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27萬億賣地款詳解:成本補償性費用約用去八成,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17年27萬億賣地款詳解:成本補償性費用約用去八成。
17年27萬億賣地款詳解
劉展超
1999年至2020年,這17年是中國土地資產化最迅猛的時期。這17年中賣地收入27萬億,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約27.29萬億元,年均1.6萬億元。
這筆巨額收入更是一本大賬:其收入結構什么樣?怎么花?未來趨勢如何?
從2007年開始,全國土地出讓收支全額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因此,現行土地出讓收入為“毛收入”,包含了成本補償性費用。在土地出讓支出上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成本性支出,包括征地拆遷補償支出、土地出讓前期開發支出、補助被征地農民支出等,這類支出為政府在征收、儲備、整理土地等環節先期墊付的成本,通過土地出讓收入予以回收,不能用于其他開支。
按照財政部過往推算,此類成本性開支大約占土地出讓收入的八成。如2014年,扣除成本性支出后,當年形成的土地出讓收益為8987.93億元,同比增長13.3%,占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的20.9%。從2008年到2014年7年間的數據看,土地出讓純收入為58281億元,總收入為199228億元,收益比為29.2%。
除了上述成本性支出,還有一類為非成本性開支,從扣除成本性支出后的土地出讓收益中安排,依法用于城市建設、農業農村、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個方面。
我國城市建設和房地產市場發展并不均衡,東部大城市對于土地的需求遠大于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獲得的土地出讓總體收入也遠高于后者。
從2014年的情況看,東部地區土地出讓收入為24605.86億元,增長7%,占57.3%;中部地區為10483.35億元賣地收入27萬億,下降0.8%,占24.4%;西部地區7851.09億元,下降2.6%,占18.3%。分省情況看,北京、天津、湖南、陜西、青海、西藏等16個省份正增長,遼寧、黑龍江、海南、云南等15個省份負增長。
從2014年到2020年,這兩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增幅持續回落,并在2020年出現了超過20%的降幅。主要有兩部分原因:首先投資增速放緩導致用地需求不足。其二,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土地出讓面積萎縮。
受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2014年全國土地出讓面積27.18萬公頃,同比下降25.9%。其中,住宅用地下降26.1%。全年土地出讓合同價款3.34萬億元,同比下降20.6%。2020年,國內樓市除了少數幾個特大城市外,其他地區基本上仍然處于去庫存階段,開發商拿地意愿很低,地方土地收入一降再降。
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20年1至12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2547億元,同比減少8840億元,下降21.4%。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樓市前景不明朗,未來土地出讓收入勢必會受到直接影響,能否再創新高看來難度很大了。中國的土地市場迎來拐點了嗎?
土地出讓收入目前幾乎全額歸地方政府,像北京、上海等地土地出讓收入常年在千億以上,這也為當地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很大支持。一旦土地收入下滑,對這些城市的沖擊有多大,也需進一步觀察。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17年27萬億賣地款詳解:成本補償性費用約用去八成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