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浩瀚的歷史文化長河中,古人留下了諸多富含哲理與智慧的故事,《師曠勸學》便是其中之一。很多人對原文或許有所了解,但對于其譯文卻未必清楚。《師曠勸學》講述了一段精彩的對話,蘊含著深刻的學習道理,在當今社會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準確理解《師曠勸學》的譯文,能讓我們更深入地領悟古人的智慧,感受其中傳遞出的積極進取、終身學習的精神內涵。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探尋《師曠勸學》譯文背后的奧秘。
1、原文。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2、譯文。晉平公向師曠問道:“我今年七十歲了,想學習,恐怕已經晚了吧!”師曠說:“為什么不在晚上點燃火燭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盲眼的臣子怎么敢戲弄他的君王啊!我聽說:‘年少的時候好學,就如同日出時的陽光;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太陽在正午時的陽光;年老的時候好學,就如同點亮火燭時照明的光亮。’點燃火燭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個更好呢?”晉平公感嘆:“說得好啊!”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