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巴(第八講 巴拿巴),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巴拿巴(第八講 巴拿巴)。
第八講 巴拿巴
返回上級目錄
根據經文:祥分題項下
金句:“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里降下來的。”—雅1:17
(一)滿腔熱情(徒4:36-37)
初期教會在圣工上轟轟烈烈地開展,信的人都一心一意,毫無保留地把一切都奉獻在傳福音的事業上,住在居比路島(今名塞浦路斯)的約瑟也積極參與這偉大的圣工。他奉獻了兩件東西,一件是田地財產,將變賣的價銀送交使徒。另一件是恩賜才華和光陰。他有一種特殊的感化力,說話做事深得人心,凡心中憂悶,懷有怨恨巴拿巴,煩躁氣惱的人經過他勸導,立即就能轉憂為喜,轉恨為愛。約瑟沒有學過心理學,他更不是心理學專家,但約瑟會作細致的心靈工作,這是他通過人生的實驗而獲得的一門科學。愛心、同情、體貼、諒解。比猜疑、說理、分析、責難,遠為有效。正因為約瑟掌握了一套救人的方法,加上他的滿腔熱情,在當時的廣大會眾中成為一位不可多得的勸導者,使徒們都稱他為巴拿巴——即“勸慰人的人”。于是大家都不叫他的名字,而是很親切地稱他為巴拿巴。在巴拿巴的一生中都不失這可貴的品格,所到之處,都如調味的鹽使人喜愛,不帶酸、辣、苦、辛。
每一群體中,總有人需要勸勉安慰,尤其在孤獨無助之際,最想望得人的同情和鼓勵。但這些個人的事往往被忽略,少有人去做。個人之工需要細心、同情、關懷、耐心。巴拿巴都盡力去行,這對初期的教會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
(二)獨具匠心(徒9:26-27)
大肆殘害圣徒的保羅幡然悔改,熱心傳揚耶穌。這種閃電般迅速的改變很難得到使徒們的理解和相信,當掃羅到耶路撒冷來要與使徒們會見,并與他們結交時,大家一概不予理睬,保持高度的警戒,沒有一個人肯向他伸出熱情友誼之手,更有人認為這是保羅的一個陰謀,為了搜捕更多的基督徒。在眾人都抱著猜疑、戒備、冷漠的態度時,圣經記載“唯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這種溫暖對于孤獨的掃羅是一種最為合時的幫助。使他在門徒中被諒解,掃除了工作中不不必要的阻力和障礙。
巴拿巴的這一舉動并非出自盲目的好心,也不是無原則的愛。他對于上帝的旨意有獨到的認識。一個最頑固的罪人,一旦經過圣手的塑造必起完全的變化。有的如微風吹拂、潛移默化。有的則如暴風驟起摧毀枯朽。巴拿巴本人應該是一位有豐富的屬靈見識和經驗的人,他冒著危險去與這位眾人眼中的“危險人物”交通,首先他認為這件事關系重大。如果將一位蒙召的工人拒絕與教會圣工之外,對教會對他本人都是重大的損失,所以他勇于挑起這重擔,為了察驗上帝旨意,明白上帝的帶領,他去見保羅。當巴拿巴親自聽保羅述說了蒙恩的經歷后,明白他已親歷真重生的經驗,便毫不猶豫地出面引薦。巴拿巴給人印象似乎是溫柔為多,但巴拿巴在此表現的膽識和果斷卻是令人欽佩的。眾使徒出于對巴拿巴的信任,立時消除了顧慮。“于是掃羅在耶路撒冷和門徒出入來往,奉主的名放膽傳道。”巴拿巴的這一力排眾疑之舉為福音的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遠見卓識(徒11:22-26)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沿途傳福音一直到了安提阿,工作大有成效,信而歸主的人很多,耶路撒冷教會認為有必要對傳聞中的圣工消息加以核實,因為使徒們擔心這些自發性的傳道工作容易發生差錯,尤其對于外邦人信主這一敏感問題,更有必要加以了解。擔任這一重任的最合適的人選便是巴拿巴,他以公正、穩健、理智、客觀著稱。巴拿巴一路察看,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是安提阿巴拿巴,因為安提阿是羅馬管轄的敘利亞省的首府,是僅此與羅馬和亞歷山大的第三大城市,人口有八十萬之眾。巴拿巴到了安提阿,親眼見到上帝的恩典所有的成就,滿心喜樂,他“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由于巴拿巴的靈力和信心,有許多人歸服了救主。在這個文化與經濟中心城市中美好的收獲使巴拿巴想起工人的缺少,他以屬靈戰略家的姿態,全盤考慮,要抓住目前最佳時機,乘勝前進,參與這工作的最佳人選便是掃羅,于是他立刻到大數去找掃羅。掃羅自從在耶路撒冷傳講耶穌后,遭到猶太人強烈的反對,不得不暫住大數,處在默默無聞無法運用恩賜為主作工的狀況中。這時,巴拿巴帶他到安提阿并與之同工,使掃羅的一切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從此,掃羅的工作有新起點,走上軌道。安提阿的弟兄姐妹因心里火熱,口中不停地講論贊美耶穌基督,大家便稱他們為“基督徒”。這個光榮的稱呼就在這里開始,一直為全世界信徒的無上榮耀。安提阿教會在基督的名下凝聚著猶太人和外邦人,基督徒的稱號涵蓋著一切信靠基督的人,不分種族、文化、地位和語言的差異,基督能超越一切障礙,把所有的人聯合在主的愛里。巴拿巴美好的靈性、卓越的見識、和對機會的善用,在上帝的圣工上,尤其是對掃羅的一生都起了很大的影響。如果巴拿巴采取排斥、打擊、自是的態度,那結果將又如何呢?
(四)戮力同心(徒11:22;27-30;13:1-14)
在安提阿,巴拿巴與掃羅同工了一年時間。由于饑荒的臨到,安提阿的弟兄姐妹們慷慨奉獻幫助住在猶太的弟兄,二人帶著款項上耶路撒冷。離開耶路撒冷的時候,巴拿巴將表弟馬可也帶在身邊一起參加圣工。三人從安提阿動身出外布道,到了旁非利亞,馬可因路途的艱難和危險退縮了,回到耶路撒冷去。但巴拿巴一直是保羅的親密同工,這次出發掃羅改名保羅,沿途所經過的地方,巴拿巴都是作為一個謙卑的同伴,讓保羅充分發揮他的恩賜。巴拿巴心目中只有一個愿望,那就是上帝的工作,沒有個人爭榮奪譽的意念,論外貌長相,論談話風格等,巴拿巴更吸引人。在路斯得城保羅禱告叫一位生來瘸腿的人起來行走,眾人以為他們是神藉人形降臨,稱巴拿巴為丟斯(即宙斯:希臘主神)稱保羅為希耳米(為眾神的信使)。巴拿巴在每次工作中總是讓保羅的恩賜發揮最大的效用,他確是一位隱藏在主里的好使徒。這種可貴的精神是一切同工所值得效法的。保羅的第一次旅行布道結束后,與巴拿巴回到安提阿,二人仍住在安提阿傳主的道。
同工,顧名思義便知是參與同一件工作的伙伴,福音上的同工是在救靈事業、發展教會上參與上帝計劃的人,肩負神圣使命,所求于同工最重要的是同心。“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摩3:3)阿摩斯先知這句話并非指兩個人之間的矛盾,而是指人若因罪便會與上帝隔絕,無法與上帝同行。上帝的眾仆人只要與上帝都保持和諧,靈性光明美好,自然在圣工上都會體貼主的心意,必是能“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腓1:5)
(五)剛柔相濟(徒15:36-41)
不久,當他們第二次準備出發堅固第一次布道建立的眾教會時,為了帶不帶馬可同去,巴拿巴與保羅發生了激勵的爭論。巴拿巴認為馬可在旁非利亞的動搖和退卻是可以原諒的,應該以積極的存希望的心看待一切軟弱的人,而保羅卻堅持以不稱職的借口不愿再與馬可同工。這位一貫以溫柔聞名的巴拿巴為了扶助這位軟弱的馬可,為了神圣事業的全局利益,絲毫也不推讓,堅持自己的看法,結果二人不得不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保羅帶著西拉,保羅可能認為西拉較勇敢。(參徒15:25-26;16:19-30)
最后,事實證明巴拿巴是正確的,保羅在這件事上審判多于憐憫。他忘記了自己過去是怎么一個人,如何被主改變過來的,他也忘記了巴拿巴是如何及時地向他伸出溫暖的手,使他被人諒解,如果巴拿巴像他今日對待馬可一樣用固定不變的眼光來看他,那將會怎么樣呢?通過實踐證明,馬可是一位好青年,我們要時刻銘記,鼓勵是最好的幫助。假如巴拿巴當時與保羅取同一態度,這種打擊可能會使馬可再也無法起來,有時候一句話,一個態度都會決定影響人的一生。保羅后來多次稱贊馬可的工作(西4:10;提后4:11)。這也可能是保羅對馬可的公開道歉吧!
(六)瑕瑜互見(加2:13)
最好的玉(瑜)也免不了有斑點(瑕),最好的圣徒免不了也表現出一些軟弱,正說明了靈程的上進是不斷持續的工夫。安提阿教會建立后,發展迅速,并成為向外邦傳福音的大本營。彼得前來安提阿巡視,外邦信徒非常高興,彼得也毫無隔膜的與外邦信徒同席吃飯,表明主內一家,受割禮不受割禮的人一同吃飯,彼得卻不顧這些食物上的規條。
但聽說耶路撒冷又來一批人,這批人據認為是守舊的,彼得害怕被他們看見,便離席站起與外邦信徒分開,巴拿巴當時也一同裝假離席而去。這件事受到保羅直言不諱的指責,在真理面前巴拿巴虛心的接受了。
返回上級目錄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巴拿巴(第八講 巴拿巴)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