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
咨詢
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宏大體系中,明經和進士是極為重要的科目。許多人好奇明經和進士分別是什么時候創立的。科舉制度發端于隋,興盛于唐,明經和進士的設立在其中有著關鍵節點。明經科的起源較早,它是科舉考試中重要的常科之一;而進士科也在科舉發展進程中嶄露頭角,逐漸成為選拔人才的關鍵途徑。了解它們的創立時間,不僅能洞察古代科舉制度的演變脈絡,更有助于深入認識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發展狀況。下面就讓我們一同探尋其確切的創立時間。
1、明經是漢朝出現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明經由郡國或公卿推舉,被舉出后須通過射策以確定等第而得官。漢代設置這一科,為儒生進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2、進士是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的科目。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于《禮記·王制》。
3、唐亦設進士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唐朝時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主要,后來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元、明、清時,進士經殿試后,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