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方面館(這個“霸氣側漏”的面館老板娘,在“老地方”一待就是20年),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老地方面館(這個“霸氣側漏”的面館老板娘,在“老地方”一待就是20年)。
晨最上海新欄目
凡人志
寫寫那些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
熱鬧的襄陽南路上,充斥著各色小店。站在路口一眼望去,哪家最出挑老地方面館,是沒有主意的。但一到中午11點,總會有那么一家門口開始人頭攢動,隊伍時長時短,很顯眼。
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家叫“老地方”的面館。
中午是生意最好的時候,店里總是有點擁擠。
小店擠滿了人,坐著的肩挨著肩,站著的腳頂著腳,好熱鬧。
午市還沒開市,食客們就探頭通過玻璃窗朝店里張望,眼睛里透露著迫切,好像恨不得馬上坐下叫好面吃起來。
——這真的是個“老地方”——
老地方面館很小,橫豎就放下了三張圓桌和一張方桌,圓桌是給客人坐的,方桌上面擺滿了澆頭。
辣肉、蘭花干、素雞、百葉結、走油肉……都是上海本幫面的常用澆頭。再看看貼在墻上的菜單,現炒澆頭的種類很豐富。
面館每天大概進一百來斤的面條,很受歡迎的炸豬排也一百來塊。豬排基本過了午市就沒有了,面條也總是能在當天賣完。還有現炒澆頭也是很受寵的,當天午市剛開始,半小時不到,鱔絲澆頭就售罄了。
吃面的客人們
老地方的炸豬排
老地方這個名字聽起來就覺得親切,老板開這個面館的初衷之一是認識朋友、招待朋友的。當初想著熟客們來面館前能說:"老地方見。"一語雙關,既指了面館,也是大家能常去的地方,于是就有了老地方面館。
一個小有名氣的書法家為老地方寫的字
面館1993年就在這里開業了,如今已經23年了。這絕對是面館屆的老地方。面館資歷深,規矩也不少。面館全年有兩個月的休息時間,一個在過年的那個月;一個是全年最熱的那個月,就像學生的寒暑假一樣。老地方每天還分早午晚市,早上6:30—10:00,中間休息一個小時再開始,午市11:00—14:00,接著再休息3個小時,17:00開始晚市,直到面條賣完為止。
老地方不同時段坐鎮的人也不一樣,早市是老板來,午市和晚市是由老板娘鎮場子。這些規矩在做生意的人眼里定是有點“任性”的,生意這么好肯定要抓緊時間多做點,哪里有這么多休息時間。老板卻說:“從來沒有想過靠這家面店賺什么大錢,做這個面館做的是良心,自己也圖個開心。”
那要把店面擴張嗎?老板搖搖頭,一是租金是一大筆數字,二也意味著人手就多了,如今幾個伙計都是跟著老板十幾年了,絕對信得過的。再招人,老板有點不放心。
——老板是“吃貨”,開面店算是圓夢了——
不像大多數老板,今年50出頭的湯老板開面店的原因是自己從小就愛吃面,后來長大了就跑到全國各地去吃好吃的。30歲的時候想著開間面館給自己吧,于是有了如今的老地方。
“其實這個面館主要是開給我自己和朋友們吃的,所以食物和環境都是按著自己的要求來的。”說著,湯老板指了指桌上的一筒筷子說:“你去看看有些店的筷子就是濕濕的,我的就是干的,洗干凈之后一定要晾干了才能上桌。”
老板還回憶起當初非典那段時期,很多飯店都關門了,老地方依然開著,那些老顧客很信任這里,相信這里的衛生,來這里吃面也不用一次性筷子,還是用筷子筒里的。那時候,湯老板很感動。
對于老地方的食物,湯老板說,每一樣都是自己把過關的,都是“精致的”。
面館的核心面條就是特制的,面偏硬很有彈性。
因為經常去福建廣東一帶吃,也參考了那里的味道,湯老板的澆頭里經常會放魚露這個調料,鮮咸的,很提味。
店里的芹菜香干目魚面就是湯老板很推崇的一個澆頭。新鮮的目魚加上芹菜香干煸炒,味道非常鮮美,芹菜特有的香味帶上點辣椒把目魚的鮮味提升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
這是一大早進貨的目魚,白嫩肥美,還泛著汁水。
“其實你平常看看食物的色澤就知道它好不好,”說著湯老板夾起一塊走油肉,“這種醬黑油亮的走油肉一看就知道入味了,但也沒有過頭。”說起食物來湯老板頭頭是道,“還有百葉結,買回來的時候一定要放在冷凍柜里凍一凍,讓它的組織張開,好入味。”
到如今,湯老板的吃貨本性難改,每天早市結束后,總是會找機會去其他餐館里吃東西。覺得可以借鑒的就用到店里來。
“剛開店的時候,別人家里用的還是店里打的油,我就用桶裝油了,”湯老板說:“自己吃了這么多年,一直堅持用好的,因為沒把面館當成生意,只想著是自己家的食物。”
——老板娘鎮場,“一夫當關”——
其實,老地方面館除了東西地道好吃,還有一個讓人沒脾氣的老板娘。翻翻大眾點評上的評價,大部分食客總會評價完面的味道之后加上一句“店里的老板娘有點兇”之類的話。
老板娘姓呂,扎著馬尾,眉眼清秀,豐腴的體態加上不露神色的表情看起來是有點嚴肅。
當看著擠滿店的客人,老板娘站在店中間,微微抬著頭,眉頭繃著,眼神掃到哪個人老地方面館,那個人才能把菜單報出來。要是誰不小心插了句嘴,老板娘有時候就說,“會輪到你的不要急”,“我在點別的菜,你這樣突然說這么多我怎么記得住”……
熱鬧的午市店里哪里都是老板娘的聲音,哪里都是老板娘的身影。“你吃什么?”得到答案后,轉身就用話筒對著小窗子告訴廚房里的師傅,“蔥油拌面,面要硬一點”,“三塊炸豬排,四塊素雞”……當生客點到會辣的菜時,她總會叮囑一句:“是辣的,你能吃辣嗎?”
老板娘就像店里無人可撼動的大管家,管理面館的一切秩序,“你坐那吧”,“你別站在這擋著我端菜了”,“這個澆頭沒有這種加法的”……店里所有的客人看到老板娘都乖乖聽著沒有任何人有疑義,老板娘說坐就坐,說點菜就點菜。
雖然態度有點“霸道”,但老板娘對于客人要求基本有求必應。一個客人打包了好幾份,老板娘包裝好后一一把食物點好,耐心地告訴客人每個盒子里裝的是什么。
其實老板娘不點菜的時候是個很愛笑的人。
“都說我脾氣差,其實我開了這么多年面館脾氣好多了。”老板娘看到大眾點評的評價一笑而過。其實私下里的老板娘愛看電視劇,愛玩手游,最近還在手機里下了很火的《陰陽師》,快四十歲的老板娘還說自己喜歡可愛的東西,比如那些游戲里的人物。
“之前有和客人發生過沖突,端面的時候不小心把客人手機摔到地上屏碎了,賠錢肯定要的,但有些客人就是不講理。”
有了這個教訓,老板娘就在墻上貼了提示:吃面時最好不要玩手機。
“有時候客人會不斷地催你,但是我們就一個炒澆頭的師傅和鍋,人這么多,肯定要等的呀。有時候被客人催急了,會不耐煩,現在想通了,知道客人也不過是想快點吃上自家的面,可以理解。”
還有老板娘驚人的記憶力也是讓客人“臣服”的原因之一。老板娘從一開始就從來沒用過本子記菜單,客人向老板娘報了食物和要求,老板娘麻利地、一字不差地報給廚房,然后按兩下計算機得出賬單。“用本子記太浪費時間了。店里的澆頭雖然可以隨意搭配,但其實也就那么變換來變換去,主要還是熟練了。”
老板娘在店里經常的狀態就是一手端著面,嘴里還得應付著客人的問題。
“鱔絲面還有嗎?”
“有的。”
“還有幾份?”
“兩份。”
“老板娘,我的多少錢?”
(不假思索)“28塊。”
不過老板娘承認自己的記憶力不如以前了,有時候就會忘記客人多要了個醬蛋什么的,但這都無法掩蓋老板娘記菜算賬的功夫。
——很多老顧客把這里當家——
“聽說過兩年這里要動遷,動遷了估計就關門不再另起爐灶了。”湯老板談起以后淡定地說。
其實夫妻倆開了23年的面館,早已不把它當成一家店了,“很多顧客和我們一樣,把這里當家,這讓我們很開心。”
23年,也是人生很長的一段時光。有的人從小吃到大,小時候一個人來吃,長大了就帶著另一半一起來吃。
這位客人從開業第一天就在老地方吃面,后來在店里還有自己的專屬用碗,只要在上海每天都來。他說,他就是喜歡這個味道,這已經升華到感情了。
“我們從來沒有覺得累,雖然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很知足,看著客人大口吃面大口喝湯就蠻開心的。”老板娘笑盈盈地說著。夫妻倆心態很好,花了大部分時間在這面館上,能有如今的紅火很開心但不貪心。知足常樂,不過如此。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老地方面館(這個“霸氣側漏”的面館老板娘,在“老地方”一待就是20年)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