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加盟店(漢堡王南昌多門店遭央視曝光 加盟模式成連鎖“痼疾”),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門加盟店(漢堡王南昌多門店遭央視曝光 加盟模式成連鎖“痼疾”)。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0日訊(記者 徐自立 馬先震)今年的3·15晚會受各種因素影響延期至7月16日播出。據央視發布的消息,今年的3·15晚會主題定為“凝聚力量、共筑美好”,積極關注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消費模式。
7月16日,漢堡王南昌多家門店被央視3·15晚會曝光,存在偷減原料、使用過期食材及修改食物效期的亂象。在南昌市漢堡王紅谷灘天虹店,在制作漢堡的過程中,員工煞費心機地操作,就為了少放一片西紅柿,或者一片芝士。而當班經理發現面包到期后,很自然地吩咐員工更換標簽。員工將這批漢堡上舊的標簽撕掉,換上了新的標簽。第二天,這批過了保質期的面包被陸續拿出來,做成漢堡賣給了顧客。即便到了食物容易發霉變質的夏天,保質期照改不誤。
在漢堡王南昌王府井店,不僅僅是過期面包被重新修改保質期再銷售,過期的南美風味雞腿排同樣被要求修改標簽,延長保質期。南昌市多家漢堡王餐廳的員工們已經見怪不怪。南昌市漢堡王王府井購物中心店員工說:“有一次發霉了,是因為面包放太久了。”南昌市漢堡王銅鑼灣店店長說:“總部也知道。對啊,人家都是從基層做起,當店長當了多少年了。”查詢南昌市外賣平臺發現,有不少食客反映漢堡王的食材不新鮮、漢堡缺斤短兩,甚至有顧客吃了食物以后拉肚子。
漢堡王中國在晚會還未結束時,作出回應稱:漢堡王中國已立即成立工作組并對相關餐廳進行停業整頓調查,報道中提及的江西南昌餐廳,報道中提及的江西南昌餐廳隸屬同一家加盟商,這幾家餐廳與“顧客為王”的企業宗旨嚴重背離,辜負了廣大消費者對漢堡王的信任,對此漢堡王表示深深的歉意,將全力配合政府部門進行調查,并對該事件進行嚴肅處理并引以為戒。
而且在晚會前一天,漢堡王中國發生了高管信息變更。天眼查數據顯示,漢堡王在被曝光后的前一天,即7月15日就發生了工商變更,孫曉鹿卸任了漢堡王法定代表人,由朱付強接任。但是目前孫曉鹿仍然在多家漢堡王關聯公司擔任高管。
據野馬財經報道,漢堡王在中國的業務主要是一家叫做TAB食品投資公司(TAB Food Investments,下稱TFI)在負責。1954年,第一家漢堡王餐廳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開始營業。2006年,漢堡王正式登陸紐交所。2008年,巴西3G資本以每股24美元的價格向漢堡王發起收購要約,交易總對價達到32.6億美元。2014年,3G資本推動著漢堡王收購了Tim Hortons,兩個品牌共同形成了一個新集團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簡稱:RBI),這也是目前漢堡王全球的母公司。3G資本僅保留52家漢堡王位于美國的直營店,其余1.2萬家門店統統出售,將各地區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出讓給加盟商。
TFI其實是家土耳其餐飲運營公司。其旗下運營的餐飲品牌包括炸雞連鎖品牌派派思,意大利風味連鎖品牌勝百諾,土耳其餐飲品牌阿拜斯、土耳其旋轉烤肉、DNER STOP和USTA PDEC。2007年,TFI開始運營RBI旗下的漢堡王和Popeyes品牌。2012年,TFI接手了漢堡王在中國的運營,自此漢堡王進入高歌猛進的時期。2013年到2020年,短短7年間,漢堡王擴張到目前1300家的規模。預計2021年,漢堡王在中國大陸餐廳總數將增加至2000家。
據GPLP犀牛財經分析稱,在漢堡王發布的聲明之中,漢堡王有“甩鍋”給加盟商的嫌疑。業內專家認為,這與漢堡王的加盟商門檻要求低有關。對比同類型餐飲行業麥當勞,加盟商需要不少于30萬元的資金,而漢堡王只需要20萬元的資信證明。在此外漢堡王的官網上,除了明確加盟商家需要注冊一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公司外,也沒有更多的說明。
無獨有偶,知名火鍋連鎖品牌小龍坎同樣被爆出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門加盟店,出問題的也是加盟店。中國裁判文書網日前發布的一篇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披露了知名火鍋品牌小龍坎在榆林的一家加盟門店兩年間用地溝油制成火鍋鍋底,在老板的指使下,采購員、廚師均參與生產銷售地溝油,銷售給顧客食用,涉案2噸多。
從此前的太平洋咖啡、絕味鴨脖、楊國福麻辣燙到如今的小龍坎、漢堡王,近年來連鎖品牌加盟店屢屢被爆出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加盟店似乎已經成為連鎖品牌商的“定時炸彈”。不僅餐飲業巨頭受到影響,便利店也未能幸免。
此前,著名日資便利店7-11加盟店被《法制晚報》曝出存在食品安全及衛生等問題。報道稱,在7-11店內,原本用來清洗餐具和果蔬的沖洗池,被廚師違規用來洗頭洗衣服,同時存在工作人員不戴護具剪西紅柿、將掉落的豆腐撿起來直接使用等問題。全家便利店同樣存在諸多食品安全問題。去年年初,藍莓評測在其官方微博發布視頻稱,在其一個月的評測中,發現全家便利店在上海、北京、杭州等10座城市的21家門店均有出售過期食品的現象。當時,全家便利店曾回應稱,全家嚴格管控食品安全,絕不允許門店販售過期食品。
本該為品牌連鎖店“開疆拓土”、擴大品牌知名度的加盟店,如今卻因野蠻生長而反噬品牌商,屢屢將品牌商推至風口浪尖。
公開資料顯示,漢堡王在61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11220間分店。2005年6月,漢堡王在上海開出其在華的第一家店。目前,在中國大陸已開出超過1000多家門店。2020年6月,漢堡王(中國)首席執行官艾庫姆歐澤表示,公司預計在3年內,再開1000家餐廳。
但連鎖店快速擴張也讓加盟店模式的弊端愈發明顯。據藍鯨財經分析,一方面,加盟商用的是總部品牌,其維護品牌的意愿不強;如果加盟商抱著快速回本、賺錢的心態,在食品質量、服務標準、人才素質等方面就會降低要求,最終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發生。另一方面則是日常管控以及培訓問題。由于加盟店眾多,品牌商無法提供持續的專業培訓以及日常的流程監控,導致各個加盟店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現場管理混亂,進一步對品牌形象造成沖擊。更重要的是,各加盟店容易各自為陣,缺乏團隊合作精神,不便于統一管理、統一運營。
界面新聞同樣認為,加盟模式可以為品牌和加盟商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隨著規模擴大,各種矛盾和弊端也不斷出現。首先,企業規模不斷擴張,各種管理漏洞、利潤分配不均、品質難以保障等問題頻出。其次,過度擴張會導致加盟商隊伍急劇增加,總部監督不力,加盟商各管各的,標準不一,甚至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而品牌商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意愿去節制加盟商呢?這個問題目前看來存疑。以漢堡王為例。漢堡王曾在2006年進入資本市場,此后受金融危機等影響退市。到2012年,漢堡王“易主”后重返紐交所。
據《商學院》雜志分析,在重返紐交所前后,漢堡王的營收實際上并未止住虧損。2011年至2013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23.4億美元、19.71美元、11.46美元;2012年、2013年,其營收同比分別下降15.8%、41.9%。到2014年漢堡王退市,其2014年三季報顯示營收為7.81億美元,相比上一年同期營收仍然下降11.35%。不過,下降更快的是漢堡王的營業成本。2011年至2013年,其營業成本分別為5.25億美元、3.82億美元、0.71億美元,硬生生將漢堡王的凈利潤逐年拉升。2011年至2014年前三季度,漢堡王凈利潤分別為0.88億美元、1.18億美元、2.34億美元和1.12億美元2014年前三季度。
而漢堡王的成本縮減以及業績好轉的“法寶”即在于加盟。漢堡王財報指出,其2011年發起了全球投資組合重組項目——主要包括授權公司餐廳的特許經營權,也就是發展加盟模式。而此舉使得各項營業支出大大減少。財報數據還顯示,特許經營和財產收入已經成為漢堡王的主營收入來源。2011年,特許經營和財產收入還僅僅占漢堡王總收入的30%,到2012年、2013年門加盟店,該數據已經飆升至40.7%和80.6%。此后,漢堡王的加盟模式進一步發展,特許經營和財產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2020年至2020年,漢堡王的特許經營和財產收入占比分別達到92.29%、95.46%、95.72%。
而在對各家餐廳的監管方面,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漢堡王(中國)官網顯示,總部對餐廳管控有多重措施,其中包括貫徹食品安全關鍵項、設備、產品每日測溫等。同時,總部還推出多維度的食品安全監督,其中包括第三方非通知審核和內部食品安全專項飛行檢查。第三方非通知審核指漢堡王公司與權威第三方機構簽訂合同,對運營進行評估。審核包括四個板塊,即顧客服務與體驗、食品質量、清潔及維修保養、人員。每家餐廳每年3~4次檢查。內部食品安全飛行專項檢查指中國各大區品控交叉飛行檢查,檢查人員獨立工作,不向屬地匯報。檢查重點為食品安全,管控餐廳食品安全風險。
一名連鎖快餐業內人士透露,“總部對門店肯定是有嚴格的監督,不管是直營還是加盟。只能說是漢堡王自己監管不到位了”。
顯然,通過采用加盟的經營模式,品牌商可以旱澇保收,加盟模式自然備受喜愛。如果品牌商嚴格執行監管標準,會讓大量門店或整改、或關停,并使潛在的加盟商望而卻步,導致品牌商蒙受大量損失,這使得品牌商的自我監管的可信度不高。因此,一旦出現問題,就不能再繼續采用總部問責、加盟商“背鍋”為解決方案,而是要監管機構追查到底,總部和加盟商都需要承擔連帶責任,該整治的整治,該處罰的處罰,讓消費者能夠吃上一頓放心飯。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門加盟店(漢堡王南昌多門店遭央視曝光 加盟模式成連鎖“痼疾”)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