布離職后加盟微軟中國。張永利和陳國維常年負責惠普PC中國區業務,兩人的先后離職對惠普PC中國區的業務帶來了巨大沖擊。
8月份,惠普曾經宣布剝離PC業務,使得國內惠普渠道經銷商隊伍開始動搖。從9月份至今,沈陽、北京等地已經出現惠普的核心經銷商轉投華碩和宏碁的事件。
解決問題首先要看惠普的態度。經銷商雖然不是直屬機構,但經銷商對企業的貢獻毋庸置疑,企業與經銷商也是一種“魚水情”,即使經銷商犯錯了,積極的溝通總是能夠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方浩的指責,中國惠普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和經銷商的關系,則必然對其品牌形象造成很大影響。
很多人說行業潛規則這種事存在即合理,但這只是針對部分受益者來說,經銷商不會人人都受益,所以還是需要加強自己的法律意識。經銷商需要聯合起來凈化行業,一個健康的行業秩序才能夠維持有序的發展,不能受傷了才想起來揭露潛規則,獲益了就“沒事偷著樂”。當然,如果行業內部不能建立起有效的秩序,就需要外部的壓力,相關的行業監管部門應該加大查處力度,盡量杜絕行業潛規則的存在。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傷不起的中國惠普經銷商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