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君沖擊奧斯卡(中國堅持沖擊奧斯卡30余年顆粒無收,選片引發導演疑惑),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腫瘤君沖擊奧斯卡(中國堅持沖擊奧斯卡30余年顆粒無收,選片引發導演疑惑)。
國際先驅導報10月29日報道 每到10月,關于內地電影沖擊奧斯卡的消息都會傳得沸沸揚揚,要么是猜測哪部影片會上榜,要么對送選結果議論紛紛,今年也不例外。當《滾蛋吧!腫瘤君》(下文簡稱《腫瘤君》)出現在第88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推送名單中時,網絡上一片嘩然——一個80后新導演的一部商業電影,怎么看都與奧斯卡難以關聯。
盡管奧斯卡是美國電影業界的頒獎活動,但因為它的國際影響力非凡,各國對唯一的“最佳外語片”都趨之若鶩。中國內地自1979年將肖朗執導的《阿凡提》送選開始,30多年“沖奧”路歷經坎坷卻顆粒無收——僅有張藝謀的兩部作品《菊豆》(1990年)和《英雄》(2002年)曾進入提名環節,其他的都止步于參選的第一階段,而陳凱歌的《霸王別姬》(1993年)與奧斯卡擦肩而過,李安的《臥虎藏龍》(2001年)雖為第一部榮獲華語電影的奧斯卡影片,但卻是好萊塢制作。
隨著中國電影的蓬勃發展,尤其是近兩年國產影片產量繁盛票房高企,中國電影對于奧斯卡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復雜,有屢戰屢敗后的不甘,也有身經百戰后的“云淡風輕”。
為什么是“腫瘤君”?
“這個電影送奧斯卡選賽,是中國電影的認知恥辱。”《腫瘤君》最終入選代表內地“沖奧”的消息始一公布,知名導演高群書便在微博中質疑,并請求“相關部門說出理由”。
感到困惑的不僅是高群書。因為早在今年8月26日,電影《狼圖騰》將代表內地“沖奧”的消息即已傳出,當時該片制片人王為民也向媒體確認了消息屬實。到了9月中旬,導演賈樟柯則透露他的新作《山河故人》也將提請申報奧斯卡,但最終宣布“無緣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選拔”,這讓人一度認為《狼圖騰》“沖奧”將是板上釘釘的事。
事實上,連《腫瘤君》導演韓延自己也覺得“有些招架不住”,“我從未想過自己能和奧斯卡有所關聯,也沒關注過‘沖奧’的事情,直到媒體打電話過來?!表n延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至于能夠被選中的原因,他認為是主人公“熊頓用無厘頭幽默笑對病魔的精神得到了肯定和認同”。
面對人們對評審機制的質疑,電影局則給出了官方回應:《狼圖騰》中方主創占比低,不符合代表內地申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要求。
第88屆奧斯卡針對最佳外語片的特殊規則中確已規定:申報國必須確保該國公民或居民掌握申報影片的創作主導權。許多電影都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被奧斯卡拒絕。
中法合拍的《狼圖騰》是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編劇中除了蘆葦之外,其余皆非中國人。影片配樂由美國作曲家詹姆斯·霍納負責,攝影、剪輯等均為法國人,特效部門工作人員也以外國人為主。由此看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執行委員會認為《狼圖騰》主創人員中方人員占比低于要求,也絕非苛求。
還有人猜測《腫瘤君》能夠入選的原因是,該片曾作為在美國舉行的“2020中國電影周”的開幕影片放映,并獲得美國觀眾高度贊譽。對此,韓延表示自己也說不好,“當時只是比較小規模的一個放映,100多人的小影廳,現場反映很不錯。但交流時美方好奇的多是一個中國導演平時看什么電影,創作上受哪些電影尤其是美國電影的影響等等,對電影本身感興趣的問題并不太多?!表n延回憶說。
無論如何,《腫瘤君》已被推上了“沖奧”舞臺,之后它將與同時送審的另外80部各種語言的電影競爭,先是81進9,再9進5,最后5選1。競爭對手中包括法國送選的《野馬》、德國送選的《緘默的迷宮》等。
兩種選片路線貫穿30年
除了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外,最佳外語片是奧斯卡各獎項中唯一以電影的整體為考量的獎項,也被認為是最重視藝術性的獎項。懷揣著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夢想,30多年來中國電影一直走在“沖奧”的路上。而回溯“沖奧”的歷史,也呈現出中國電影對自身發展路徑的探索。
中國內地第一次提交選送的“沖奧”外語片是《阿凡提》(1979年),最終敗給西德電影《鐵皮鼓》。首次參選無疾而終后,內地“沖奧”曾擱淺了四年。1983年,第四代導演吳貽弓的《城南舊事》被選送,緊隨其后的還有吳天明的《人生》、丁蔭楠的《孫中山》、謝晉的《芙蓉鎮》等,但依然無果。“當時影片連翻譯都沒翻好,廣告、宣傳都沒跟上去,根本就沒準備好。”謝晉曾如是解釋敗北的原因。
直到1988年,張藝謀的作品才第一次被選中,自此也開啟了他七次“沖奧”的歷史。
那一年,張藝謀根據莫言小說改編的《紅高粱》橫空出世,一舉奪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腫瘤君沖擊奧斯卡,“驚醒了西方人對中國電影所持的蔑視與迷幻”。然而,作為第一部走出國門并獲得國際A級電影節大獎的影片卻止步于奧斯卡的門前,敗給丹麥電影《征服者佩爾》。
1990年,張藝謀帶著《菊豆》第二次沖擊奧斯卡。由于某種原因,這部影片獲得西方電影節青睞,但未能在內地上映。出人意料的是,這部用夸張的色調講述奇情故事的影片,后來竟入圍了最佳外語片的五部提名名單,盡管最終輸給了講述偷渡移民心酸經歷的寫實電影《希望之旅》。
一次次與奧斯卡失之交臂后,中國電影開始進入大片時代?;蛟S是受《臥虎藏龍》獲獎的影響,從《英雄》到《黃金甲》,加上中間兩年穿插的《天地英雄》和陳凱歌的《無極》,連續5年,中國選送奧斯卡電影參賽片的題材無一不是古裝武打。然而除了《英雄》拿到提名外,其他均鎩羽而歸。
此時,不管是中國導演還是相關機構,才逐漸開始揣度奧斯卡評委的口味,譬如娛樂跟深度要兼顧、三觀端正弘揚人性、外語片要符合美國精神等。然后就有了《云水謠》、《筑夢2008》、《梅蘭芳》、《唐山大地震》、《搜索》等相繼被選送出去,雖為大片但都明顯在藝術上有些乏力,始終無法進入到奧斯卡的話語體系。
最近一次代表內地“沖奧”的電影是去年的中法合拍片《夜鶯》,當時它從《白日焰火》與《歸來》中默默勝出時也像《腫瘤君》一樣引發爭議。后來的解讀是2014年恰為中法建交50周年,“作為嚴格意義上的一部中法合拍片,這部電影擁有最合時宜的政治背景”。
通過總結,電影研究者“magasa”發現中國官方的選片似乎并沒有什么規律可言,但思路大致在兩種取向中搖擺腫瘤君沖擊奧斯卡,“一種是選擇政府認可的主旋律或正面表現中國進步的電影,如《孫中山》、《開國大典》、《筑夢2008》等,另一種是藝術上比較出色,或在歐洲電影節上已先行斬獲大獎的藝術電影,如《芙蓉鎮》、《紅高粱》、《菊豆》等。”
略顯神秘的推選過程
“我還是搞不清是哪些評委,經過什么程序,在多少部影片中進行了評選。”在宣告《山河故人》無緣代表中國沖擊奧斯卡后,賈樟柯曾在微博中如是說道。
事實上,中國內地選送“沖奧”片的流程也并不是極度神秘:在電影局的主持下,每年都有若干片報名,首要前提是必須通過電影局的審查。評委由電影局方面組成的9人專家小組,隸屬于電影局的“國際交流處”。當然,每年的評選包括專家組成員有哪些人、投票的規則是怎樣的等都是保密的,他們只會給出選擇結果,并不會給予其他解釋。
相比之下,對于電影大國法國來說,遴選“沖奧”片的過程就更為公開。作為法國“沖奧”片的遴選機構,法國國家電影中心每年9月會成立推選委員會,委員會的7名成員一般由文化部部長指定。在9月中旬,委員會舉行首次會議,討論有可能代表法國角逐下一年奧斯卡外語片的影片名單。一周后,再度舉行協商會議,并將分別聽取每部影片制片商和國際發行商的介紹,以便最終選定其中一部。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推選委員會的名單是公開的。比如今年推選委員會的7名成員包括戛納電影節藝術總監蒂埃里·弗雷莫、著名演員娜塔莉·貝、著名導演米歇爾·阿扎納維修以及演員兼導演梅拉妮·洛朗等。第一輪公布的影片有5部,包括今年戛納金棕櫚大獎《流浪的迪潘》,影帝得主《市場法則》,以及剛剛在威尼斯上大獲好評的《瑪格麗特》。后經過多輪審核篩選,最終他們選中了《野馬》。
同樣,中國臺灣地區的評選模式與法國大致類似。每年的“沖奧”片由臺灣地區文化主管部門的“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選擇,評選委員會由5位評審組成,多為資深影人、學者、影評人,每年人選不定,不同的是一般不會對外公布評審名單。但也有例外:像前年“沖奧”代表影片公布后,有部分質疑聲,因此“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破例公布評審人選。而評審對于影片選擇的標準,曾擔任評審的臺灣資深影評人麥若愚向媒體透露,評審會從“選一部像樣的、不會丟臉的,以及比較適合奧斯卡外語片口味容易沖入提名的影片”來進行考量。
那么,奧斯卡評審的“口味”到底是怎樣的?“每個人都很清楚,奧斯卡外語片獎存在比較固定的美學趣味,簡單概括就是異國情調結合普世情懷的藝術電影,而這里的普世情懷大致不離人道主義、尊重生命、追求自由、批判專制這些內容?!彪娪把芯空摺癿agasa”認為,從這個趣味出發來看,大多數中國電影似乎都與其是錯位的。
至于《腫瘤君》在“沖奧”的路上能走多遠,目前無法預測。但至少不再讓大片壟斷“沖奧”片,或許也是中國電影自信的一種表現。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腫瘤君沖擊奧斯卡(中國堅持沖擊奧斯卡30余年顆粒無收,選片引發導演疑惑)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