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服裝(服裝企業外貿訂單驟降 內貿還不確定的老板們能扛住嗎),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外貿服裝(服裝企業外貿訂單驟降 內貿還不確定的老板們能扛住嗎)。
不僅是外貿,疫情對內銷市場的影響還在延續。
巴拉巴拉是森馬集團旗下兒童服裝,為該品牌提供ODM(設計+生產)服務的工廠老板告訴《財經》記者,巴拉巴拉此前告訴工廠,沒操作的訂單全部暫停,已經操作出貨、2月應付的款拖到現在還未結,要等到4月才能結款。該品牌此前也要求供應商幫忙賣貨,給供應商排名,其副總裁也做起了直播。
上述工廠老板表示,巴拉巴拉、太平鳥、七匹狼等開了大量實體店的國內品牌,目前壓力都很大。很多品牌急于出貨,老板帶頭在朋友圈里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為求生存,一些品牌已開始裁員。
高歡表示,一些工廠是在拖欠下游原料生產廠家賬款、拖欠工人工資的情況下經營。外貿商王福斌說,品牌與工廠的交易是賒銷模式,運作訂單2個-3個月,出貨后2個-3個月回款,長期沒有進項,工廠要墊資運作、支付人工,如果財務狀況不佳,在此次疫情期間或許會難以維持。
工廠急尋對策
疫情沖擊著服裝消費和行業人的生存狀態,工廠老板們都在調整心態,一些老板表示,2020年不求賺錢,只求保本。“今年生存是硬道理,全公司最低要求是成本減20%,不虧錢就行。”劉博奇說。
老板們表示,歐美疫情爆發后,受打擊最嚴重的是傳統外貿商,也就是國內銷售渠道、電商渠道開拓不足的單一貿易工廠。
曹輝的羽絨服工廠60%-70%依靠出口,疫情期間,除了盡可能壓縮成本,他也在試著拓展國內市場,但這并不容易。“我們在國內經驗不多,市場拓展得不是很好。”
江明德在外貿之外,做過12年內銷,開過服裝店,有自己的品牌和較穩定的電商渠道,不完全依賴貿易出口。因為歐洲客人基本都暫停了訂單,曹輝等給歐美大牌做貼牌的同行找到他,希望開發一些產品,在他的國內渠道銷售。
他表示,現在工廠都寄希望于不受線下束縛的電商平臺,想拿線上品牌的單子,例如Babycare、全棉時代等國內品牌,但他說,這些品牌近來也在拼命壓價,即使做電商,工廠的日子也并不容易。
從未嘗試過電商渠道的王福斌,2月緊急成立了電商團隊,并注冊了自己的品牌,開始摸索電商的做法。
羅淼的工廠目前也盯緊國內電商和新興品牌,電商品牌賣時令產品,比大品牌以季節更新產品的反應更快,對供應鏈需求大。但她說,即使對于電商品牌,減量減款也無法避免,只能通過市場營銷,去尋求減量情況下的增量。
決定服裝行業老板們命運的仍然是歐美等國對疫情的控制程度,以及中國、歐美、日韓等各個經濟體消費信心的恢復。“疫情控制不住,市場是沒有購買力的,現在只能做好能控制的事情,比如把手里接下里的訂單保質保量的出貨,再看看有沒有國內銷售的可能性。”王福斌說。
劉博奇也認為,不能寄托太大希望于電商,他的電商業務自春節起一直沒停,但銷量依然比往年減半。“電商有銷量,是因為電商開門,線下關門,這個不是需求,是習慣性消費,看的人多了自然會有銷量,但是單量還是下降的。”他認為,只有消費者可以出門去逛去看,有機會穿著新衣服去社交,消費力度才起得來。
但他認為,為應對疫情的沖擊,一些老板的確開始轉變思路,這是積極的一面。“最大的改變是以前不敢做線上,覺得線上線下價格不一,線上難做的老板,開始做線上,做抖音,這是一種突破,為未來轉型做嘗試。做服裝本來就沒有輕松的日子,現在是在困境里面再去創造,看看有沒有突破。”
疫情也推動了劉博奇的工廠重新審視所有項目組和工作環節,推動了在線、移動辦公等內部改革。以前幾個公司的人去一個地點開會,現在用視頻會議和企業微信發文檔,一個小時的會減到半個小時搞定。工作中一些無價值的環節也被砍掉了,IT化、系統化程度提高,訂單完成速度也在提升。
2019年一些大品牌還不屑于嘗試直播帶貨、內購,現在因為線下客流遲遲不恢復,沒有選擇,需要嘗試各種線上帶貨方式和新媒體營銷,這不僅對短期銷售有好處,也會為未來新的銷售方式拓展奠定基礎。
淘寶直播的數據顯示,2月淘寶直播新開播商家環比增幅719%,看淘寶直播的用戶增幅153%,有100種線下職業開始在淘寶直播上開啟“云開工”。
消費何時恢復?
消費的恢復,一方面是中國市場,一方面是海外市場。
目前中國的疫情已經控制住,但持續有來自海外的輸入性病例進入,許多白領依然應公司要求宅家辦公,商圈雖然開業,人流遠遠沒有恢復正常,商場店鋪門可羅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2月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其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同比下滑30.9%;雖然實物商品的網上零售額增長了3.0%,但貢獻增長量的是吃類和用類商品,穿類商品則下降18.1%。
王福斌觀察天津當地的商鋪,一些商鋪陸續開店,還沒有全部開放,他認為全面開放可能還需要兩個月。
與此同時,依賴中國供應鏈的國際大品牌依然處于抗疫進行時。目前Zara、H&M、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等與中國代工廠緊密合作的各大品牌都關閉了歐美市場店鋪,其中Zara已經關閉全球3785家門店,其西班牙門店全部關閉。
工廠老板們也在通過中國疫情的持續時長,判斷歐美的疫情狀況,他們認為有可能歐美國家會需要更長時間去控制疫情。同時開店后還需要清理消化一部分庫存積壓,服裝產業鏈真正迎來轉好,也許需要半年。現在能做的是現金為王,不要積壓庫存,避免被拖欠錢。
不少老板表示,已經在做和疫情打持久戰的心理建設。“未來3個-6個月可能會比較困難。”王福斌表示。但從長遠看他不擔心,“我對擊退疫情還是有信心。”劉博奇也認為,市場不會一下子變,但3個-6個月后總會變好。
從零售角度考慮,高歡認為,這個階段,應對疫情和危機,活下去是最根本的一條。品牌必須集全公司力量做好幾件事,首先是保護資金鏈,第二是清庫存,第三是拓展線上渠道。
對于服裝行業,此刻全球品牌商、工廠上下游同呼吸、共命運。羅淼表示,海外品牌剛進入疫情期,大部分品牌還摸不到北,也不知道疫情持續多久。“我們和客戶交流,他們都認為形勢很嚴峻,要盡可能減少損失,國際大品牌鋪的面大,沖擊大,那么多店鋪沒進賬,現金流問題也需要考慮。”
她表示,在疫情期間,她的工廠會全力以赴支持品牌,“我們沒有起訂量,也不會和客戶討論價錢。”她同時認為,中國的消費市場已經開始恢復,如果國際品牌現在比較敏感,應該把側重點放在中國,用中國的體量彌補一些經濟損失。
服裝業從業者目前普遍認為,疫情過后也不大會出現所謂消費的報復性反彈,由于疫情期間購買意愿被壓制,消費恢復后會有消費小高潮出現,他們希望疫情過去后服裝消費能恢復到以往水平。
高歡表示,目前一些服裝企業已經在布局夏季、秋冬季產品,但沒有出現比去年同期押寶更大的現象。“2020年經濟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影響,消費者信心指數不會恢復得太好。”可能的情況是,因資金實力,一些品牌停止運作、出局,被資金實力更強的品牌瓜分市場,因此對一些品牌,市場重新洗牌的可能性是一個機會。
她預計服裝消費要等到5月1日才會恢復,并期待“五一”小長假能給市場恢復帶來質的飛躍。
大型生產商已經看到了一絲轉暖跡象。童成表示外貿服裝,在中國市場,疫情初期確有一些客戶因調低需求預測而削減訂單,但近日有些客戶提高了訂購量,“他們認為國內的疫情已經受控,預期業務將會恢復增長。”他表示,另外有些客戶,因為其他供應商還未能恢復正常生產,所以就轉過來向溢達下訂單。
溢達集團佛山工廠的員工正在作業。供圖/溢達集團
劉克余表示,隨著國內疫情控制住,接下來國內市場可能會轉好,“很多人已經可以走動了,我的批發商預計十天之后可以全國進貨。”
對于品牌和產業鏈上的工廠來說,也許現在是需要膽大心細的時候。“我建議大家現在應該下一些確定的訂單,留30%-40%的預量,進可攻、退可守,如果未來市場沒有預期增速回升,還有回旋余地,如果恢復的比較好,還可以再快速增加訂單。”高歡說。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外貿服裝(服裝企業外貿訂單驟降 內貿還不確定的老板們能扛住嗎)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