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人營養品(70歲以上老年人吃什么營養品好),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老人營養品(70歲以上老年人吃什么營養品好)。
養生之道網導讀:70歲以上老年人吃什么營養品好?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大,身體也就出現了衰老現象老人營養品老人營養品,需要補充各種營養素來抗衰老。那么70歲以上老年人吃什么營養品好呢?小編來告訴你。
一、70歲以上老年人吃什么營養品好
1、蛋白質
老年人蛋白質合成能力降低,利用率也低,因此需要注意補充。調查顯示,在我國農村地區,老年人優質蛋白質攝入明顯不足。一般來說,蛋白質主要分兩類,雞蛋、牛奶、魚、蝦、瘦肉等是動物蛋白質的來源,大豆、堅果、谷類等食物則是植物蛋白質的來源。值得推薦的是,雞蛋中蛋白質利用價值較好,但因蛋黃含膽固醇較高,比較適合不需限制膽固醇攝入的老人。吃雞蛋時最好做成蛋羹,每天1~2個為宜。而膽固醇水平高的老人,可以適當多吃魚肉,還能補充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膽固醇。
2、鈣
鈣不僅影響骨骼健康,還對心血管、內分泌、神經、肌肉系統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對鈣的需求較高,但調查顯示,我國老人每天每人的鈣攝入量僅在500毫克左右,僅為推薦量的一半。長期缺鈣的老人更容易出現關節疼痛、身高變矮、食欲減退、失眠多夢等問題。因此,老人應該定期監測骨密度,并注意補鈣。食物中,牛奶、酸奶、奶酪是公認的補鈣佳品,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選擇酸奶。補充劑中,碳酸鈣等無機鈣性價比最高,氨基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有機酸類鈣鹽吸收利用率略高。
3、鐵
調查顯示,我國各類人群的平均貧血率是20.1%,而老年人群的貧血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和缺鐵有一定關系。長期缺鐵和貧血會導致老人虛弱無力、抗病能力下降、大腦容易疲勞、記憶力減退等問題。補鐵的最佳食物是富含血紅素鐵的肉類和動物內臟,其中牛肉的鐵含量較高。另外,一些黑色食物,比如黑木耳、黑米、黑芝麻等也是補鐵的好食物。值得提醒的是,果蔬中富含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吸收,因此補鐵是最好將肉類、谷類、果蔬同食。需要強調的是,貧血不代表一定缺鐵,也可能由于慢性病或缺乏維生素B12、葉酸導致,因此老人貧血要先查明病因。
4、鋅
細心的子女會發現,父母年老后做的菜越來越咸,這和老人味覺退化有關,而適當補鋅可以提升味覺。日本大學醫學部調查發現,60~65歲的味覺障礙者中,28%血液里鋅含量不足,而通過補鋅,70%的人癥狀得到改善。因此,味覺不好、食欲不振的老人可以到醫院檢測體內鋅含量,如果確實缺鋅要及時補充。嚴重缺鋅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含鋅藥物。缺鋅不太嚴重和健康的老人不妨多吃含鋅的食物來對抗味覺障礙。食物中鋅的供應主要來自貝類、蝦蟹、肉類、魚類,芝麻、松子的鋅含量也很高,而精米白面和果蔬中的鋅含量較低。
5、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增加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如果長期缺乏可能導致軟骨病或骨質疏松。近年來還發現,維生素D對預防多種癌癥、免疫系統功能障礙、多發性硬化癥、抑郁癥等多方面的疾病都有幫助。一般來說,人體中維生素D來源有兩個:一是通過曬太陽依靠自身皮膚合成;二是從牛奶、蛋黃、海魚、蘑菇類等食物中獲取,但含量比較少。由于老年人的皮膚功能下降,通過曬太陽自身合成維生素D的數量有限,需要格外注意膳食補充。老人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6、維生素B1
維生素B1與神經系統的功能關系密切,人體長期缺乏維生素B1,會出現情緒沮喪,思維遲鈍,嚴重缺乏時,還會發生末梢神經炎,比如腳氣病,并增加突發心臟病的風險。另外,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調查發現,維生素B1缺乏還會增加老人患上抑郁癥的風險。如果老人總是悶悶不樂,不愿參與新的活動或與人交談,做事變得猶豫不決,就要考慮抑郁的可能,除了尋求心理輔導外,還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1的主要食物來源是谷類、豆類、薯類,特別是沒有經過精制的全谷物食品,也就是粗糧。老人吃粗糧要循序漸進,慢慢加量,給消化系統適應的時間,還要把粗糧盡可能做得軟爛,減少膳食纖維對腸道的刺激。
二、老年人的飲食禁忌
人到老年,消化功能減弱,在飲食上要注意以下宜與忌。
1、宜素少葷
醫學研究證明,許多老年病與嗜食葷膩有關。老年人一般好靜少動,熱能消耗較少,過多攝取葷食或經常飲食過量,既加重胃腸負擔,又易肥胖,導致誘發多種疾病。因此,老年人的食譜應以素為主。
2、宜鮮忌陳
新鮮食品營養豐富,易于消化吸收。老年人的食物以隨購隨食為好。尤其是夏季,以免腸胃受累,引起某些疾病。
3、宜少忌多
老年人食物應依據少而精、少吃多餐的原則。把胃填得太滿,是老年人飲食生活中之大忌,長些以往,不利健康。
4、宜淡忌咸
過咸、過甜、過辣的口味對老年人都不適宜,患有高血壓、心腎疾病的老年人,口味更宜清淡。
5、宜溫忌冷
老年人我為虛寒之體,溫食可暖胃養身。平日里應少吃冷食,更忌生食。即使在盛夏伏暑,過食冷飲也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疾病危害。
三、老年人養生的秘訣
1、無頭發也要梳頭
一頭青絲秀發自然離不開梳子,可頭發隨著衰老而日漸稀少甚至成了光腦袋,還需要梳理嗎?答案也是肯定的。因為老年人梳頭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美容,還蘊涵著重要的養生意義。
通過梳理頭發、刺激頭皮,能使緊繃的神經得到放松,使緊張、痙攣的血管得以舒張,故對血管神經性頭痛、偏頭痛、神經衰弱等病癥有一定防治功效。
2、無口渴也要喝水
渴了喝水,天經地義。不渴呢?也要定時喝水。醫學研究證明,水在維持生命活動正常運轉以及防疾療病方面的作用,絲毫不遜于蛋白質等營養要素,飲水量不足使許多人的神經肌肉狀態不佳,肝與腎的功能降低,毒性物質增多而成為疾病的溫床。尤其是老年人,口渴感變得遲鈍,等到口渴感出現時,體內缺水已相當嚴重,此時補水難免有“亡羊補牢”之憾,身體已經遭受的損失無法補救。
為避免損失,應爭取在口渴感產生之前就補水,這就是主動喝水的概念,冬春等寒冷季節更應如此。
3、無身材也要戴文胸
女性一旦進入老年期,身體的曲線往往消失殆盡,注意力便開始由健美逐漸向健康傾斜,只求個沒病沒災,什么美不美早被置之于腦后,文胸也就順理成章地“下課”了。從醫學角度看,老年女性,尤其是喂養過孩子的女性,往往胸部肌肉松弛,導致身體前傾,引起駝背,進而壓迫肺部,造成呼吸不暢甚至氣喘吁吁。同時,乳房過于下垂,還會引起胸廓下降,造成胃下垂,壓迫腸道,影響三餐食欲。說到這里,你是不是該考慮讓文胸“再就業”呢?
4、無性生活也要洗下身
性生活前男性清洗下身,是出于保護女方生殖道健康的目的。人到老年,不少男人性事也“退休”了,也就有意無意地淡忘了這件事。對此,醫生提醒老年男子:勤洗下身還有自我保護的作用,務必善始善終。
5、無不適也要上醫院
不少人將醫院單純看作治病的地方,以少去或不去為幸。其實,醫院還有預報疾病的功能,具體就是做體檢。而老年人又到了疾病的高發期,故定期上醫院是好事而非不祥之事。
6、無便意也要如廁
大小便是人體排泄廢物、凈化內環境的重要方式。便秘之所以有害,就在于糞便中的毒素滯留在腸內過久,容易被重新吸入血液而中毒,養生家告誡人們:“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
如何才能做到腸中“常清”或“無滓”呢?關鍵是養成每天定時如廁的習慣,即使無便意,也要去蹲一蹲,以形成條件反射。至于小便,日本醫生建議,最好每小時排1次(不管有無膀胱充盈感),以減少尿中有害物對膀胱的惡性刺激,防止膀胱癌的發生。
7、無肺病也要咳嗽
說到咳嗽,不少人視其為不祥之兆。其實,咳嗽是人在罹患呼吸系統疾攙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目的在于及時清除氣管與支氣管內的痰液,以便早日康復。因此,不妨將咳嗽作為一種肺臟“大掃除”的方式,為自身健康造福。
方法是:每天清晨和傍晚,到室外選擇一處空氣清新之地做深呼吸,吸氣時緩緩抬起雙臂,突然咳嗽,并迅速垂下雙臂,迫使氣流從口鼻噴出,咳出痰液,如此反復做10次,每次間歇期做幾次正常呼吸,以防過度換氣。只要持之以恒,就可獲益。
8、無喜事也要多歡笑
笑的保健價值日益受到專家的矚目與提倡,有人把笑比作“類似于原地踏步的良好運動方法”,對心、肝、肺、腎等臟器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笑還能提高體內“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而“自然殺傷細胞”又是癌細胞的“殺手”,故多笑是人類防癌抗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總之,老年人在晚年一定要做好養生工作,才有助于抵抗衰老。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老人營養品(70歲以上老年人吃什么營養品好)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