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現狀(艾媒研報|2019H1小罐茶運行狀況與行業趨勢研究報告),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小罐茶現狀(艾媒研報|2019H1小罐茶運行狀況與行業趨勢研究報告)。
銷售環節是指產品(服務)由生產者到終端消費者的一系列過程,主要包含流通和消費兩部分。其中,茶葉流通主要是通過貿易市場、批發市場、經銷商等 各種批發渠道進入茶莊、專賣店、茶館以及商場專柜等零售商;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許多茶企紛紛入駐B2C電商平臺、開設品牌線上自營店,對線上渠道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消費領域,根據消費習慣的不同,茶葉的消費主要可分為家庭消費、服務性消費、團體消費、禮品消費、休閑消費、收藏消費等。
此外,近年來,茶葉還在后市場方向延伸出一些新產品,主要分為深加工快消品和新茶飲產品。深加工快消品包括各類茶制食品、罐裝茶飲,新茶飲則以各種奶茶、茶飲店為代表。
2-2 市場現狀
1. 國內市場
數據顯示,2014-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0元,相比于2017年的25974.0元,增長了6.5%,居民消費水平不斷上升,預計這一趨勢將在未來繼續保持,居民將擁有更強的消費能力。
另一方面,食品煙酒是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最多的部分,占比為28.0%,金額為5631.0元,作為飲食用品的茶葉,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綜合來看,國內茶葉市場的發展空間較為樂觀。
市場規模的增長依靠銷量和價格的共同作用。2017年,中國國內市場茶葉消費額到達2353.0億元,相比上一年增長9.5%,平均售價為129.1元/斤,同比增長2.8%;茶葉消費量達到181.7萬噸,較前一年增長6.2%。
2018年,國內市場茶葉銷售額增至2661.0億元,漲幅為13.0%,銷售單價為139.3元/斤,同比增長7.9%;茶葉消費量達191.1萬噸,增幅為5.2%。茶葉內銷量每年持續增長,內部市場較為穩定。
除了總消費量的增加,2011-2018年期間,中國茶葉人均消費量亦呈上升態勢,從2011年人均消費0.8千克增長到到2018年的1.4千克,預計這一趨勢將在未來繼續保持。
2. 國際市場
數據顯示小罐茶現狀,2014-2018年,中國茶葉出口量穩中略增,從2014年的30.1萬噸增長到了2018年的36.6萬噸。
出口金額相較于出口量的增速更快。2018年,中國茶葉出囗總金額達到17.8億美元,同比增長10.1%,較前一年增長速率提升兩個百分點。中國2018年茶葉出囗金額的快速增長得益于中國出囗茶葉均價大幅上漲。2018年,中國茶葉出口均價為4.9美元/公斤,同比增長7.3%。
但與茶葉內銷金額相比,外銷金額尚不足其1/20。這與中外居民飲茶習慣不同有關,國際市場主要消費紅茶,中國以綠茶著稱,且出口產品以原料茶為主,附加值低。
2-3 競爭格局
目前國內茶飲品種繁多,生產企業呈現數量多、體量小、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情形。雖然已有數家區域性龍頭企業,但就整個茶行業規模來說,大型企業、名牌產品在整個市場中的市場份額仍然較低。相比之下,白酒、煙草行業的品牌集中度更高。總體來說中國目前茶葉行業整體競爭激烈,市場集中度低,大品牌效應不強。
在品牌傳播力方面,小罐茶摘得2018年中國茶品牌傳播力排行的頭名,藝福堂、吳裕泰等品牌同樣有亮眼表現。
2-4 發展趨勢
(1)規模繼續增長,大眾市場重要性提升
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經濟研究室樣本調查數據顯示,2013 年中國茶葉人均消費量雖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和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中國香港、臺灣地區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隨著中國人均收入逐步增長帶來消費升級,中國茶行業仍有一定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隨著茶行業渠道與產品結構調整的推進,高端禮品茶消費需求將下降,適合大眾消費的自飲茶的需求將增加。
(2)市場集中度有較大提升空間,茶葉品牌化趨勢明顯
目前中國茶葉行業企業數量多而分散,企業整體規模不大,作坊式小企業較多,達到一定規模并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品牌企業較少。隨著國內消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品質、安全日益重視,已經由購買非品牌茶葉逐步轉向購買品牌茶葉。2017年,品牌茶葉銷售額首次突破2000.0億元,到達2085.0億元。2018年,品牌茶葉銷售額達到2394.0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312.0億元,增長率為15.0%;非品牌茶葉銷售額2017年減少至269.0億元,于2018年減少至267.0億元,品牌茶葉占的市場份額達到90.0%。中國茶葉消費者越來越重視茶葉的品牌,品牌優勢呈現增長趨勢,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加強。
第三章 公司分析
3-1 主營產品
目前公司主要涉及茶葉及茶具的生產銷售,其中茶葉的銷售為收入的主要來源。覆蓋綠茶、紅茶、青茶、黑茶、白茶、再加工茶六大種類,包括普洱茶、武夷大紅袍、西湖龍井、鐵觀音、黃山毛峰、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滇紅、高山烏龍、凍頂烏龍等多款茶品。
中國茶葉產地分散,傳統制茶多以手工為主,因此茶葉的品質多受產地、制作工藝等因素影響。為確保茶葉品質穩定,并實現標準化生產,小罐茶以原產地的制茶大師為突破口,通過與制茶大師達成合作,解決了原料供應、生產等部分難題。“小罐茶·大師作”一度作為小罐茶的宣傳賣點廣為人知,后被消費者質疑虛假宣傳。2019年2月初,小罐茶通過官方微博解釋稱,大師作并非大師手工炒茶,而是大師監制。截至2019年6月,與小罐茶合作的制茶大師共有11位,其中有7位為非物質文化遺傳承人。
在產品包裝方面,小罐茶采取了差異化戰略。包裝材質方面,選用了成本更高、質量更輕的鋁罐材質;規格方面,以獨立小包裝為主,針對不用的飲用人群和飲用場景,先后推出了4g/罐的小罐裝和40-50g/罐多泡裝兩個系列。
小罐裝對應的消費人群是高端商務群體,消費場景主要以待客、送禮為主。具體產品又分為黑罐、金罐和銀罐三個系列。黑罐為限量系列,是小罐茶中的高端系列,定價150元/罐,要求累計消費額超過1萬元才可以購買,目前覆蓋獅峰龍井茶、東方美人、滇紅茶、普洱熟茶四個茶品。金罐和銀罐系列有20罐禮享裝和10罐悅享裝兩種包裝規格,金罐系列平均單價為50元/罐,銀罐系列平均單價為25元/罐。
多泡裝是2019年公司針對自飲人群推出的中端產品類型,主要覆蓋龍井茶、滇紅茶、大紅袍、普洱茶(熟茶)、鐵觀音、茉莉花茶6款茶品,每罐重量40-50克,統一價格為150元。
3-3 生產模式
茶葉的制作涉及多道工序,工藝的不同決定了茶的香氣口感差異。當前茶葉生產的一些基礎環節已經實現機械化,但部分核心環節仍以人工為主,這也是保障產品差異、提升議價空間的關鍵因素。為實現茶葉標準化、品牌化,小罐茶致力于推行工業化生產模式,將制茶大師代表的工藝進行數字化,然后通過現代化設備完成制作。具體的生產過程由大師進行監控和把關,對于一些核心工序環節,還會根據環境變化對設備溫度、時間等參數進行實時調整。
完成毛茶的制作生產后,還要經歷多次篩選和檢查后才能進入小罐茶的全自動鋁罐灌裝生產線。灌裝具體流程為:罐裝機將稱量好的茶葉自動填充到鋁罐中,并完成充氮、蓋膜、密封等一系列步驟,最后將半成品送入下一道工序。整個過程全部由機械手臂完成,避免了人工操作引起的污染風險,同時也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
3-4 銷售模式
小罐茶的銷售采取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渠道銷售模式。線上渠道包括自營商城、天貓商城、京東商城。線下渠道包括直營店和加盟店小罐茶現狀,直營店一般開設在繁華的商業區;加盟店對已有終端門店的商戶開放,店內開設專柜即可。據報道,截至2018年末,小罐茶已建立的線下銷售渠道包括超過600家專賣店,2000家合作煙酒店,3000家合作茶葉店,基本實現全國覆蓋。
公開數據顯示,小罐茶的線上銷售占比約為25%,線下占比為75%。為了維護各地經銷商利益,小罐茶線上平臺始終和渠道終端保持價格一致。即使在旺季做促銷也不會低于線下價格,有時線下的折扣幅度更大。
第四章 同業對比
4-1 主要競爭對手
在國內典型茶企中,八馬、大益、謝裕大、藝福堂均有自己的產業鏈布局,自建工廠進行茶葉的加工制作。其中八馬、大益和謝裕大均有可管控茶園,藝福堂在全國茶葉主產區有6大合作基地。
在產品品類上,除了大益茶是單一品類的茶企,其他茶企產品都有多品類覆蓋。另外,部分茶企的品牌知名度主要源自特定品類。比如謝裕大以黃山毛峰聞名,八馬茶以鐵觀音著稱。天福茗茶在產品種類、產品系列和品牌組合上都比較豐富,綜合性較強。
4-2 主營收入對比
從營收來看,中國單個茶企規模較整體市場規模而言普遍偏小,反映出中國茶葉市場集中度不高的特點。規模排在前列的天福茗茶2017年-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77億元、16.36億元,增幅僅為3.74%。小罐茶作為新興的現代茶商,增長快速,據報道,公司2018年銷售額達20億元,同比增長超100%,總規模超過天福茗茶排在第一。從線上渠道天貓商城的數據來看,大益茶表現出色,2018年雙十一銷售額為9483萬元,遠超藝福堂、八馬茶業、謝裕大。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小罐茶現狀(艾媒研報|2019H1小罐茶運行狀況與行業趨勢研究報告)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小罐茶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