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農村高梁秸鍋排(蓋),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咱們農村高梁秸鍋排(蓋)。
農民互聯網:在咱農村人口中所說的鍋排,其實也就是蓋鍋的鍋蓋兒,而農村家家戶戶的鍋排大部分又都是用高粱秸稈縫制而成的。
盡管近年來,農村人也有購買鋁鍋排的現象發生,但由于鋁鍋排造價大,加上也容易變型,甚至還有金屬物質并對人體健康不好,所以大多數農戶還是對高梁秸稈的鍋排情有獨衷。
咱們農村高梁秸鍋排(蓋)
圖 來自網絡
我家大鍋上就有一個九英鍋的高梁秸稈鍋排,而且還已經使用了二十多年,因為那個鍋排既是一種愛的延續又是一個念想。
之所以在使用過二十年仍然沒有什么損壞,還源于每次使用過之后,都會用清水清洗干凈了再晾曬干,既避免了損壞而且還越來越經久耐用。
而在我的一生中之所以會對高梁秸稈的鍋排情深似海,其實完全是因為對已故姥姥的那份深深的緬懷與追憶。
而家里使用最長久的那個鍋排,便是姥姥那年“清明節”前臨終時的最后一件“大作”,而且還是指定要送給我大婚時使用的鍋排。
三歲那年,由于家里窮,加上弟妹又多,母親便在照顧不過我們來的情況下,迫于無奈便將我送到了姥姥家,跟寡居多年的姥姥一起生活。
盡管當時的姥姥家也很清貧,但只要家里有了好吃的、好穿的,姥姥寧愿自己餓著肚子都會盡量盡讓給我吃穿,令我對姥姥感恩戴德的同時,也總會有一份濃濃的親情在令我魂牽夢繞之際,并在心里根深蒂固。
記得兒時的時候,每年的農田里姥姥都會種上很多很多的高梁。用姥姥的話來說,之所以會種植那么多的高梁,除了我村耕地都是貧瘠的旱地之外,種植抗干旱的農作物時便只能選擇又抗旱又可以高產的高梁了,而且高梁渾身都是寶,高梁仁兒可以吃,高梁穗可以縛笤帚,高梁葉可以喂牛羊,高梁秸稈可以縫制鍋排,甚至連高梁根都可以當柴燒呢!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農村人的生活是“農忙大半年,剩下半年閑”。但在我的記憶里,姥姥不但是一個一年四季忙不完的人高粱秸,而且還是一個樂于助人為樂的人。
因為農閑之后,姥姥就會縫制鍋排,將積攢了一整年的高梁秸稈從一間閑置的廂房屋子里搬運到院子里,并一邊晾曬一邊縫制。
一個個的鍋排都是姥姥一針一線密密咂咂的縫制出來的,縫制完了自己家的,便給親朋好友家縫制,接下來便是給左鄰右舍與父老鄉親們縫制,所以說高粱秸,兒時的全村人家家戶戶都用過姥姥親手縫制的鍋排。
也是在那個時候,也讓我好像發現姥姥也特別的喜歡縫制鍋排,除了每天都要縫制之外,還會加班加點、廢寢忘食的趕著縫制。
也是后來的日子里才讓我明白了姥姥之所以會那么“拼”的良苦用心。原來她老人家是知道了自己年老體衰與時日不多的同時,想多為那些活著的人多縫制幾個鍋排,也好少給自己留一份遺憾。
特別是她臨終前為進入***期的我縫制鍋排時,更是那么的細致與用心,而且姥姥還在給我縫制的鍋排上繡出了“鴛鴦戲水”的圖案。
記得在為我準備大婚時,繡制那個鍋排時,時日不多的姥姥更是加班加點,甚至她還在晚上忙碌,實在疲憊不堪時,便起身活動活動麻木的手腳,并用涼水洗把臉。
也正是在姥姥的身上讓我看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拭干”的那種忘我的犧牲精神。
直到如今,滿頭白發的姥姥佝僂著微胖的身子,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一針一線縫制鍋排時的樣子,以及姥姥病故后,臨發喪那天,當我拉著即將下葬的她的左手時,那因為縫制高梁鍋排而手上被針線刺出來的密密麻麻的針眼兒與勒出來的血口子,頓時便模糊了我的視線,在我難于自抑并悲痛欲絕的嚎啕大哭聲中,更是令我淚如雨下。
雖然近年來,在液化氣、電磁爐的普及下,使用大鍋做飯的次數已經越來越少了,但對于姥姥的緬懷卻隨著歲月的流失而與日俱增著,特別是每當每年的“清明節”來臨之際,當年姥姥出殯時,全村人都從家里出來送姥姥最后一程的情景,更是令我記憶猶新的同時,并終生難忘。
而姥姥留給我的那個高梁鍋排,更是成為了我如今幸福生活中一段最美好與最甜蜜的難忘記憶,每每看到與想起都會讓我熱淚盈眶。(劉會強)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咱們農村高梁秸鍋排(蓋)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