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孩(“皮孩子”不“皮”了二則),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皮孩(“皮孩子”不“皮”了二則)。
龍源期刊網 “皮孩子”不“皮”了二則 作者:樊玉蘭等 來源:《早期教育(教師版)》2008 年第 10 期 “皮孩子”不“皮”了 樊玉蘭 每個星期我有兩天值早班,六點半到園,是為了給上早班的家長送孩子入園提供方便。每 天六點半之前張楚男就被媽媽送到了幼兒園。沒見到他之前,就聽其他老師說這孩子很皮,不 好管。第一次見面,他就給我一個下馬威:一不留神他就跑到操場上,不管我說什么他都像沒 聽見,怎么叫也不回來,沒辦法只好追過去叫,可他像是與我捉迷藏,左躲右閃,還回頭向我 笑,一臉得意的樣子,我束手無策。眼前的橡膠地墊使我靈機一動,我說:“張楚男咱倆比賽 過橋吧。”聽到這話他居然停下來看著我,我見辦法奏效就說:“咱倆比賽過小橋(橡膠地墊的 接縫)不許掉下來,看誰先到前面的爬山坡。”聽完我的話他遲疑了一下,然后乖乖地踩到線 上,我們一起向前走,當看到他要掉入“水”中時,我也故意走不穩,就這樣在走走停停中,我 們渡過了一個愉快的早晨。 隔了一天,我再次迎來了張楚男,這次他既沒跑也沒搗亂,而是拉著我的手開始過“小 橋”。雖然沒說什么,但我已經感覺到孩子對我的信任,于是在過“橋”時我與他邊走邊談話, 我知道他們一家是外地來唐山工作的,爸爸媽媽上班早。
于是我對他說:“楚男真是一個懂事 的好孩子,爸爸媽媽上班早皮孩,楚男也早早地來到幼兒園。”他懂事地點點頭。走了一會兒小 橋,我們改玩“踩方格”,一起按紅色或綠色方格走,稍微熟悉后,我又對他提出按紅色或綠色 方格走向目標的要求,他在紅與綠的橡膠墊上跳來跳去,樂此不疲。看著他那可愛的樣子,我 深有感觸:楚男的“不聽話”與他的成長環境有關,他需要成人的關注和引導,家長工作忙忽略 了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導致他有些“皮”,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了交流,希望家園配 合。 如今一個月過去了,楚男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一點也不“皮”。我在想:只要抓住點子, 改變一個孩子,有時真的很容易。 小毯子和怕高 趙 娜 龍源期刊網 新生入園后,家長會有很多的擔心,因此會主動向老師提供孩子的一些情況,希望老師接 受并認可幼兒某些行為,讓孩子能像在家里一樣擁有自己的行為習慣。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 但作為教師,要考慮孩子的這些行為本身是否真的是出于孩子的需要,這些行為是需要保護還 是糾正。 案例 1:小毯子 新生適應活動剛結束,菲菲的奶奶就拿了一條小毯子來找我說:“她要蓋自己的小毯子, 否則睡不著,她就認那個毯子的。
”我想作為家長,她對于孩子比較了解,樂于與老師溝通是 件好事。我接過毯子,并答應她會根據孩子的情況給予一定的關注。 午睡之前,我把那條小毯子放在辦公桌的抽屜里。然后拉著菲菲的小手走進午睡室。“菲 菲,老師很喜歡你的,今天睡覺會很乖的,是不是?”她高興地點點頭。我又繼續說:“你看幼 兒園的枕頭和床單漂亮吧,小朋友都很喜歡的,睡在上面可舒服了,老師還會幫你蓋上漂亮的 小被子。”她快樂地躺在床上,始終沒有提到小毯子的事情,很快就睡著了。事實證明,她的 行為是可以改變的,菲菲需要的是關心和愛護,而不是小毯子。 案例 2:怕高 琪琪第一次自己睡覺。下午媽媽來接她的時候,她很興奮地說:“媽媽,我在幼兒園睡上 鋪皮孩,今天爬上去的時候有點害怕。”琪琪媽媽著急地說:“你怕高的,以前從床上摔下來過。” 然后急急忙忙找到我說:“我們家琪琪怕高,不能睡上面,她以前從床上摔下來過,讓我們睡 下鋪吧。” 琪琪爬床的時候是有些害怕,但第一次爬床,有些害怕也是正常的,她爬上去以后也很開 心的。我蹲下來問琪琪:“你自己想睡上面還是下面?”琪琪很堅決地說“上面。”我又繼續追 問:“為什么呀?”她說:“爬床很好玩。”最終,我尊重了琪琪的選擇,讓她仍然睡在上面。 其實不是琪琪怕高,而是琪琪的媽媽認為琪琪怕高。即使是琪琪真的怕高,我也要經過觀 察分析,拿出合理的教育對策。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皮孩(“皮孩子”不“皮”了二則)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