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創業:與其說是創業,不如說是修行,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91創業:與其說是創業,不如說是修行。
有人說,在創業的一千天里,只有一天是開心的。
創業的歲月里,太多的創業者都經歷過被投資人虐、被合伙人騙、被員工耍……在他們看來,創業不是播種,不是“種瓜的瓜,種豆得豆”,而是更像一場狩獵,“有可能滿載而歸,也有可能徒勞無功”,甚至還有可能被獵物襲擊,滿身傷痕。
放下“體面” 白手起家
你會為了“賣盒飯”而放棄一份央企的穩定工作嗎?很多人會舍不得,但焦耳川式快餐創始人夏鑫就舍得。2013年6月,他還是中國建筑工程設計院的一名設計師,因為單位周邊少有可以吃飯的地方,為了解決同事們“吃飯難”的問題,他開始籌建網絡訂餐平臺。半年后,他裸辭了,正式投身創業大潮。
最初的創業充滿了“味道”。辭職后,夏鑫搬進清華大學里一間二十多平方米的平房,每月租金900元。在這間平房里,他站直了,頭就會碰到屋頂,沒有窗戶、沒有暖氣、沒有洗澡的地方。更糟的是,沒有衛生間,只有一個尿桶。每天早上起來,夏鑫必做的事情就是去一排平房之外的公廁倒尿桶,有時還得排隊。
但這間小平房卻是他的辦公場所。夏鑫說,“那時候每天都在消耗錢,如果沒有進項的話,就難以活下去。”他每頓飯就10元錢標準,“雖然我是賣飯的,但是那個時候也不舍得吃好的,吃飽飯就行。”
焦耳并不是夏鑫創辦的首屈一指個平臺,首屈一指個平臺是在線訂餐平臺,用戶從平臺訂餐,夏鑫幫聯系提供食物的商家,將用戶和商家連接起來。父母無法理解這樣的他,在他們看來,夏鑫不過是在“賣盒飯”。
和夏鑫一樣,熱度文化CEO鄧雙成創業前在西安一家綜合性集團公司做了4年管理咨詢工作。2010年,他決定創業。鄧雙成拿著同學給的40萬元啟動資金,成立了十幾個人的團隊,創立了西安本地的團購品牌“熱度團”,趕上當時O2O創業的風口,公司不到半年,就實現了收支平衡。
但到2011年,形勢急轉直下。大量團購網站崛起,美團、拉手等巨頭開始進入西安市場。那是鄧雙成創業生涯中最艱難的一段時光。壓力太大了!他覺得無論是資金還是人才,自己都比別人差了很大一截兒,有很好的創業想法也難以實現。“就像是打仗,別人用的是AK47,而自己是小米加步槍,很難打贏。”
該踩的“坑”都踩了
創業里的“坑”不少,抓馬創始人兼CEO田京波也不小心掉進去不少。
2014年,他向親友借了幾萬元,再加上自己的積蓄,創立了抓馬App,想讓藝人與影視、商演、廣告和代言等經紀服務通過這個平臺實現在線對接。
創業前,他在媒體工作過,還輾轉去過幾個創業公司。“我覺得我有優勢,資源、資歷都有了,所以就試一試。”在田京波看來,自己有機會把公司辦成獨角獸企業。但沒想到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他,同樣沒避開一個個“陷阱”,先是吃了“技術虧”,后來又被投資人虐。
2014年早期進行系統開發時,田京波找了一個人負責技術。當時,這個人承諾一個月內把安卓版的系統開發出來,因此要了一大筆錢。然而拖了5個月,系統也沒影兒,田京波只好另找團隊重新做。不僅延遲了系統上線時間,錢也“打了水漂”。“產品沒上線,貢獻就是零。”
2015年4月到10月,種子輪的融資快花完了,天使輪的投資還沒著落。田京波為了給員工發工資四處借錢,四處碰壁。后來,他找到一家投資公司,這家公司盡職調查了半年,答應給田京波投資1000萬元,并建議他搬到一個大點兒的辦公空間,然后擴充團隊。田京波接受了這個建議,結果錢沒等來,房租卻翻了一倍。
回憶起那段時光,田京波覺得自己“有點天真”。后來經歷多了,他開始明白,即使投資協議簽了,也明確了打款時間,但只要錢沒匯過來,這些都可以不作數。2017年,公司有一個月發不出工資,田京波把自己所有的信用卡拿出來取現,又通過京東白條等平臺借款,才把員工的工資發了。
“人才坑”、“資金坑”,田京波坑坑不“落”,在他眼里,“創業(的過程)就是一場修行。”夏鑫覺得,哪怕告訴當時的自己,這個地方有坑,可能還是會掉進去,“有些錯是避免不了的。”
創業難,難在融資更難在招人
“創業者碰到的困難大部分都跟融資和招人有關。”在真格基金投資管理副總裁劉元看來,很少有創業公司能在資金上自給自足,就算可以,也會為了抵御競爭對手或者與巨頭抗衡而融資,“融資永遠是創業公司腦子里想的事”。
作為投資者,劉元平均一天看四五個項目,一年能看1000多個,但投的項目卻寥寥無幾。每年投資的項目數量也相差很多,2016年他大概投了20個項目,2017年10個都不到,2018年過去一個月時,他還沒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
投資人找到合適的項目難,創業者找到合適的投資人似乎更難,幾乎每位創業者都有融資被拒絕的經歷。焦耳外賣的首屈一指筆投資是投資人主動找上來的,投了300萬元,“那會兒覺得這么多錢,好像永遠花不完。”等到了B輪融資時,夏鑫見了二三十個投資者,但這些人都對他的項目沒興趣。夏鑫沒有放棄,一直與投資人進行溝通,最后完成了B輪融資。
早期創業時,田京波兩個月,見了八九位投資人,但沒有人愿意出錢,一些投資人直言這個項目做不起來,或者說沒有五千萬元根本做不起來。“后來我一想算了,再聊半年也沒人愿意投。”最終,他決定自己投自己。現在田京波更傾向于選擇戰略性投資,而非純財務投資,因為戰略投資能帶來的不僅是錢,資源價值或許更大。
相對于公司的產品、技術等等,劉元更看重的是團隊。在他看來,幾乎創業者永遠都在焦慮人才問題。 “完全是以人為核心來投的。”
的確,對于許多創業者來說,“缺人”是最大的難點。2013年,鄧雙成來到北京創立了熱度文化。之所以來北京二次創業,是因為他覺得,相比于西安,北京不僅擁有更好的創業環境,還擁有更多的人才。但是,在北京他同樣面臨招人難。創業公司很難給優秀人才高薪,公司前景也不確定。
夏鑫工作兩年就開始創業,最初招不到合適的人,首屈一指的創業伙伴就是自己的同學。但兩人都是90后,缺乏團隊管理經驗。“團隊是制約公司發展最大的瓶頸,越往后越明顯。”他回顧過去幾年,虧得最多的還是在人上面,把不合適的人放在不合適的位置,是造成業務虧損的重要原因。
誰能“挺”住,誰就贏了
作為投資人,劉元眼里的創業者普遍是孤獨的,他們內心承受著巨大壓力,卻難與人訴說。
鄧雙成用“好的心態”、“在痛苦中前行”、“成長”這樣的詞語來形容自己四年的創業生涯。創業之初,熱度文化在一個小區里,辦公面積只有150平方米,十幾張桌子,發展到現在,總部辦公面積擴大了不少。
黑龍江大學創業學院副院長劉玉峰從2003年開始與大學生創業者朝昔相處,15年來,他一直關注著創業者的成長和發展,他發現,“真正能夠持續創業的,畢竟是少數。”
他認為,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持之以恒的信念和精神:對創新的執著追求、對創業的強烈渴望和對人生目標的明確態度。
“有淚只能自己流。”夏鑫有時還會回到當初住的那個平房轉轉,自己都有些奇怪,當時怎么會住這么爛的地方?
他表示,創業的壓力非常大,但對員工會永遠“保持微笑”,“焦慮是關起門來做的。”作為老板,“要找人、找錢、找方向,還要干活。”創業最大的問題在于未知,作為企業的引路人,需要對未來方向做出預測,找對方向,把握好節奏,如果方向錯了,就會滿盤皆輸,所以焦慮和壓力都屬于正常現象。
他分析了很多創業成功的經典案例,很多人并非說本身多有能力而笑到最后,而是因為市場是波動起伏的,誰能夠挺下去,誰就贏。“只要你挺到那一刻,在別人堅持不住的時候你還在,你就迎來了曙光。”
從創業那天開始,田京波一直處在高壓狀態,周末一般都在公司,答應每年陪家人一起旅游的允諾也一直沒兌現。今年春節,田京波給自己放了一次假,帶著家人去旅游,躺在沙灘上吹著海風喝著啤酒,他才可以不去想創業中那些糟心事。
田京波覺得創業一直都會有壓力在,“公司不好的時候,你會想著怎么掙錢,怎么發工資;公司好了,你會擔心有競品;公司越來越好了,需要的資金越多,就會考慮融資的問題;公司上市了,又得每天盯著股價和市值……”
創業不停,思考不止,但更要學會調節,創業才能走得更遠。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91創業:與其說是創業,不如說是修行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