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新聞網,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安溪新聞網。
本報訊 7日,正值觀音的誕辰(農歷二月十九日),位于龍門鎮榜頭的福海院舉辦慶典活動。來自海內外的信眾齊聚福海院,聽梵音聞佛法,弘揚觀音文化。
觀音信仰連結海內外
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這三天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圣誕、出家、成道的日子,福海院每年都會舉行紀念活動。
凌晨3點,慶典活動正式拉開序幕。福海院門口大埕上,幾十張擺著豐盛供品的敬桌分三行排列;道士、尼姑、和尚三壇輪流誦經做法事;戲臺上高甲戲、南音、木偶戲等輪番上演;廣場上來自龍門鎮各村自發組織的廣場舞、舞獅等精彩演出。海外僑親、港澳臺同胞,鄉里內外善男信女,虔備敬品,焚香禱告,熱鬧非凡。
據福海院理事會負責人陳金鏘介紹,隨著福海院觀音菩薩信仰的影響越來越大,信眾不斷增多,觀音誕辰慶典也一年比一年熱鬧。為了參加這一天慶典活動,在外鄉賢紛紛返鄉,海外信眾遠道而來。
“這一次,還有來自臺灣金門縣金湖鎮的觀音座身在這里舉行開光儀式。”陳金鏘介紹,如今福海院的分爐遍及海海內外,觀音信仰成為海內外同胞的精神紐帶安溪觀音網,甚至古剎的重建也離不開海外僑胞的支持。“上世紀八十年代,古剎荒廢失修,旅印華僑白連貴夫人林彩英女士首倡重建并帶頭捐資按原址重建,千年古剎換發新顏。”陳金鏘說。
千年古剎成“海絲”見證
2013年,福海院在擴建時,在大殿后方挖到一罐27.5公斤古錢幣,經縣文管專家鑒定,古錢幣為開元通寶,是五代時期閩國所鑄鉛質錢幣。據分析,福海院在唐代應該是規模比較大的一個寺廟,寺院窖藏鉛幣以備不時之需。
明嘉靖版《安溪縣志》記載:“福海院,在依仁里,唐光化三年置。”相傳,北宋時期,隨著王審知入閩,福海院附近就有移民入駐。現寺中尚保留唐宋時期石槽以及和尚研藥的藥臼等器物即是明證。到了明清時期,福海院已是遠近聞名的觀音道場。
福海院所處的榜頭村古時叫榜頭市,曾經繁華一時,是安溪乃至閩中通往廈門的交通要道,山貨、茶葉等從這條古道轉運出去,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銷往香港、臺灣和東南亞各國。
陳金鏘介紹,福海院距榜頭市只有幾百米遠,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后,當地不少鄉民移居臺灣、香港和海外各地,福海院的觀音信仰也被傳播到各地。
慈善公益文化根植民心
我縣歷來有“家家念彌陀,戶戶供觀音”的虔誠風尚,一直流傳至今,深植于民心。
“人們對觀音菩薩的崇拜,其實是一種對‘真善美’的希望和追求。”福海院理事會會長白德賜介紹,福海院及廣大信眾奉行觀世音菩薩的仁慈濟世精神,2006年龍門鎮遭受四、五號強臺風襲擊影響,福海院對受災困難戶送去溫暖,給予每個受災困難戶三至五百的慰問金,2008年汶川大地震,福海院為災區捐資1萬元,為縣慈善總會捐資5000元。
理事會副會長白猛煌介紹,福海院香火日益興盛,場地年年增擴,有“一年一臺階”的說法,福海院的擴建,得到群眾的大力支持。
2013年,福海院理事會到西安募捐重建后殿,受到西安安溪商會的大力支持,募捐了60多萬元。西安安溪商會會長陳革逐說,他是龍門山頭村人,在外打拼23個年頭,事業一帆風順,熱心于做公益、善事,傳承觀音的慈善文化。林火耿,是QQ群“炮仔聲真熱鬧”的一員,當天也這個群的周年慶典,他說安溪觀音網,因為福海院,他結識了一些具有善心、愛心的群友,去弘揚觀音文化,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們,愛心接力,傳承正能量。 (記者洪金示)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安溪新聞網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