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油的功效與作用,36創(chuàng)業(yè)加盟網(wǎng)給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檀香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Tán Xiānɡ Yóu
來源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經(jīng)蒸餾所得的揮發(fā)油。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檀香"條。
制法將檀香的心材切細,置大型蒸餾器內(nèi),經(jīng)蒸餾后,可得3~5%的檀香油。此油宜密貯于瓶中,避免日光照射及泄氣。
性狀純檀香袖為無色乃至淡黃色略有粘性的油液,有檀香固有的香氣。左旋性;在20℃能溶于6倍量之70%的乙醇中;比重0.973~0.985(25℃),旋亮度-15~-20°。
化學成份參見"檀香"條。
藥理作用檀香油之抗菌作用不強,對傷寒桿菌之酚系數(shù)在0.1以下。能減輕無效的咳嗽;過量可引起胃、腎、皮膚刺激。用于小便困難,可改善癥狀。對大鼠飼喂0.5~2克/公斤數(shù)日后,可使尿路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減少60%。檀香油的抑菌濃度為1:64000~1:128000,對痢疾桿菌亦有效;1:32000濃度對鳥型結(jié)核桿菌有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無作用。檀香油尚有利尿作用,麻痹離體兔小腸,對兔耳皮膚有刺激作用。
性味①《綱目拾遺》:"味苦。"
②《中國醫(yī)學大辭典》:"苦,溫。"
檀香油的功效與作用治胃脘疼痛,嘔吐,淋濁。
①《綱目拾遺》:"除惡,開胃,止吐逆。"
②《中國醫(yī)學大辭典》:"治心腹疼,腰腎痛,消熱腫,并涂擦之。"
③《新本草備要》:"治白濁。"
用法用量內(nèi)服:裝入膠囊,每次0.02~0.2毫升(一日量1毫升)。外用:涂擦。
摘錄《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Tán Xiānɡ Yóu
來源藥材基源: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經(jīng)蒸餾所得的揮發(fā)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ntalum album L.
采收和儲藏:將檀香的心材切細,置大型蒸餾器內(nèi),經(jīng)蒸餾后,可得3%-5%的檀香油。此油宜密貯于瓶中,避免日光照射及泄氣。
原形態(tài)常綠小喬木,高約10m。枝具條紋,有多數(shù)皮孔和半圓形的葉痕;小枝細長,節(jié)間稍腫大。葉片橢圓狀卵形,膜質(zhì),長4-8cm,寬2-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檀香油,多少下延,邊緣波狀,稍外折,背面有白粉,中脈在背面突起,側(cè)脈約10對;葉柄細長,長1-1.5cm。三歧聚傘式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長2.5-4cm;苞片2枚,鉆狀披針形,長2.5-3mm,早落;總花梗長2-5cm;花梗長2-4mm;花長4-4.5mm,直徑5.6mm;花被管鐘狀,長約2mm,淡綠色;花被4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內(nèi)部初時綠黃色,后呈深棕紅色;雄蕊4,外伸;花盤裂片卵圓形,長約1mm;花柱長3mm,深紅色,柱頭淺3(-4)裂。核果長1-1.2cm,直徑約1cm,外果皮肉質(zhì)多汁,成熟時深紫紅色至紫黑色,先端稍平坦,宿存花枝基多少隆起,內(nèi)果皮具縱棱3-4條。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野生或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南亞等地。我國臺灣、廣東、海南、云南有引種。
性狀性狀鑒別 純檀香油為無色乃至淡黃色略有粘性的油液,有檀香固有香氣,左旋性;在20℃能溶于6倍量的70%的乙醇中;相對密度0.973-0.98525℃,旋亮度(-15)-(-20)℃。
化學成份心材含揮發(fā)油白檀油3-5%。油含A檀香萜醇和β-檀香萜醇α-,β-Santalol90%以上,檀萜烯Santene、α-檀香萜烯和β-檀香花烯α-,β-Santalene、檀萜烯酮Santenone、檀萜烯酮醇Santenone alcohol、及少量的檀香萜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acid、紫檀萜醛Santal aldehyde。樹干、枝和根的心材含揮發(fā)油白檀油1.6%-6%;根部心材產(chǎn)油率達10%,莖部心材次之。揮發(fā)油的主成分為α-及β-檀香醇α-,β-santalol,達90%以上;并含α-及β-檀香烯α-,β-santalene、檀烯santene、檀萜酮α-santenone、α-檀萜醇α-santenol、檀香酮santalone、檀香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yī)eresantalic acid、異戊醛isovaleraldehyde、檀油醇teresantalol,以及三環(huán)準檀香醛tricycloekasantal。本部分另含檀香色素santalin、去氧檀香色素deoxysantalin及銀槭醛sinapyl aldehyde、松柏醛阿魏醛,coniferyl aldehyde,ferulaldehyde、紫丁香醛syringic aldehyde、香莢醛vanillin。另報道國產(chǎn)檀香木含揮發(fā)油量高達10%,通常為2.5%-5%,云南引種7年的小樹出油率較低1.52%,側(cè)枝更低0.51%。用GC-MS測定了含量較低的各組分,在20個化合物中,12個是已知化合物,如三環(huán)準檀香醛、α-檀香烯、α和β-檀香醇、α和β-檀萜醇,以及反-α-佛手烯trans-α-berg-amotene、香榧醇nuciferol及α-姜黃烯α-curcumene等。
藥理作用檀香油之抗菌作用不強,對傷寒稈菌之酚系統(tǒng)夜0.1以下。能減輕無效的咳嗽;過量可引起胃、腎、皮膚刺激。用于小便困難,可改善癥狀。對大鼠飼喂0.5-2g/kg數(shù)日后,可使尿路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減少60%。檀香油的抑菌濃度為1∶64000-1∶123000,對痢疾桿菌亦有效;1∶32000濃度對鳥型結(jié)核桿菌有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無作用。檀香油尚有利尿作用,麻痹離體兔小腸,對兔耳皮膚有刺激作用。
炮制將檀香的心材切細,置大型蒸餾器內(nèi),經(jīng)蒸餾后檀香油,可得3-5%的檀香油。此油宜密貯于瓶中,避免日光照射及泄氣。
性味苦;性溫
歸經(jīng)胃;腎經(jīng)
檀香油的功效與作用降逆和胃;行氣止痛。主呃逆;嘔吐;胃脘痛;腰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0.02-0.2ml(每日量不超過1ml)。外用:適量,涂擦。
各家論述1.《綱目拾遺》:除惡,開胃,止吐逆。
2.《中國醫(yī)學大辭典》:治心腹疼,腰腎痛,消熱腫,并涂擦之。
3. 《新本草備要》:治白濁,
摘錄《中華本草》
總結(jié):以上內(nèi)容就是檀香油的功效與作用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chuàng)業(yè)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nèi)獲得企業(yè)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chǎn)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