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盛京 | 中國第一口壓力鍋:雙喜!,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老盛京 | 中國第一口壓力鍋:雙喜!。
“雙喜”牌壓力鍋
代表了當時盛京輕工產品的最高成就
它是中國第一口壓力鍋
盛京不僅能生產飛機、機床、重工產品;還生產了一些曾經風靡全國的日用品:紅梅牌味精、雙喜牌壓力鍋、等等,其中談及最多的就是“雙喜”牌壓力鍋。
80年代初,“雙喜”牌壓力鍋被評為國家銀質獎;
90年代初,“雙喜”牌壓力鍋榮獲國家質量最高獎――金質獎;
1992年—1995年,連續四年榮獲國家內貿部、國家技術監督局、中消協等七大部委頒發的“全國暢銷中國名牌商品―金橋獎”……
(當年市黎明鋁制品廠生產的鋁飯盒)
“雙喜”牌壓力鍋——是市黎明鋁制品廠生產的,它的前身是市第九小五金生產合作社,工廠創建初期,只是一個手工作坊式的集體企業。跟絕大多數的初創企業一樣,工廠缺乏人才,資金,技術。沒有融資,沒有眾籌,沒有天使投資人。全部家當僅有幾間小平房,幾臺破舊的沖壓機。
十多名青年工人在老師傅帶領下,主要靠手工生產鋁制飯盒,鍋碗瓢盆之類的產品,銷往城鄉,廠礦和學校,成為百姓居民生活的炊具用品之一。每一個矮窮矬逆襲成功,都離不開艱苦奮斗的歷程。每一家初創企業要不斷發展也得經受市場的考驗。
(黎明鋁制品廠領導研究企業發展和產品質量)
1958年與第七薄鐵生產合作社、第二電鍍生產合作社合并,改稱沈河五金制品廠,當時的主打產品就是鋁質飯盒,如今50歲左右的人可能有印象,那個年代人們上班都要從家里帶飯,都是用這個鋁質飯盒裝。
1964年,沈河五金制品廠改稱市黎明鋁制品廠,并且收到了制造壓力鍋的任務。說到這里可能要展開一下,因為相信很多人都會有疑問,為什么要研制一口毫不起眼的鍋???
這只是鍋而已啊。沒有壓力鍋,我用普通的鍋不也一樣嗎?事實是,當然不一樣!
給大家簡單普及一下壓力鍋的常識:
● 由于壓力高,烹飪速度快雙喜牌高壓鍋,烹調時間只是常壓烹調的1/3,大大減少了資源浪費。
● 烹飪完成后泄壓排氣,使得鍋內處于真空狀態,減少因氧化造成的營養流失,對于保存食品原有營養素是非常有利的。
● 更好呈現出食物的美味。因為壓力鍋在烹飪食物時沒有水分的揮發,而研究表明:口感好的米飯的含水量應在62%左右,所以使用壓力鍋烹飪直接影響了米飯的口感。各位有追求的吃貨們歡迎嘗試,對比。
——△——
(市黎明鋁制品廠老中青工人在車間研究生產第一口電壓力鍋)
回到故事本身,當時,壓力鍋還屬于“舶來品”,工廠一無技術數據,二無相關資料。做起研究還真累心。
但是,技術人員從剖析這口國外品牌壓力鍋得到了啟迪。經過近7個月的反復論證,設計,制模,試驗,檢測等,攻克了許多難關。終于在盛京輕工業科學研究院的協作配合下,在當年9月研制出中國第一口鑄鋁壓力鍋!取名“金雞”牌(后來改為“雙喜”牌)。
當時,壓力鍋絕對是一件稀罕物,用壓力鍋燉個排骨、小雞、牛肉什么的,又快又“爛糊”,屬于高檔炊具,并不是誰家都買得起,有些主婦偶爾吃一頓燉牛肉什么的,都要到鄰居家臨時借用壓力鍋,用過之后,反復擦拭干凈再給人家還回去,同時也不忘捎帶給人家送去一碗佳肴嘗嘗。
——△——
( 市黎明鋁制品廠工人在進行壓力鍋質檢)
“雙喜”牌壓力鍋誕生后,產能并不高,每年只能生產3000口左右,1971年“雙喜”打入了國際市場,先后銷往新加坡、伊拉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壓力鍋年產量就一下躥升至30萬口,從這時起,盛京這個鋁制品廠開始讓人刮目相看了。
壓力鍋采用鋁板材沖壓拉伸工藝,壁薄底厚,節能耐用,不僅可用于日常烹調,還可用于醫療消毒,尤其方便高海拔、空氣稀薄地區群眾的日常生活。投放市場后,暢銷全國。
1981年5月15日,市黎明鋁制品廠生產的雙喜牌22厘米拋光壓力鍋,在全國精鋁制品評比會上榮獲同行業質量評比第一名,成為當時中國壓力鍋行業第一品牌。
——△——
( 市黎明鋁制品廠生產中國第一口壓力鍋廠房)
按理說,有這么好的產品和市場,黎明鋁制品廠應該有一番大作為,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70年代中期,由于種種原因,工廠一度陷入混亂。從1976年起連續4年更換領導班子,1977年還發生一次返修萬余口壓力鍋的嚴重事故。直到1979年,黎明鋁制品廠才重新恢復生機,工廠后來還被市政府首批命名為小型巨人企業。
1984年,開始走上集約化經營的軌道?!半p喜”壓力鍋的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升,逐漸樹立了在中國炊具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然而,當“雙喜”壓力鍋在喜不勝喜的時候,在大搞“橫向經濟聯合”的時代,先后共辦了15家聯營廠,全國各地很多企業都想在“雙喜”這口鍋里分一杯羹。一時間,“雙喜”辛苦打拼出來的市場,幾乎拱手讓給了別人。
——△——
(當年“雙喜”壓力鍋成品出廠)
1996年已經停產8個月的企業在工人推舉下,姜天恩擔起了擔子。據稱當時企業財務賬面上只有1.70元的流動資金,負債卻高達1億多元。姜天恩認為,雙喜內部管理混亂,一直在過去的榮譽上徘徊,工藝陳舊,技術滯后,以至于產品無法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是導致企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其實,“雙喜”從輝煌到落寞,其原因比姜天恩上述總結的要復雜的多,有幾件事值得一提。在市壓力鍋廠事業蒸蒸日上之際,發生過一次商標被拍賣的危機。最初,壓力鍋品牌為“金雞”牌,由于該產品質量上乘,便開始大量出口。遼寧省輕工進出口總公司搶先注冊了“雙喜”的品牌商標負責對外出口,后來市壓力鍋制造總公司內銷也開始使用“雙喜”商標。從1979年到1990年期間,生產企業在各大媒體做了大量宣傳,廣告費投入不小。
國家《商標法》出臺后,企業增強了商標意識,馬上申請注冊,但為時已晚。雖然后來企業找到遼輕公司,表明愿意以800萬巨資買回商標,但最后被對方拒絕。那么,遼輕公司不生產壓力鍋,守著這塊商標何意呢?
其實早在80年代,“雙喜”就先后在國內發展了15戶聯合企業,按照合同上的規定,聯合企業每賣一口鍋,就需上繳遼輕公司0.90元商標使用費,就這樣,遼輕每年依靠商標有償使用,就可以得到100至1000萬元的經濟收入。
1999年,因為管理、市場等因素,“雙喜”決定砍去10多戶聯合企業,致使遼輕公司商標使用費大量降低,效益沒了,遼輕公司決定,公開拍賣“雙喜”商標,標底為2000萬元。“雙喜”商標案,后來還寫進了《中國國有企業的法制分析》等學術著作中,被當成了典型案例。
另一件對“雙喜”產生巨大影響的事,就是蘇泊爾。它前身是浙江臺州玉環縣一小廠。掌門人蘇增福,曾經是臺州玉環縣一家農機廠的供銷員,45歲的他當上了廠長。起初,工廠為“雙喜”生產配件,沒幾年,蘇增?;?00萬引入一條生產線,動起了做整鍋的心思。
1989年開始,蘇增福為“雙喜”貼牌生產壓力鍋。短短幾年,玉環壓力鍋廠由借用別人的牌子逐漸成了“氣候”,其產量、質量和銷售上開始與“雙喜”勢均力敵。僅1994年,蘇增福生產的壓力鍋營收就達到了1.8億,產量高達230萬口,是“雙喜”的兩倍。
1994年12月,“雙喜”停止了和蘇增福的合作。蘇增福和他的兒子只能重新注冊品牌,他的兒子蘇顯澤取了“SUPER”這個名字拿去注冊,但卻通過不了。最后,只能以諧音注冊了中國商標“蘇泊爾”。
有了之前的基礎,蘇泊爾很快就取代“雙喜”成為了壓力鍋第一品牌,1996年實現了400萬以上的銷量,占據了四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2004年,蘇泊爾成功上市,成為了中國最大、全球第二的炊具研發制造商,63歲的蘇增福也因此被譽為“炊具大王”。
——△——
(珠海新廠區建設場景)
1999年的冬天,盛京冰天雪地。會議室里,姜天恩做出一個決定:撤離東北,南下珠海二次創業!
2000年5月8日,珠海生產基地建成,“雙喜”牌壓力鍋再次在珠海下線。很多人沒想到,僅僅幾個月的時間,“雙喜”月產量就達到15000口,實現了當年投入,當年收回成本。
2003年,姜天恩和他的創業者們成立了珠海雙喜電器有限公司,進一步開拓壓力鍋、電飯鍋、電水壺等廚房小家電產品市場。
2004年,雙喜銷售公司也從上海南遷至珠海,完成了集團公司戰略中心的轉移。
2020年1月,雙喜在珠海舉行盛大的六十周年慶典,姜天恩感慨萬千。憑借近年來的努力,2020年7月,雙喜在新三板成功上市,開啟了企業的全新發展階段。
“雙喜”有一首廠歌——《雙喜之戀》,這首歌歌詞十分耐人尋味:從黑土地到南海之濱,走過的路我們不曾忘記雙喜牌高壓鍋,大地見證了你的艱辛和努力……
(2020年珠海雙喜公司上市)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老盛京 | 中國第一口壓力鍋:雙喜!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