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圖書(50本必讀繪本),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繪本圖書(50本必讀繪本)。
讀《圖畫書應該這樣讀》《圖畫書應該這樣讀》,彭懿著。這是一本簡單易懂的理論書,不枯燥乏味,不用學術術語,不對文本做過深的解讀,更沒有 賣弄似的大談什么抽象的繪畫理論。它的敘述口吻親切,平易近人,文中還虛擬了一個不斷發問 的“你”,有問有答,讓人有一種臨場感,讀上去更像是與孩子分享一本圖畫書。書中講到每一本 圖畫書都絕對經典,讓人看后立馬有股沖動——這圖畫書,我想看!圖畫書畢竟不是純粹的文字 書,它有圖畫,是圖文合奏的藝術,即圖文合奏來共同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值得反復閱讀。要是能掌握一些看圖畫書的技巧,讀起來就會更好玩,更生動,也更深入。而作 者閱讀圖畫書的方法——七步讀懂圖畫書,好學好用!第一步:封面和封底開始講故事封面,是圖畫書的臉。除了吸引我們的好奇心,幫助我們推出故事,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 把這本圖畫書的創作者和出版者介紹給我們。出版者的名字,其實,一定要看,因為一家優秀的 出版社,就是一本好圖畫書的保證。看得多了,你就知道哪一家出版社出的圖畫書好了。看完封面,看封底。一本圖畫書的封底,你可至少要看上兩遍——看故事之前,先看一遍。 看完故事之后,還要再看上一遍。因為有極個別調皮的作者,會把故事的結尾畫在封底上。
例 1《沒有耳朵的兔子》:這是一本文字淺顯、圖畫稚拙的圖畫書,但它卻蘊含著深刻的哲 學思想:不管你有多么特別,既然你降臨到了這個世界上,你就一定有活下去的理由。你要認同 自己, 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這故事寫得有新意, 不落俗套, 我們這只無耳兔, 他不要別人認同他, 他只要自己認同自己。耐人尋味的是,很多跨頁的構圖中,一群兔子與無耳兔之間的眼神、大小 等變化都讓這個故事更好玩。許多場景也很滑稽,最滑稽的是兔子么玩藏貓貓的時候,無耳兔總 是能贏得第一名。例 2《1 只小豬和 100 只狼》:是一本非常好笑的圖畫書。它顛覆了狼是這個世界上最陰 險、最狡猾的動物,讓我們覺得狼好傻好笨啊!不禁發笑。延伸閱讀:《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遲到大王》、《老虎來喝下午茶》、《驢小弟變石 頭》、《讓路給小鴨子》、《壁櫥里的冒險》、《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小狐貍買手套》。第二步:藏在環襯里的秘密記住,打開一本圖畫書,不要急著往后翻,后面的故事是逃不掉的。請先看看前環襯,讀完 故事,再看看后環襯,看看他們都告訴了我們什么。關注環襯上的顏色,顏色會給你一種心理上 的暗示,與故事的主題和氛圍也是最貼近的。關注環襯上的圖案,它們一定與書中的故事有某種 聯系。
例 1《我等待……》:這是一本可遇不可求的圖畫書。從外形上看,更像是一個航空信封。 扉頁中出現了一根長長紅繩,畫面上的文字是:我等待…..自己快快長大。這條長長紅繩,串聯 起小男孩生命中的一個個感動時刻,后面的故事會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人生有多長,這根紅繩就 有多長。最后一頁時一捆扎好了的紅繩,一段長長的繩頭又被扯了出來。我們不禁要問:這根長 長的紅繩又是誰的呢?它繪本圖書,一根埋在我們生命中的紅繩,早已把它們珠玉似的穿了起來。只要輕 輕一扯,人生中最難忘的那些片段就會紛紛躍出你的心頭….. 例 2《海盜從不換尿布》:一本不是那種安安靜靜的圖畫書,它最適合在教室里讀給那些悶 得發慌的男孩子們聽。孩子們聽了,一定會發出陣陣快樂的喧囂。例 3《好餓的小蛇》:別看這本圖畫書簡單,要是會讀,卻有一種出人意料的喜劇效果。教 你一種好玩的讀法吧,翻到第一個畫面,讀到“……它發現了一個圓圓的蘋果”時,先停一下, 跳過“你猜猜”, 把最后那句“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讀完, 然后熱情地邀請大家一起大喊“你—— 猜——猜——”,注意他們喊的聲音一定要大,不大,你堅決不要往后翻頁。延伸閱讀:《隧道》、《鴨子農夫》、《我們要去做狗熊》、《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 的生氣》、《我爸爸》第三步:文字和圖畫怎樣講故事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三個故事:第一個是文字講述的故事,第二個是圖畫講述的故事,第三 個是文字與圖畫相結合而產生的故事。
例 1《爺爺的紅臉頰》:我們熟悉的爺爺繪本有《爺爺變成了幽靈》、《爺爺的天使》、《爺 爺有沒有穿西裝》、《爺爺一定有辦法》、《歌舞爺爺》……不過《爺爺的紅臉頰》里的爺爺,卻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另類形象,他是一個老頑童,整天坐在搖椅上跟孫子瞎胡扯,是個典型的吹 牛大王。跨頁中圖畫的左右變化、文字與圖畫的矛盾、搖椅等細節耐人尋味。例 2《七只烏鴉》:這是一本根據民間童話改編的圖畫書。畫家獨具匠心,用多幅圖畫配合 文字,把單幅圖畫難以表現的歲月流逝,巧妙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例 3《小心,普萊墩兒!suddenly!》:這是一本圖文關系非常奇妙的圖畫書,你要是單看 文字或單看圖畫,看不懂不說,還完全就是兩個故事。這本圖畫書最大的創意,就是圖畫中出現 了一只文字中不曾提到的大灰狼。 《母雞羅絲去散步》里也出現了一只文字里不曾提到的狐貍,兩書中的大灰狼和狐貍,既是一個大反派,又是一個逗人發笑的小丑,在 圖畫書中吃盡了苦頭。 但小豬普萊墩兒和母雞羅絲有那么一點不一樣:狐貍緊跟 母雞屁股后面,一心想把她吃掉,可是卻倒霉透頂,出盡洋相,可傻乎乎的母雞 卻什么都沒有察覺;而小豬普萊墩兒,他沒有母雞羅絲那么死心眼,一條路上走 到黑,他總是在節骨眼兒上改變主意,不按常理出牌。
兩本圖畫書都會把孩子逗 得哈哈大笑,但他們逗笑的方式并不一樣。《母》冷面滑稽,文字故意與圖畫說 反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反諷。《小》正好相反,文字并不和圖畫所反話,它們 的關系就好比一對參加接力賽跑的運動員,你跑在前面,我等在后面,我只是把 故事的接力棒, 從我的手里交到你手里, 書里的文字, 一路高喊著“突然”沖過來, 好像就怕你看不到潛伏在圖畫里的危險似的。例 4《莎莉,離水遠一點》:可以說,在百分之九十九的圖畫書里,文字和圖畫是齊心合力擰 成一股繩,努力把這個故事講好。而這本書文字和圖畫“鬧掰了”,是一個徹頭徹尾——除了開頭 和結尾的兩個畫面,它的文字和圖畫講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書中很多細節耐人尋味 ——1、第一畫面外邊用鉛筆畫上了一個框,最后一幅畫面框線沒了,這寓意著經過一場想象出來的大冒險,莎莉的心靈已經獲得了解放,不再那么壓抑,開闊多了,至少是暫時從封閉的現實世界 中走了出來。2、書中的爸爸與作者的另外一本圖畫書《和甘伯伯去游河》中的甘伯伯長得很像。3、這本書跨頁開始,左邊一頁講的是爸爸媽媽的故事,右邊講的是莎莉的故事。對比兩畫面,你會發現很多不同點:1)左邊畫面有文字,右邊畫面沒有文字;2)左邊畫面有邊框,右邊畫 面沒有邊框;3)左邊畫面色彩單調,右邊畫面色彩豐富鮮艷…..4、莎莉背對著我們,遙望天空,天空綠得詭異、不真實,這樣的天空只能出現在童話里。
5、左邊的文字和右邊的圖畫完全是在自說自話。原來右邊的故事是莎莉站在海邊幻想出來的。 6、左右兩個畫面,一個是用來表現成人的世界,呆板、僵化、缺乏活力,完全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作者不喜歡這樣冷漠蒼白而又無聊乏味的成人世界,他用白色背景強調這種空虛,再用一 個框框把它罩起來;一個是用來表現孩子的世界,活潑,沒有任何束縛,充滿動感,色彩格外亮 麗。7、莎莉鞋子顏色,白到黑,小小的反抗。 8、文字影射、批判了大人對待孩子的態度。書里每一句話,都是媽媽對莎莉的指責,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孩子當然要用幻想來逃避。延伸閱讀:《彼得兔的世界》、《我的連衣裙》、《和甘伯伯去游河》、《外公》、《狼和 七只小羊》、《我的超級大笨貓》、《莎莉,洗好澡了沒?》、《14 只老鼠吃早餐》、《睡美 人》。第四步:是什么力量推動我們去翻頁看圖畫書,離不開一個最基本的動作,就是用手去翻頁。圖書創作者他知道圖畫書是翻頁的 藝術。一本好圖畫書,一定有一個好看的故事,讓你著魔,非要一口氣看完不可。好圖畫書知道 怎樣推進故事,它總是在前面一頁提出問題,后面一頁,也可能是直到最后一頁才告訴你答案。 除了問與答,重復的情節也是圖畫書常見的一種吸引讀者翻頁的技巧。
其實,翻頁還只是一個動 作, 真正讓我們把圖畫書那一幅幅單獨的圖畫連成一個連續而又完整的故事的, 是我們的想象力 ——我們是用想象力,填補了圖畫與圖畫之間的空隙。例 1《三只山羊嘎啦嘎啦》:一個典型的民間故事。民間故事不太適合視覺化,它命中注定 就是口頭文學,是“講”給別人聽的,不是給人“看”的,但這本書的繪畫者瑪夏· 布朗,她最擅長的,就是把民間故事改編成圖畫書,她每一次都能為自己的故事找到最貼切的繪畫風格。 “山怪 要吃山羊”是這個故事中的大懸念。民間故事一般都會重復三次,“三”是民間故事最大的一個特 征。而且請記住,最后一次重復總是最被人期待,因為這是最后一次較量,必定要掀起故事的高 潮。例 2《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這是一本會讓你從頭笑到尾的圖畫書。這書抓住 我們想看別人笑話的心理,巧妙地運用重復技巧,一共重復 4 次。故事最后一個畫面,實際上 是后環襯,基本上是白色的,對比前面的黑色環襯,你會發現作者的用意是,前環襯是說英男還 在睡夢中,后環襯是說英男已經從噩夢中醒來了。例 3《圖書館的獅子》:文字溫暖,畫面溫暖。 例 4《灰袍奶奶和草莓盜賊》:讓你百看不厭的無字書,這是一個關于追逐的故事。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繪本圖書(50本必讀繪本)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