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外賣配送加盟(美團與餓了么外賣配送業務合并,才是最優商業考量),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餓了么外賣配送加盟(美團與餓了么外賣配送業務合并,才是最優商業考量)。
6月19號,北京,晴天。
中午訂餐后,半小時過去了,叫的外賣還沒有送過來。小站長打過來電話說送餐員出交通事故送醫院了,很抱歉不能按時送達,加了我微信賠了餐費,讓我重新下單。
沒敢問傷的多重,更不敢想象餐食染血的畫面。感覺有點不安,打了頓寒顫,內心一陣神傷,半天都緩不過勁兒來。
緩和后,換了家店鋪重新下單。過了一陣,騎手打電話說送不過來了,又要加微信賠錢,為啥送不過來原因沒說,我也沒問。于是又收到賠償款。
我估計是餐灑了,或者出了點小事故,所以選擇了直接賠錢。一頓飯吃出一場車禍,一次小事故,也是巧的不可理喻。
接著換了家店訂餐,才成功叫到外賣,不過吃得也不是滋味。
叫外賣一年半多點兒,總共下單絕對沒超過500次,就碰上了一次車禍。考慮到“幸存者偏差”的影響。我把這個比率放大幾百倍來估算。即每送出10萬單外賣,可能就會發生1起交通事故。
美團2020年日均外賣訂單是1750萬個餓了么外賣配送加盟,參照美團再給餓了么算上1000多萬個(估算),也就是每天只是外賣訂單就有差不多3000萬個。按照上面的假設,全國平均每天會差不多發生300起因送外賣引起的交通事故(不分大小)。而一年下來可能會發生10萬起...
這可是“車禍”,每一個數字都伴隨著一個騎手的鮮血、傷痛、恐懼和死亡風險。每一個數字都粘連著騎手老婆孩子家人的牽心和希望,每年10萬起可能只多不少。千萬別把它習慣性地看成眾多數據維度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元素,去麻木對待。
但其實不管是美團、餓了么還是用戶,或者騎手自己,不麻木又能有什么辦法。一個剛退出數百萬送餐大軍的老美團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或許送餐員只能祈禱自己是幸運那一個。
上百度,外賣、身亡兩個詞一起搜,花不了十多分鐘,你就能找到至少10起外賣騎手死亡事件的報道。而時間跨度可能還不到一年。沒有報道的有多少沒人知道。
鮮有全國性的權威統計,能搜到的有,界面新聞報道的2020年全年上海道路交通事故中,餓了么發生43起,1位騎手去世;美團發生29起,兩位騎手去世。
這里的統計事故都是比較嚴重的,絕大多數都是輕微的,可能都私了了,沒有上報,很多不嚴重的也可能不會列入統計。所以數字不是那么令人震驚,但只是上海一座城市,一年竟已有三位送餐騎手發生事故去世,其實已經足夠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了。
外賣騎手時間一般都花在三個地方,在餐廳、在路上、在小區里。只有在路上的時間跟交通事故有關。在送餐量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能縮短在路上的時間,就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
外賣騎手被允許可以同時接四五個單,新手則被允許同時接最多三個單。為便于描述,我們假定騎手從同一家餐廳取到兩份餐,送往兩個目的地。如果目的地重合,比如是送往同一居民小區。那他面臨的在路上的事故風險我們計為1個風險單位。
注意,這1個風險單位理論是難以避免的,這個是極限優化。
但如果兩個目的地分處餐廳的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假設兩個目的地到餐廳的距離相等。從餐廳出發,送達第一份餐面臨第1個風險單位,從第一個目的地原路折返(第2個風險單位),再送達第二份餐(第3個風險單位)。任務完成,則總共面臨3個風險單位。
如果兩個目的地和餐廳,分別處于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時,假設是直線路徑。送達第一份餐面臨1個風險單位,從第一個目的地出發,送達第二份餐再面臨1個風險單位。任務完成,則總共面臨2個風險單位。
也就是說,同樣是送達兩份餐,目的地所處位置不同,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差異會很大。最大可以大到最優風險管理狀況下事故發生概率的3倍。我們打開訂餐軟件,查看外賣小哥實際定位的時候,經常能看見這種現象,比如外賣小哥,餐廳,我們在三個不同的方向,或者以餐廳為參照,外賣小哥正好與我們在相反的兩個方向,這種邏輯假設,其實每天都在真實地上演。
往通俗說,往清楚說,打比方說,如果把風險單位假設成最嚴重的威脅生命安全的交通事故。最優派單情況下,一位送餐員只有一次面臨威脅的幾率;最差派單情況下則會有三次面臨危險的幾率。
因此,那最大優化空間就是可以讓送餐員減少2次面臨可能是生命威脅的交通事故,而這數字背后,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
沒米下鍋,再巧的媳婦兒也無能為力。同樣的,派單算法再厲害,也架不住單不夠多。那風險最優化派單肯定實現不了啊。也就是本來只有一位送餐小哥面臨風險,很無奈結果非得多出另外兩個送餐小哥面臨這種風險。
外賣為什么會跟“傷亡”離的這么近,大家都知道,午高峰用餐時間也就是11點到1點兩個小時。最集中送餐的時間可能只有11點半到12點半這1個小時。大家等餐的耐心超不過半小時,時間再長,剛出鍋的飯就變成剩飯了,也別道德綁架,換誰等吃飯,都很難佛系。
所以一天中訂單的大頭兒都極度集中在一塊兒了。送餐員只能拼命趕,紅燈闖,逆行并不少見。加之夏天的高溫,很多人真的是帶不住頭盔。一手拿著手機隨時看系統推送的規劃路線,一手握著車把,左搖右擺躲避著行人和車輛,每一次趕著時間地送餐都跟耍雜技一樣刺激驚險,每一次送餐都要堪堪避過一次撞人或被車撞事件。真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隨時準備好了送上人頭。
何況我們還經常看見各種視頻,送餐員在送餐的路上參與各類救援,挽救人民的生命或財產。
盡管因為死傷頻發,美團承諾不會因為晚點超時嚴厲處罰送餐員。但是,每月不超過700單,或者準點率低于98%不達標,單單都會少掙1.5元。這兩個指標對于送餐員來說,算不算巨額處罰?在外行的我看來真的是沒什么區別。
不瘋狂拼命保單,午高峰出不了成績,一塊五就少掙定了,一個月下來少掙1000塊上下,這對于送餐員來說真的不多嗎?再加上準點率的要求,整個神經不緊繃都不可能。爭分奪秒之下,能保證出行安全真是要念阿彌陀佛。
你騎術再高超,也架不住會有疲憊和恍神兒的時候,即便你是鐵人,也架不住別人不是啊。所以外賣這項業務的特征就是“趕命”,很多人選了這個行當,主動或者被動之下,就默認如此了。
上海交警從2020年11月開始測試給外賣騎手加裝電子號牌。這個號牌記錄所有行經路線,以及紅綠燈狀況,可以追溯性反饋是否闖紅燈以及是否逆行,以便進行處罰和輔助做事故責任認定。測試成效卓著,并預期在2020年7月1日前全市推開安裝。
一旦管理趨嚴,全國推開,會非常影響外賣騎手“趕命”保單這件事。道路設計缺陷、信號燈設計缺陷、違停干擾的賬都得間接由外賣騎手買單。有利生命安全,但極不利掙錢。給以追求風險效率比更小為目的的優化派單增加了難度。
分析一圈兒下來,竟然沒有人站在外賣騎手這邊。
用戶只要飯菜可口要你準時,不會理解你。交警只要你遵守法規少出事故,不會理解你。美團餓了么只要你省錢省事,不會理解你。保安只要你不亂停亂放,不乘客梯不讓客人看到,不會理解你。餐廳老板只要你安靜的取餐不打擾其它客人,不會理解你。多方重重壓力不由分說地緊緊包裹外賣騎手,根本不給你自由讓你有機會喘息。
美團2020年的服務騎手超過270萬人,加上餓了么的大概有500萬人。這500萬外賣大軍,大部分被通過特殊法律機制設計,排除出了勞動法保護的范圍,沒險沒金。必須的意外保險也是通過扣除100元工作收入來購買的。
寫到這兒,一點脾氣沒有了,數百萬之巨的外賣騎手群體就是沒人肯對他們負責的可憐賣命人。用自己的血淚傷痛,默默地為百億市值的公司添磚加瓦,來換取自己的生活所需。
換一個角度,在商業層面,美團和餓了么是否愿意把外賣騎手的“可能造成生命威脅的交通事故”看成一個重要的決策條件(請原諒這個問題提的極度冷血和無恥混蛋)。
如果美團和餓了么配送業務合拼,讓派單量足夠多,越來越趨近滿足最優化派單形成的條件,從而減少外賣騎手面臨交通事故風險的幾率,美團和餓了么愿意做這個決策嗎?
如果做這樣一個決策,雖然可能只有百分之幾十的可能性,減少外賣騎手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并且這個決策真正起作用可能會在幾年后,現在立刻起作用的可能性很小,那么這個決策美團和餓了么現在愿意去做嗎?
不斷調整假定條件的作用在于,就是想說清楚在處理外賣這件具備“趕命”特質的事情時,在面臨的商業決策中,確確實實地是擔負著人命考量的。
量化來說,不可能直接讓傷亡風險發生的比率縮小兩三倍,但是縮小30%左右是絕對可能發生的。幾百萬的騎手,每天就幾千萬的派單量,一年下來,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不管事故具體數字到底是多少起,都是應該讓人感到足夠沉重,因為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有可能浸著鮮血。
走訪過某公司兩個外賣小站。第一個站長善用下馬威,直接說活兒幸苦,會罰款罰的很狠。第二個站長善激將,直陳狼吃肉狗吃屎的道理。但拋開個人站長風格,兩家業績梯級圖驚人的相似。
更驚人的是,業績梯級圖本身。外賣騎手每人每天能送出的單量頗讓人意外,這兩個五六十人的小站,每個都是至少十多個人每天只能送出10單左右。去掉四五個休息日,月收入只有2000塊上下。這可是在北京啊,租房、吃飯、換電、租車,每個月的固定成本至少在4000元人民幣。
招募騎手的廣告上畫的可是月薪12000的小目標啊,怎么從1萬直接降低到2000了?答案是一萬二確實有,每個小站,只有一兩個人每天可以送出40單往上,整月無休,月薪12000。完美。
我看了墻上貼的業績梯級圖,問第一個站長,咋回事,結果站長善良了。告訴我,現在是超招,你即便進來,也沒有多少單派給你。為什么超招呢?一是因為確實流動性大。二是因為多招人可以提升準點率,反正沒有底薪,多招人不增加負擔。
他一善良就不招我了,把我推薦給了第二個小站長。但第二個站長就沒有告訴我這些,只是說都是那些人太懶了,愛吹空調不愛跑,所以沒跑多少單。罵罵咧咧的一副怒其不爭的樣子足以讓你信以為真。
這是公司意志還是小站長個人意志呢?不得而知。但是對于幾百萬騎手的龐大規模不禁有了疑問,這樣一個達到了特大城市人口標準的數量,真的是日常業務需要的?
很多孩子去當送餐員家里人可能沒辦法理解,明明別人都能掙1萬,你就只能掙2000,只能說明自己孩子懶,沒出息。惡名就這樣背上了,是不是特冤枉。
如果一個騎手掙2000每月,在北京生活成本4000每月,那另外2000元哪去了?這可真是高明,理論邏輯遠遠沒辦法跟現實邏輯比,差距有多大,想想看。掙這么少,還賠錢干,有一部分人肯定很快不干了餓了么外賣配送加盟,但肯定有另一部分人盼著那天能給自己多派單,能掙到12000元,所以堅持著。
如果美團外賣配送和餓了么外賣配送合并,整合雙方的配送力量,我想根本用不上這500萬的配送隊伍。這也就意味著有很多人,可以盡快去找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剩下的外賣配送大軍,正常接單配送的情況下,絕大多數我想都可以享受收入增長,就算不增長,也至少不會出現倒貼的現象。
胡博予的戰略課上說,如果有品質保持不變,成本可以降低的方法,則必須去做,沒有選擇。兩家合并,不僅僅是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會降低,每單的派送成本也會出現優化空間。
訂餐用戶體驗可能不會有所改變,因為在路上時間變短了,未必就意味著用戶可以更快收到餐,因為最快的永遠是,每次只送一單這種騎手補貼用戶體驗式的畸形配送方式。
配送是外賣的成本中心,兩家合并能降低成本,但卻完全不影響兩家繼續作為競爭對手爭搶市場份額,因為競爭的大頭兒還是在用戶和商家那里。因此,如果不愿意考慮這件事,唯一的出發點就只剩下,兩家是宿敵世仇這個“定義性身份”的束縛。
但比起人的生命,身份的束縛是不是可以放下來,讓讓路呢?
其它影響決策的考量還在于,是否涉嫌壟斷。沒關系,還有達達,還有順豐快送、還有閃送。遠遠不涉及壟斷。即便壟斷,那壟斷法再大,還能大過人的生命?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餓了么外賣配送加盟(美團與餓了么外賣配送業務合并,才是最優商業考量)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