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棚子(鴨棚子),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鴨棚子(鴨棚子)。
□徐宇
天快黑的時候,父親叫我給鴨圈里倒兩碗玉米粒,十多只鴨子見我要給它們喂吃的,撒嬌地叼著我的手,讓我感到人和家禽之間的那份綿綿溫馨。這些可愛的精靈,讓我想起上世紀公社集體生產的年代,土地沒有分到各戶,生產隊里隔三差五來些放鴨的人,我們大巴山里叫這些人為鴨棚子。故鄉大巴山雖然是山巒疊嶂,但還是有平坦開闊的地方,故鄉的徐家老屋就是一個開闊地。田多田大,自然有放鴨人趕著鴨子,會在老屋周圍安營扎寨好些日子。我們老屋的娃兒多,一聽見鴨子“嘎嘎”聲,就會爭先恐后地跑到田里去看,二百多只鴨子,浩浩蕩蕩在水田里穿梭,瞧得我們眼花繚亂,心里頓生私念,恨不得有孫悟空的變化,逮上幾只肥鴨,拿回去美美地吃一頓肉。
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放鴨人棲息的居所,小巧玲瓏,別看是一個簡易的棚子,卻囊括了放鴨人的全部生活。棚子頂是一個呈半圓弧形狀鴨棚子,像個橋拱,又像一輪彎彎的月亮,跨度一米八九。頂用塑料和簝葉嚴嚴實實地覆蓋在上面,遮日避雨,放鴨人防雨用的蓑衣和斗笠也放置在上面。棚頂有兩層,內層可以水平外滑和內縮,外滑出來就增大了頂的面積,可供兩個人同時躺臥。棚拱的一側用木板遮擋著,拱板中心留著一個一尺見方的小窗,便于放鴨人觀察。床板是可以滑動的木格子,像棚頂一樣也可滑動和收縮。兩個人休息時,必須滑動出來。兩張洗臉的毛巾,晾在小窗上。有一盞防風用的玻璃罩燈(山里人叫馬燈),掛在鴨棚子一側,掛燈的地方,長時間被煤油的廢氣熏得黑黝黝的。簡陋的棚子,是漂泊的放鴨人放飛夢想的搖籃。
大巴山的夜晚,一片靜謐。放鴨人提早就在一塊空地上,用竹條編織的圈欄圍著鴨子,整個夜晚,鴨子互相擁簇在一起。放鴨人在棚子里點亮馬燈,警惕地守護著鴨子,一聽見有鴨子鳴叫,就立馬起身用電筒照射圈欄的四周,確定沒有異常情況后,才安心地躺在鴨棚子里小憩。
放鴨一般是二個人,是生產隊派出去專門為集體搞經濟收入的,那個年代叫搞副業。鴨子每天下的蛋,放鴨人要記一本賬,拿到集市賣后的錢,按照賬目要如數上交生產隊。他們其中一個人與鴨子形影不離,另一個人搞后勤,搬棚子,搬圈欄和鍋碗,尋找場地,煮飯或者上集市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等,干完這些活兒后才到田里去放鴨。
山里桐子樹多,常見放鴨人爬上樹去,弄上面的枯枝做柴禾。在擋風的一塊大石頭旁或大樹下,用放鴨桿下面的鐵鏟子,在地上挖一個灶塘,然后把鍋放上去,燜咸米飯或煮面條。枯枝在山風里呼呼地燃燒著,紅彤彤的火焰舔著一口黑乎乎的鋁鍋,一縷青煙在山谷里裊裊升騰,這是大山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煮好的飯,送到另一個守鴨人的手中。守鴨人接過飯碗,在田埂邊的一塊土包或石頭上,屁股往上一坐。這時候,送飯的人不會閑著,他高舉放鴨桿,用桿尖上安裝的“鴨撮”(像鴨子嘴巴形狀的器物)挖一撮稀泥巴鴨棚子,憑借桿的彈性,視被警告的鴨子距離遠近,一邊用力地打到要“偷渡越境”的鴨子面前,另一邊不斷大聲地吆喝,鴨子乖乖地退回田里。直到放鴨人找到下一個田時,才將所有的鴨子趕上岸。
每年隊里有幾塊晚秧田,秧苗剛插上還沒有在泥土里定根,隊長就給幾個作業組長辦了招呼,讓他們叮囑放鴨人千萬不能讓鴨子溜下去,不然會弄浮秧苗。行走在田埂上的鴨子,一見到了秧水田歡蹦亂跳的田雞,根本不聽放鴨人的指揮,沖進了秧田里,氣得放鴨人褲管都來不及挽,也跟著下到水田里阻止壞事的鴨子們,忙乎了大半天,混亂的局面才得到遏制,剛栽上的秧苗真的浮上了水面,這可急壞了兩個放鴨人。兩人悄悄地找到當作業組長的父親,心急如焚地說:“徐大哥,你幫忙補補秧苗,報酬好說。”另一個放鴨人就給父親遞上一小口袋鴨蛋。父親忙推脫不要,放鴨人就說:“徐大哥你是不是嫌少了?”父親說鴨蛋就不要了,秧子我找人去補栽,放鴨人說這怎么行?把鴨蛋放在桌子上就走了,我數了數有足足35個鴨蛋。父親中午收工回家,邀上二叔和幺叔,一陣風地將浮秧補栽了,中午父親請他們在一起飽吃了一頓鮮鴨蛋,打了一頓大牙祭。
田里的秧子還沒有封溝(窩距和行距),還可以放鴨,因能看得見鴨子的蹤影。只要鴨子放過的秧田,已經不存在有雜草了,作業組長就不再會派勞動力薅秧,社員們也很高興。如果秧子封了溝,放鴨人不會把鴨子趕下田去,鴨子藏在密林里,根本瞧不見,所以在這個時節,不會有鴨棚子來。等到撻完了谷,又才能見得到鴨棚子來。
我們老屋的幾個娃兒,特別喜愛鴨棚子的到來,心里有一個愿望,長大了也要去放鴨,每天撿很多很多的鴨蛋,想吃就吃,想賣就去換成錢。這份念想,一直占據我童年的時光。奔跑的鴨子,如顆顆跳動的音符,撥響了我的心弦。每逢鴨棚子到來,我們就能吃上幾顆新鮮的鴨蛋,因每個鴨子產蛋時間不在同一個時候,雖放鴨人在每天早晨盡量拖延鴨子出欄的時間,但還是有鴨子把蛋下到了田里。我們老屋的這幾個娃兒,就等待鴨子換田,只要鴨子一上岸,我們就急忙下田去“摸鴨蛋”。運氣好,下田就能摸上一兩顆,把它當作寶貝地揣回家,交給母親,燒一盆鴨蛋湯,喝著它香到心窩子里去了。
光陰荏苒,時光如梭。鴨棚子隨著時代的變遷,停止了歡快的舞步,讓我心里滋生一份落寞。鴨棚子,他們爬山涉水,風雨兼程,露宿野外,歷盡千辛萬苦。在那個計劃經濟年代里,是發展集體經濟的“領頭羊”。
我眼前總是閃爍著一盞明亮的馬燈,燈下坐著兩個放鴨人,他們悠閑地抽著旱煙,忽明忽暗的火星劃亮大巴山的靜謐,鴨子們不甘寂寞地歌唱著,大巴山這根永不蒼老的弦,從此不再孤獨和寂寞……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鴨棚子(鴨棚子)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