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服裝為何沒有做的特別出色的品牌?,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中老年服裝為何沒有做的特別出色的品牌?。
這個問題我認為需要展開一下,才能說清楚。
1、什么是“中老年服裝”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提出的劃分標準,中老年一般是指人類生命歷程中青年之后的階段,包括中年和老年。由于全世界的年齡呈普遍增高趨勢,新提出的標準將44歲以下的人群稱為青年人,45到59歲的人群稱為中年人,60到74歲的人群稱為年輕的老年人,75以上的才稱為老年人。把90歲以上的人群稱為長壽老人。
也就是說,“中老年服裝”覆蓋的是45-75歲的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為他們特別設計、生產和銷售的服裝。
從國內的實際情況看,主流覆蓋的人群集中在55-65歲(50后、60后),而且越是發達城市,覆蓋的年齡越大,越是不發達地區,覆蓋的年齡越小。
2、中老年服裝的分類
國內,按性別分為“中老年女裝”和“中老年男裝”,按風格可以分為“民族風”、“歐美風”、“日風”、“韓風”,按場合可以分為“職場服”、“家居服”、“運動服”、“戶外服”,按材質可以分為“棉麻中老年服”、“純棉中老年服”、“真絲中老年服”、“毛針織中老年服”、“羽絨中老年服”等。
3、中老年服裝的區分
從國際上看,中老年服裝,尤其是女裝,并不是一個特別獨立的細分行業,從屬于女裝行業。歐美發達國家的中老年女性,形體上與年輕人的差別并不突出,對時尚和潮流趨勢的理解和追求也基本與年輕人同步,對妝容、穿搭的掌握也與年輕女性并無太大差異,所以這些地區基本上沒有“中老年服裝”、“中老年女裝”這樣的分類。
日本的服裝有按年齡進行劃分的現象,通常以“XX代”作標識。如“30'表示30代(30歲)”、“40'表示40代(40歲)”等等。專門的服裝雜志、時尚期刊也會這樣來區分服裝的年齡屬性。但也沒有“中老年服裝”這樣模糊籠統的概念。
韓國的部分商場、服裝賣場會區分“少女裝”和“成熟女裝”,我們理解的“中老年女裝”會被劃歸到“成熟女裝”這一細分區域里。
中國的“中老年服裝”自改革開放以來就作為一個獨立的細分市場出現了。各地線下的賣場、商超都能找到“中老年服裝”的區域或專柜,只是數量很少,且普遍被定位為“低端市場”。
4、中老年服裝行業發展歷程
國內中老年服裝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發展至今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以“裁縫店”為主的散養階段
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穿著觀念開始出現“打破單調、追求流行”的趨勢,對服裝的款式、花色處于認知的“萌芽階段”。中老年人的穿著需求以本地的“裁縫店”、“服裝店”為主要的解決途徑。各地的小店開始遍地開花。
2)以批發為主的“產業基地”的形成
隨著經濟的發展,女裝的快速增長同時帶動了中老年服裝的快速發展。由于各地零售發展迅猛,為滿足零售市場的需要,以產業聚集地為核心的“批發市場”開始出現,最終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四大中老年服裝產業基地:北京、武漢、廣州、常熟,另外,還形成了以真絲、香云紗為主的杭州中老年服裝聚集地,以毛針織為主的濮院中老年服裝聚集地。
3)電商成為主導和帶動行業發展的驅動力
進入互聯網時代,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子女成為中老年服裝購買的絕對主力。而電商的發展也改變了線下市場的格局,并加速了行業的轉型和變革。北京大紅門市場及服裝產業的整體外遷,也導致北京中老年服裝行業的整體外遷和分散,北京不再是中老年服裝的產業基地之一。線上品牌逐漸成為中老年服裝品牌的主力軍。
目前,90%的中老年服裝品牌都是線上新興的品牌,極少數線下品牌通過轉戰線上,也擴大了品牌知名度。電商的快速發展,也形成了“濮院中老年城”這樣的專業的中老年服裝電商產業基地,涵蓋了從生產加工、銷售、拍攝、模特、運營、推廣、倉儲、物流等全方位的電商服務鏈條。
5、中老年服裝行業存在的問題
雖然經歷了幾十年發展,但中老年行業整體仍處于“批發賣貨”的初級階段。除了整體行業給人“低端”、“小眾”的印象外,客觀存在的諸多問題也是阻礙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1)缺少設計師,大部分企業不具備研發能力,產品更新慢
年輕設計師普遍看不上這個行業,都愿意設計年輕女裝,不愿意設計中老年裝,最主要的原因是覺得中老年服裝“太丑”、“不時尚”,而設計師的缺失又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現狀,造成惡性循環。另一方面,從業者普遍是“批發賣貨”思路,沒有“經營品牌”的意識,也不愿意在產品研發上進行投入。導致中老年服裝“一款賣十年,改改是新款”的狀況。但是從根源上分析,目標消費者(中老年人)不像年輕人那樣對款式、風格、品牌有那么高的要求,消費頻次、消費水平不高是最根本的原因。
2)沒有風格劃分,產品同質化嚴重
雖然近幾年電商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行業的發展,也出現了諸如“迪葵納”、“葵”、“闊太”等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但總體上看,行業缺乏細致的風格劃分和品牌定位,絕大多數“品牌”實際上是“店鋪品牌”而非“服裝品牌”(如“簡狐”、“香顏”、“淺戀”等),這些店鋪品牌大多數是由線下批發檔口發展而來,也有的是從線下批發做貨的線上店鋪。各個品牌除了在形象包裝上略顯不同外,產品上存在嚴重同質化現象,消費者很難從產品和品牌層面區分這些“品牌”。
3)線上品牌高度集中,線下品牌逐漸消亡
隨著電商發展進入“線上線下融合”階段,線上的中老年服裝競爭日趨激烈,品牌集中度也越來越高。TOP10的品牌占據了30%的市場份額。形成了以迪葵納、簡狐、淺戀、香顏、胖織緣福、福瑪瑪等為第一梯隊的中老年女裝品牌群。反觀線下,除了“葵”、“闊太”等還有一批實體店服務忠實的粉絲外,大部分品牌已經“消亡”。
如果說傳統的服裝品牌擴張模式——“招商+門店+廣告”已經落伍,那么依托電商、自媒體、微信等互聯網平臺的新品牌擴張模式對中老年服裝這個行業影響是最深刻和徹底的。
6、中老年服裝品牌是個偽命題
從本質上講,面向成年人的服裝行業不應以“年齡區隔”來建立品牌認知。無論女性還是男性中老年服裝,本能的希望自己“越活越年輕”,這也是穿著打扮的目的之一(此外還要考慮舒適、得體以及功能性)。所以中老年服裝,無論國外還是國內,哪怕其主要的購買人群實際上已經是“中老年人”了,但也沒有一家愿意把自己定位為“中老年服裝品牌”的。這樣的例子,我們身邊有很多。所以,并非沒有出色的中老年服裝品牌,而是沒有明確愿意把自己定位為“中老年服裝品牌”的品牌。
反而在線上,為了獲取精準流量,無論線下品牌在線上開設的店鋪,還是線上原生的服裝品牌,都不得不打上“中老年服裝”、“媽媽裝”、“中老年服裝品牌”等的標簽。因為如果沒有這些標簽,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女裝市場中,這些店鋪和品牌是很難獲取流量的。
但是一旦平臺取消“中老年服裝”、“中老年女裝”這一細分類目,相應的流量也會被稀釋。所以,真正的“中老年服裝品牌”仍要回歸到以風格或品牌定位為區隔的正軌上。比如以“韓風時尚媽媽裝”為品牌定位的“迪葵納”,以“東方繡花時尚媽媽裝”為定位的“葵”等等。
7、中老年服裝品牌存在的價值
中老年服裝品牌有沒有價值?有,而且非常有前景!
1)對時尚和美的需求層次不同
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雖然對時尚和流行可能會與年輕女性越來越趨同,但其需求的層次還是存在明顯差異的。這與他們的人生閱歷、精神閱歷、價值觀、審美觀有密切的關聯。年輕人眼中的時尚、潮流不一定是他們認同的,而他們認同的時尚和潮流也可能是主流時尚的一部分,但更傾向精神層面和心靈層面。
2)對服裝價值和作用的再定位
人過中年以后,身體上的變化使得對服裝面料和版型上的要求更加明顯。由于皮膚對于不同材質面料的反應會變得更加敏感,含有化學成分的“化纖”材質會受到冷落,盡管這樣會損失掉一部分花型、色彩和廓形帶來的個性體驗。中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天然材質的面料就是這個原因。實際上不止中老年人,很多對品質有要求的年輕人也會越來越關注面料和版型帶給身體的舒適度和健康問題。這一點,我們的鄰國日本就很典型,當然,也跟他們崇尚自然的民族文化有關系。
3)相對弱勢的精神關懷需求
專注于中老年服裝的品牌,往往會讓中老年消費者感受到“被關愛”,這其實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精神需求。由于處于相對弱勢地位,這樣的品牌定位反而會讓目標消費者感覺更加親切,忠誠度更高。
4)一個品牌,兩個市場
中老年服裝品牌,尤其在中國,實際上會同時占領兩個目標客群:
a.45-75歲中老年人群
b.25-35歲年輕人群
換句話說,中老年服裝品牌,既會吸引中老年本人,也會吸引他們的子女。而且,現階段,在線上市場占據主要消費份額的階段,子女這個客群的規模要遠高于中老年群體。
以天貓中老年女裝銷量第一的“迪葵納”品牌為例,其25-35歲的客群占比超過90%,而“真正的客戶”占比才10%。
5)人口老齡化帶來廣闊市場前景
不用贅述。事實如此。
6)出現知名品牌的機會更大
如同題目本身反映出的現狀,這個細分市場足夠支撐幾個億級以上的品牌,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出現,不意味著市場有問題,而是行業的發展仍處在很初級的階段,意味著還有機會,可能就在最近幾年,一定會出現。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中老年服裝為何沒有做的特別出色的品牌?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