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產業(中國健身產業報告:都是誰在健身?平均花多少錢?),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健身產業(中國健身產業報告:都是誰在健身?平均花多少錢?)。
虎嗅注:健身產業,是“消費升級”的代表產物,在物質需求滿足以后,人們開始追求更健康的體魄,更健美的形體,雖說健身也是一門“販賣焦慮”的生意,但沒事運動運動總不是壞事。這份產業報告,從健身房、用戶、未來三個角度剖析了當今中國的健身產業,一起看看如今,都是什么樣的人在花錢擼鐵。
本文轉自公眾號“RET睿意德(ID:)”。
身體活力及優美體態已經成為個人品牌的象征,健康生活理念開始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據國家統計局發布,到2020年,國內的體育消費總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
新物種不斷涌現,傳統模式也在繼續前行。我國健身業態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一、不同健身業態類型特點
首先,可以將現有的健身業態分為兩種類型:
1. 傳統健身房
有氧區,力量區,動感單車,淋浴區,前臺區(通常健身房有的區域),場地面積在400到800平米左右。
私教區及操課區,場地面積在200到500平米左右。主要盈利點在私教及操課一對一私教如瑜伽普拉提等等。
美容SPA區,場地面積80到100平米。
休閑區占場地面積在200到300平米左右,主要有冷餐,營養餐(蛋白粉等),咖啡,茶室,飲料,服裝,運動包等等,占盈利的5%。
2. 新興MINI健身房
主要包含:Mini健身倉、小型健身房和單體操課工作室。
采用互聯網手段,手機客戶在 App客戶端購買會員,線上預約課程,按課時收費及次卡/月卡為主要收費方式。
24小時開放,并不限次數的使用。
用智能手環鏈接APP和健身房,顧客攜帶智能手環健身產業,從門禁開始,到使用健身器材、更衣柜、淋浴等服務都通過手環,同時會將運動數據記錄傳輸到APP上,形成數據庫,為用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除了線上消費,預定等功能外,還會有用戶運動數據及跑團等功能會陸續迭代。
AAP/線上線下同步記錄客戶的體質以及健身頻率,實時分析身體狀態建議飲食。
智能硬件也結合了場館內的智能硬件提高用戶體驗的一種新型手段。
課程APP:開發團體課程、全能工作室以及記錄顧客健身足跡的APP
互聯網互動:品牌的微信公眾號提供云端私教服務,在線咨詢健身問題,就有云端教練解答。
APP社交文化:通過樂煉部落的APP,運用直播效果,顧客可以與健身達人互動交流,實現有運動有社交,讓健身不僅局限在健身場館,更可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的健身需求。
精準度:由線上開發APP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量身定制,專人跟蹤練習進度實時調整健身課程。
專業度:由多家健身健身教練綜合指定課程內容。
二、國內健身行業發展背景及現狀
1. 國家政策
近年來,國家出臺各類政策大力支持健康服務業、體育健身產業的發展,促進健身業態的擴張。
2. 健康意識覺醒
2010~2020年(預計)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人民健身意識覺醒。
現代人注重健康管理,近年國人尤其重視通過體育運動增強預防疾病。2009-2014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不斷上升,達到近4億人,龐大的健身人口未來將為健身行業帶來巨大的需求。
3. 業態發展迅猛
近年來,國內健身行業發展迅速,行業年產值較高、增速較快。
隨著我國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加強,健身行業發展的速度依然比較可觀。
健身俱樂部總數及會員總數逐年遞增,增速有上升趨勢。
我國健身俱樂部數量自從出現以來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但在2011-2013年間,健身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出現關門潮,增長幅度趨小甚至出現負增長,但最近兩年隨著健身風潮的興起后參與健身人數的增長,以及行業自身盈利模式的改進,健身俱樂部數量增長迅速,整個行業開始有復蘇跡象,2020年開始俱樂部數量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
目前商業健身房一般采取會員制收費,健身房會員總數和健身房收入關聯較大。受健身俱樂部數量的影響,會員數量在2011-2013年間也出現了放緩趨勢。而在近兩年來,有意愿參與健身運動的人越來越多,會員數量出現了顯著的增長。
4. 健身需求多樣
不同年齡階層的消費者對于健身擁有不同訴求:在尼爾森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同實行的調查中,除了增強體質這個共同的原因外,70、80后重視通過科學系統的運動健身在緩解壓力的同時有效預防運動損傷,而85后則重視通過高效的運動內容設計達到塑身修形的效果,90后則將運動作為社交的重要一環,喜歡通過曬運動照、曬運動成果在社交網絡中塑造自身健康形象。
不同類型消費者共同面臨休閑時間短的困境。我國國民日均休閑時間為2.55個小時左右,不足發達國家一半。休閑時間的缺乏意味著選擇運動種類的余地偏少,而球類運動對于時間和同伴的要求苛刻,商業健身“隨到隨練”的運動模式更適合目前城市緊湊的生活狀態。
5. 存在問題
與北美市場相比,我國健身行業發展仍相對滯后。與美國為首的北美市場相比,我國在健身俱樂部數量和健身會員數量上都有著較大的差距。北美共有36742家健身俱樂部,會員數量達5600萬,如果以總人口計算會員滲透率,北美健身俱樂部會員率達到15.8%。
健身觀念與習慣仍未形成。國內健身觀念與習慣仍在建立過程中:北美地區崇尚健身文化,健身理念根深蒂固,美國家庭非常重視從小對孩子運動習慣的培養,運動被視為一項必須特長受到重視,由此對運動的興趣延續一生;國內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繁重,缺乏體育鍛煉時間與機會,往往錯過運動技能的掌握以及對運動興趣進行培養的最佳時期,造成成年后對體育鍛煉的忽視。
近年一方面家長和學校開始重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鍛煉、培養體育特長,另一方面國外健身風潮刮至國內帶動成年人走進健身房,健身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方興未艾。
國內健身成本較高。成本上,國內健身成本較美國相對更高,早在2020年,美國線下健身房市場規模就達到了258億元,會員5531萬人。健身人均消費466元,占其人均收入水平不到1%。而與此相對應,我國目前商業健身房基本以年卡銷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年卡價格基本在5000元左右。美國人均健身支出/人均收入更小,進行健身消費成本更低。
國內健身行業業態較為單一。供給豐富性上,美國健身房業態更為豐富,吸引了更為廣泛的消費者群體:目前國內健身房盈利模式單一,主流健身房皆采取年卡+私教模式,面向客戶群體多為一二線城市高收入階層,提供服務內容同質化較為嚴重。
與此相對,美國健身房擁有面向大眾階層的平價連鎖健身房如Planet Fitness,面向中產階級的高端連鎖健身房如Life Time Fitness健身產業,以及面向專業運動員或對某專項運動領域感興趣的健身人士的小型健身工作室如Soul Cycle,豐富的業態吸引了更為廣泛的消費者群體走進健身房。
國內商業健身市場品牌分散,行業標準及門檻較低。
商業健身行業競爭壁壘小,市場品牌分散。健身行業不依賴上游設備供應商,投入資金量可大可小,除了設備投入外只需要合適的選址和員工,行業進入障礙低,日益擴大的消費群體又吸引了大量新加入者。
大量競爭者導致國內商業健身市場品牌分散,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龍頭企業。國內商業健身行業在經歷洗牌后,大型健身俱樂部不斷提升市場份額。
三、解決方案及未來發展方向
1. 業態縱向升級
擴大MINI健身業態市場規模 / 加速傳統健身房優勝劣汰 。
優質品牌城市布點下沉 / 提升三四線城市健身房整體品質。
健身器械少而精 / 課程設置精細化 / 目標客群精準化。
2. 業態橫向擴展
傳統健身房業態更加復合化、多種業態跨界,滿足健身人群的相關需求。
健身房更加平臺化,推出的不同的課程、器械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塑形、交友等偏好;業態受眾范圍逐漸擴大,健身房逐漸從僅針對健身愛好者的業態變為滿足各類人群不同需求的業態;與商業之間更能實現客群的共享。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健身產業(中國健身產業報告:都是誰在健身?平均花多少錢?)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