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莊嚴而神圣的烈士紀念日。這一天,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懷著崇敬與感恩之心,向那些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英勇捐軀的先烈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先烈前赴后繼,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壯麗的篇章。他們或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奮勇殺敵,或是在隱蔽戰線上默默奉獻,為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不惜犧牲一切。他們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
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不能忘卻先烈們的付出。烈士紀念日,提醒著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從他們的事跡中汲取奮進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9月30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的日子:烈士紀念日。
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并規定每年這一天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或許,我們無法一一說出他們的名字,但每個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應被忘卻的英勇。此刻,不論你身在何方,請向所有為民族獨立、為國家富強、為人民幸福而英勇捐軀的先烈們,致敬!
總有一個時間節點,能夠喚醒久遠的記憶和沉睡的感情,讓人們在歷史的坐標里,仰望崇高、砥礪精神!
近代以來,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他們,用英勇、用熱血為后世迎來新生,用生命、用無畏捍衛了民族尊嚴!
南京保衛戰,犧牲英烈4304名;抗美援朝,183108名志愿軍戰士犧牲在朝鮮……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
南京保衛戰,犧牲英烈4304名;抗美援朝,183108名志愿軍戰士犧牲在朝鮮……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
歲月可以抹去傷痕,卻永遠擋不住情感的共鳴。
下面這一封封書信、一段段話語,是先烈們臨別時留下的,或至情至性,催人淚下;或大義凜然,熱血燃燒!先烈們的精神,穿越時空,震撼心靈!
趙一曼:鐵骨亦柔情
趙一曼在臨刑前寫給兒子的信中這樣殷殷囑托:
“母親對于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在生命最后時刻,她向敵人要來紙和筆,給兒子寫下遺書。寫完第一封后,趙一曼又寫下另一份遺書,把對孩子的未盡余言進行了補充,之后凜然就義,年僅31歲。
彭雪楓:戰死疆場也心甘情愿
彭雪楓將軍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他在1944年8月出征前曾這樣說道:
“豫皖蘇是我們的家鄉,那里有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妻室子女,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敵偽軍消滅掉。為了路西倚門東望的父老鄉親,我們就是戰死疆場,也心甘情愿。”
一個月后,彭雪楓被一顆流彈擊中,壯烈犧牲,時年37歲。到他犧牲前一個月,彭雪楓給妻子寫了87封“情書”,這些信見證了他們豪情與柔情兼備的浪漫愛情,詮釋了紅色愛情的內涵。
吉鴻昌:光明正大 從容赴死
共產黨員、抗日名將吉鴻昌在走上刑場前,在給妻子的遺書中寫道:
“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死,我死您也不必過傷悲,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臨刑前曾這樣慷慨寫道。“我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給我拿個椅子來,我得坐著死。”
壯烈犧牲時,吉鴻昌將軍年僅39歲。
蔡炳炎:國將不保 家焉能存
1937年淞滬會戰前,從8月21日深夜到22日凌晨,蔡炳炎連續寫下四封家書,詳細安排后事,五天后在激戰中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時年35歲。他在前線留給妻子的信中這樣寫道:
“殊不知困難至此,已到最后關頭,國將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戴安瀾:為國戰死 事極光榮
戴安瀾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勛章的中國軍人。他在給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寫道:
“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在危急關頭,他曾對全體將士下達了這樣的命令:本師長立遺囑在先,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依次類推,各級皆然。——由此可看出他以身殉國的決絕。后因遭日軍伏擊,他受傷殉國,時年38歲。
左權:烽火連天家國情
左權將軍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烽火歲月中,他輾轉戰場,給母親、妻子寫去一封封樸素而深情的家書,記載了一個兒子、丈夫和父親,對家庭的眷戀,對未來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國難的決心。左權在給妻子的家書中寫道:
“時刻想著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塊,能夠聽到太北叫爸爸媽媽的親懇聲音,能夠牽著她走走,抱著她玩玩,鬧著她笑,打著她哭一哭,真是太快樂了。可是我的最親愛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頓以后,只得把相片擺出來一一望著。”
在1942年5月25日,他被彈片擊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那一年,他的女兒只有兩歲。
謝晉元:決心殉國 誓不輕易撤退
淞滬會戰后,謝晉元接到堅守四行倉庫的命令,他寫下遺書:“晉元決心殉國,誓不輕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計,在晉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當代價。余一槍一彈,亦必與敵周旋到底!”整整4天4夜的激戰,他率部抵擋住了日軍6次大規模的進攻,殲敵200余人。
謝晉元在給雙親的遺囑中這樣寫道:
“大丈夫光明而來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對死生之義求仁得仁,泰山鴻毛之旨,熟慮之矣。今日縱死,而男之英靈必流芳千古。故此險惡之環境,男從未顧及。如敵劫奪之日,即男成仁之時。人生必有一死,此時此境而死,實人生之快事也。”
張自忠:盡忠報國取義成仁
在犧牲前最后的日子里,張自忠沒有給家人留下只言片語,卻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
“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要再來碰一下釘子。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于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和平年代,不再有隆隆炮火,但同樣有血與火的考驗,生與死的抉擇。你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記住下面這些年輕的面孔吧!是一個又一個他們,為了你的幸福而讓自己歸于沉寂,他們的名字叫烈士!
馮思廣
馮思廣(1982-2010),出生于聊城市茌平區肖家莊鎮馮營村,2001年9月考入山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2005年6月招飛入伍,2007年6月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三飛行學院,200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榮立三等功,是一名新一代優秀飛行員。
2010年5月6日,馮思廣和中隊長張德山駕機在連續起飛過程中發動機驟然停車,為避免飛機墜落在濟南人口稠密地區,馮思廣同志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張德山一起果斷改變飛行軌跡,自己卻因錯過跳傘最佳時機,最后壯烈犧牲,年僅28歲。他用1.1秒改變了飛機飛行軌跡,換回了4000人的生命。
5月7日,馮思廣被評為革命烈士,追記一等功,并于6月4日被追授“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2010年9月被評為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中榮獲“全國見義勇為模范”稱號。
楊樹朋
這是一段讓人淚奔的對話。
問:“你知道爸爸怎么了嗎?”
答:“死了!”
問:“你知道死是什么意思嗎?”
答:“就是犧牲了!”
幾秒鐘后,又補充:“沒關系,反正他幾個月之后就回來了……”
這是維和英雄楊樹朋年幼的兒子楊一鳴,曾與記者的對話。2016年在南蘇丹執行難民營警戒任務時,楊樹朋不幸被炮彈擊中犧牲。
余旭
我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余旭和隊友駕駛表演飛機訓練時,突發事故墜落。余旭跳傘時因故失敗,不幸犧牲。
很少有人知道,余旭最后的夢想是成為一位女航天員。而現在,她這個夢想,伴隨著她的名字,永遠留在了藍天里。
陳帥
江蘇省南通市某公司發生爆炸,造成現場8名消防官兵受傷。南通市啟東公安消防大隊副大隊長陳帥經搶救無效犧牲,年僅31歲。
當時,第二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陳帥原本承諾要陪3歲的兒子好好過節……
楊軍剛
39歲的武警云南邊防總隊普洱支隊江城邊防大隊偵查隊隊長楊軍剛,在追捕毒販時不幸中彈犧牲。在戰友們的緊急施救過程中,楊軍剛還用微弱的聲音問:“逮住沒有?”
這,是楊軍剛留下的最后一句話。
歐陽文健
2016年8月,臺風“電母”來襲期間,海南臨高邊防戰士歐陽文健在營救被洪水圍困的群眾時,不幸被洪水卷走,壯烈犧牲。
程俊輝
云南省軍區掃雷指揮部掃雷三隊一分隊22歲下士程俊輝,在執行某次邊境較大規模排雷任務時,不幸犧牲。
父親程志躍從家門口的李子樹上,摘了幾顆李子放在兒子遺像前:“幺兒,吃幾顆家里的李子再走!”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認同英雄,就是認同正確的價值觀;追隨英雄,就是追隨真善美;頌揚英雄,就是頌揚正能量。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英雄始終是我們內心的堅守、追隨的真理、謳歌的對象!
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網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