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店怎么樣(1號店究竟怎么了?),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一號店怎么樣(1號店究竟怎么了?)。
核心導讀:
1.創業至今9年,1號店為什么會三易其主?
2.鮮為人知的是,1號店和大潤發曾經擦肩而過。
3.京東接盤1號店除了輸血,是否還獲得好處?
或許你還記得,不久前,一條知名電商品牌1號店即將在十一后關閉的消息曾傳得沸沸揚揚。當然,這是一條“誤傳”。不過,如果不是這條“假新聞”,1號店似乎已經有好久沒有單獨上過“頭條”了。
這種上頭條的方式,當然不是1號店所希望看到的。1號店是中國電商行業的老兵,一條不準確的消息被廣泛傳播,不如說是它暗和了人們內心的某種假設和預期。1號店怎么了?1號店怎么樣了?可能是很多人想到它時,心中的疑問。
但是,如果深入梳理1號店這9年來的發展過程,你會驚奇1號店居然還活下來了,反倒比疑問“好端端的1號店怎么了”,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我們無意說這是一個悲情的故事,但是這絕對是一個讓你久久回味的故事。
一家最早進入超市快消類賽道的公司,它押對了消費趨勢(消費升級與品質生活),算是行業半個黃埔軍校(為行業培養了人才),行業龍頭輪番出手(比如和大潤發的隱秘故事),卻似乎最終還是錯過了這個時代。這是一個中國電商平臺曲折求生的典型樣本。怎一句“生不逢時”可以概括!
1
“嫁給”京東一年來的1號店
9月12日,許久未曾占據科技版頭條的1號店,突然爆出消息。當天下午,1號店POP和自營平臺商家分別收到官方站內通知,告知1號店將與京東實現聯合采購,并在10月8日全平臺停止服務協議。
9月18日,在1號店交易平臺通知商家全面遷店至京東,且POP商家不再續約之后,1號店又發出一則針對云平臺入駐商家的通知,作為提前解除合同的正式提醒。
兩則消息一出,讓“1號店要關閉、1號店終究步入易迅、拍拍后塵”等自開天眼的言論,再次充斥于全網各大社交平臺。
然而,記者通過1號店內部員工了解到的獨家消息顯示,沒有任何跡象表現京東要關閉1號店,也不會逐漸收縮1號店的運營,“至少,現在沒看到京東派人到上海來跟人力資源部門溝通什么!”該內部員工稱到。
該名員工表示到,京東一年來對1號店還不錯,有什么運營活動都會帶上1號店。比如9月23日剛剛在蘇州陽澄湖大閘蟹開湖捕撈的活動現場,京東就是和1號店一起聯合搭建的展臺。
“是1號店的人自己沒玩好!”該名員工表示,2016年7月,京東正式接手1號店開始,京東僅就市場推廣,就給了1號店1億元資金預算。只是因為1號店自身原因,這一年來,1號店除了去年收購最初,響應京東超市對標天貓超市聲勢,也對外有所發聲外。其后至今的時間,1號店的品牌聲音迅速從全網消失。2017年1號店的711周年慶,除了上海地鐵站內照例上架促銷KV廣告,別無他響。
“很多部門現在就是干活交差,部門應付主管,主管應付上頭,怎么可能認真做活動?”不同于外界的印象,該名員工反倒對1號店現在內部的碌碌無為,感到無奈。一年來的不聲不響,換來今年1個億的市場推廣預算,也被京東取消了。
而在9月1日上海某個酒店里,京東現場宣布,經過一年來的角力,京東超市已經成為中國線上線下最大超市。僅在618當天,就售出2400萬升食用油(按均量5升一桶,接近500萬桶食用油)。
時間倒退回一年前的6月下旬,京東高調宣布,將投資1號店10億元,用于在華東(江浙滬)狙擊天貓線上超市業務。一年后的今天,京東在上海單方面宣布奪得此輪競爭的勝利,卻絲毫沒帶上1號店。
“好端端的1號店怎么了?”成為各大社交平臺,討論有關1號店命運多舛的主要話題。
如本文開頭所言,如果把1號店的歷史從過去一年,拉長到過去九年。有關“好端端的1號店怎么了”的疑問,遠不如“1號店居然還能活到現在”更貼近事實的真相。
2
1號店“三易其主”和京東的背影
2008年于剛和劉峻嶺帶著在戴爾和亞馬遜積累的供應鏈經驗,成立了1號店。成立之初的1號店,就專注線上超市B2C電商業務,提供食品、家清、母嬰、雜貨等家庭快消用品。尤其是進口食品,是1號店最為消費者稱道的王牌品類。
彼時的電商環境,京東還是個域名為360buy的京東商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晉3C數碼購物網站。還在苦惱于輸血式融資,以及要不要繼續從中關村拿貨,還是自建直通廠商的供應鏈而猶豫不決。
那時的電商市場,是當當、卓越亞馬遜領頭,京東和新蛋猛追。1號店輔一出來,專注精品快消品牌的商品組合,非常俘獲都市上班族的心智,頗有今天消費者在小確幸生活品質構建上對網易嚴選的依賴感。
在那個時代,集市去淘寶,買書去當當和卓越,買數碼去京東和新蛋,買生活用品去1號店,成為消費者深感理想的線上購物環境。1號店很好滿足日常高頻剛需的牛奶、麥片、方便面、洗發水等的選購。
嚴格來說,“網上超市”概念的興起,首先還是要歸功于1號店。2008年的1號店,可以說,在全網是找不到同類競爭對手的。
只是,B2C電商,尤其是垂直于快消品的天然的重投入,還是逐漸讓1號店嘗試了電商江湖的殘酷血腥。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剛出生的1號店在A輪融資上,就遭遇威脅生死的不利。到處找錢的于剛,轉了一圈之后,最后在一個高爾夫球場,于剛說服了中國平安,在2010年5月,以8000萬元,取得1號店80%股權。于剛及其創始團隊,徹底喪失對這個不到兩歲新生兒的控制權,除了“壹藥網”這個最后從1號店剝離的種子。
第一次易主的結果,失去了控制權。
與此同時,京東已經開始在融資規模、品類拓展以及倉儲建設上,開始其火箭般的擴張發展。并在隨后的兩年,在圖書、家電、服飾品類上,向當當、蘇寧和淘寶發起猛攻。并在2012年8月12日這天,和蘇寧打起一場經典的家電降價戰,京東百度指數一天躥升3倍,一舉打響京東在B2C業態上的強勢話語權。
京東發力狂奔的兩年中,1號店還在為快消品流量難、話題弱、低毛利、短半徑物流、配送成本高而困擾。兜兜轉轉的兩年中間,2011年5月,平安將部分股份轉讓給沃爾瑪,得到商務部批準后,沃爾瑪獲得1號店17.7%股權。2012年8月一號店怎么樣,沃爾瑪獲得控股權,股權增持到51.3%。
值得注意的是,握有1號店股權的沃爾瑪,而美國沃爾瑪電商部門,而非沃爾瑪大中華區,這也為后來1號店未能從沃爾瑪中國大賣場獲得線上線下一體化優勢,埋下伏筆。
第二次易主的結果,公司戰略偏離創始人初衷,開始服從于一家世界500強企業。
同一時間的京東和天貓,都開始調轉重點,開始注意發展線上超市業務板塊。
于剛試著努力過,2013年上半年,一則堪稱中國電商圈經典策劃的“不二之選”一號店怎么樣,讓1號店一炮打響全網,終于為消費者認可為可與阿里、京東、蘇寧易購之后的業界第三、四名位置。
得益于奧美中國為1號店精心打造的一套全案品牌策劃,2013年上半年,一組惡搞消費者在傳統超市購物“排隊難、退貨難、搬貨難”等廣告,投放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地鐵站。廣告中一針見血嘲弄傳統超市購物不便的弊端,觸動很多消費者的心智共鳴。
2013年那個時間,也是全網各大電商共享瓜分人口紅利的高峰時期。2013年7月11日,1號店的店慶日上,1號店宣布單日流量突破1000萬,成功晉身中國電商前三甲。當年,1號店取得115.4億元交易額的成績。
此時的1號店與京東一樣,依然面臨賬面上的巨大虧損,卻沒有京東持續拿到海內外巨額風險投資的好運。
而且自此以后,隨著京東和阿里集團陸續在美上市,以及國內電商格局快速聚攏重組洗牌,1號店在2013年,迎來成立以來的重大拐點。可惜的是,這個拐點的方向,是朝下的。
促使這個拐點到來的一部分原因,毫無疑問與平安向沃爾瑪移交股權有關。平安入股1號店,是一個非常匪夷所思的投資行為。平安在當時既不是一個單純財務投資方,也不是寄希望借此入局互聯網電商行業的戰略投資方。而是打算借手1號店,完成對其旗下醫藥平臺整合的需要。然后,失敗的整合效果,讓平安快速在沃爾瑪的胃口下,成功脫手變現。
平安的脫手變現,幾乎是百倍的溢價,堪稱中國電商史上最成功投資案例之一。在包括京東在內的眾多議價方中,出價最高的沃爾瑪,成為平安的簽約對象。
而沃爾瑪之所以愿意溢出高價拿下1號店,還是于京東有間接關系。
沃爾瑪理想的投資標的,其實是京東。或者說,沃爾瑪接盤1號店,為的就是拿1號店去撬動京東股權。
出于對亞馬遜模式的羨慕和認可,沃爾瑪對一直被成為中國亞馬遜的京東,頗感興趣。然多次“求婚”京東未果的沃爾瑪,退而求其次,選擇與模式及市場占有率上緊隨京東的1號店。
拿下1號店之后,沃爾瑪與1號店的對賭協議,導致2014年,沃爾瑪徹底全資控制1號店。
從這時候開始,沃爾瑪對1號店從包括人事、財務在內的地毯式人員調整,標志這由于剛、劉峻嶺打造的1號店創始基因,要在很短時間內,被沃爾瑪徹底拋棄。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一號店怎么樣(1號店究竟怎么了?)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