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銷均衡看伊利、蒙牛崛起,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從產銷均衡看伊利、蒙牛崛起。
作者:加班的會計
第二章伊利股份—從蒙古牛到荷斯坦奶牛的品種
演變史第一節世界肉類食譜選擇和豬八戒的“美白”故事第二節2000年“利樂包裝”顛覆乳制品行業第三節從產銷均衡看伊利、蒙牛崛起一、乳制品行業的關鍵困難二、冰淇淋處理產銷波動(一)驗證一:伊利上市初期產品結構(二)驗證二:1996年伊利上市募資項目(三)驗證三:蒙牛的逆襲之路三、常溫奶處理產銷波動四、三聚氰胺的分道揚鑣五、小結
伊利、蒙牛是國內最優秀的乳制品企業,早年它們只是偏遠地區的小企業,遠不如大國企光明乳業、外資企業達能等,本節從產銷均衡的視角出發,回顧它們崛起的歷程,結合財務報表上留下的痕跡,與企業經營內容相互印證,一同學習伊利、蒙牛的生意智慧。
牛奶生產是以原奶為主原料,經過脫脂分離、標準化、均質、殺菌(巴氏殺菌或超高溫殺菌)即得牛奶,不同殺菌方式,保質期不同。生產工藝很簡單,乳制品生意的關鍵困難是奶源的產銷不均衡。
奶源的產銷不均衡存在時間上、空間兩個難題。
時間上,受荷斯坦奶牛自身產奶特點的影響,全年奶源供應量有季節性,每年的1-3月奶源富裕,8-10月奶牛因夏季高溫而產量下降;酸奶、乳飲料、冰淇淋等銷量存在季節性波動,夏季天氣炎熱銷量較高,冬季天氣寒冷銷量較低。
空間上伊利牛奶品種,由于飼養奶牛的飼料、土地、勞動力等的分布原因,我國主要奶源集中在北方地區,如內蒙古、黑龍江、新疆、河北等地,而消費分布在全國各地,尤其是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
奶牛每天擠奶約3次左右,產奶是連續的,且易腐壞、難保存,企業必須持續采購、生產,但產銷不均衡的存在,使得企業做不到穩定采購,因此出現了教科書里“奶農倒掉牛奶,不給窮人喝”的故事,過去我國也時常出現奶站限收、拒收的新聞。
沒有企業穩定、連續的訂單,奶農自然不敢放心生產,原奶成本便無法真正降低。
想要獲取量大、穩定、且低成本的奶源,就必須為奶農排憂解難,持續穩定地收購原奶,長保質期的乳制品是必須的,國外有常溫奶、黃油、奶酪、冰淇淋、奶粉等。限于當年包裝技術、物流條件落后,2000年以前,我國50%的牛奶加工成了奶粉,但生產奶粉沒有門檻,競爭激烈,賺不到超額利潤。
當時冰箱開始普及,冰淇淋收益高,伊利選擇了冰淇淋,產銷波動多余的原奶加工成冰淇淋銷售,以此為奶農解決難題,獲取低成本的奶源。
1993年,伊利推出火炬冰淇淋,同樣的價錢個頭更大,即成爆款,供不應求,產銷兩旺。
下表為伊利上市初期收入結構,以此作為驗證:
參見伊利招股書,當年的募資項目盡是處理原奶產銷不均衡、提升奶源質量的
招數,如下:
1999年,牛根生創辦蒙牛,開啟逆襲之路。深諳乳制品生意的他依然
選擇以冰淇淋起家,當時公司的經營口號是“聚精會神做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招股書只記錄了2001年后的情況。
2000年,利樂包裝的出現,牛奶以常溫奶的形式實現了長期保質
和遠距離運輸,解決了奶源產銷不均衡的難題,大幅降低產品成本,常溫奶很快席卷全國。結合表2-3-1、表2-3-3、表2-3-4可知,2000年以后,伊利、蒙牛在常溫奶發展推動下,高速增長。
協助上游更換優質荷斯坦奶牛品種、加強奶源建設是保障奶源的關鍵,企業競爭自然是要加大原料相關的資本投入,比如自建飼料廠提供給奶農、自建牛奶養殖基地、自建奶站、自建收奶及物流隊伍等等,以上種種經營內容均會在財務報表中增加原材料的比重,即原材料周轉天數增加。
作為后起之秀的蒙牛,為了火箭般的發展速度,有限的資源不得不投入在營銷端,奶源建設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于是有了蒙牛空手套白狼的經營策略“
先有市場、再有工廠,奶源全靠搶”。
由表2-3-5可知,兩公司原材料周轉天數自2006年起分道揚鑣,反映了各自對奶源建設的不同態度,上游奶源保障程度又決定了各自的產品質量。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市場對乳制品的質量需求急劇提升,伊利憑借其上游奶源的扎實基礎甩開蒙牛,繼續成長。反觀蒙牛,為了對賭高速增長,放棄了奶源建設,在三聚氰胺后一蹶不振,2009年中糧入主,牛根生引咎辭職,自此蒙牛徹底輸給了伊利。
產銷均衡是貫穿全書的視角,作為一流生意的伊利伊利牛奶品種,也不例外,常溫奶、冰淇淋是乳制品產銷均衡的關鍵所在,也是伊利、蒙牛的基本盤。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從產銷均衡看伊利、蒙牛崛起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