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數據分析,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數據分析。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文章--文化篇”。眾多的數據勾勒了文化發展成就,“文化產業新視界”特從這“數據海洋”中擇出10個方面的數據,涉及對文化的總體投入、文化消費、文化產業增加值、文化信息服務、文化創意設計、文化骨干企業、文化產業固定投資、文化貿易等十個方面,供讀者重點關注。
1、2020年,我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917億元,比2012年增長40.6%。
2、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269元,比2013年增長34.2%,年均增速10.3%,比同期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增速高2.6個百分點;占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5%,比2013年5.1%的水平提高0.4個百分點。
3、2020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0254億元產業數據,比2012年增長67.4%,年均增速13.7%,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5.4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4、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3.48%提高到2020年的4.07%,增加了0.6個百分點,占比呈逐年提高的態勢,對GDP增量的貢獻年平均達到6.0%,表明文化產業對推動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發展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5、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發展迅猛,2020年實現增加值2858億元,比2013年增加1055億元,年均增速為25.9%;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0.5%,比2013年提高2.3個百分點。
6、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呈現蓬勃發展勢頭,2020年實現增加值4953億元,比2013年增加1237億元,年均增速為15.4%;所占比重為18.2%,比2013年提高1.2個百分點。
7、2020年,全國共有文化骨干企業5.5萬家,比2012年增長50.1%,年均增長10.7%。這些骨干企業已經成為文化產業實現較快發展的主體力量,以2020年為例,文化骨干企業數僅占全部文化產業法人單位的4.3%,但實現增加值17796億元,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65.3%,比2013年提高0.5個百分點,有力支撐我國文化產業發展。
8、2020年,我國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達33713億元,比2012年增長115.5%,年均增速21.2%,高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8.8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7%,比2012年提高1.4個百分點。
9、2020年,全國居民用于文化娛樂的人均消費支出為800元,比2013年增長38.7%;年均增長11.5%,增速比同期全部人均消費支出高2.5個百分點;文化娛樂支出占全部消費支出4.7%,高于2013年4.4%的水平。
10、2013-2020年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均保持1千億美元以上的規模,文化產品貿易連續實現順差。2020年,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885億美元,占全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4%,比2012年提高0.1個百分點,文化產品貿易順差為688億美元。
文化強國建設穩步推進 文化改革發展成績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之二十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文化發展政策和體制機制,進一步優化文化發展環境,文化建設取得長足進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自信顯著增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均等化程度穩步提高,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文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提升;文化需求快速增長,發展空間不斷擴大。文化改革發展成績斐然,為穩步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自信顯著增強
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掌握文化改革發展主導權,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彰顯時代性和實踐性,深化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推出了一批優秀成果,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不斷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研究,努力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有力傳承和弘揚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廣泛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法制、誠信等主題教育,持續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精神文明創建工程和專項行動,努力營造全民參與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的良好環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核心價值觀意識。目前,凝結著全社會廣泛共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逐步深入人心,在實踐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始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逐步健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努力推進文化創新,極大促進了文化改革發展。這一系列舉措大大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使中華民族建立在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基礎上的文化自信顯著增強,這些新的成就既充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也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為文化強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構建,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一)公共文化設施逐步完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切實履行了在文化領域的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加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補齊文化民生短板,努力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初步建立起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三館一站”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全部免費開放,基本實現了“縣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有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家書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普惠水平不斷提高。
基本公共文化設施逐漸完善。2020年,全國共有群眾文化機構44497個,比2012年增加621個,增長1.4%;公共圖書館3153個,比2012年增加77個,增長2.5%;博物館4109個,比2012年增加1040個,增長33.9%;文物保護管理機構3318個,比2012年增加613個,增長22.7%。
廣播電視覆蓋面持續擴大。截至2020年底,全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4%,比2012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全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9%,比2012年提高0.7個百分點。2020年,全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達2.3億戶,比2012年增加1321萬戶,增長6.1%。其中,數字電視實際用戶2.0億戶,比2012年增加5854萬戶,增長40.9%,年平均增速9.0%,遠高于有線電視實際用戶1.5%的增速;數字電視實際用戶占有線電視實際用戶的比重已達88.3%,比2012年提高21.8個百分點。
出版事業蓬勃發展。2020年,全國圖書總印數90.4億冊(張)、電子出版物出版數量28839萬張,分別比2012年增長14.0%和9.5%。2020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9.9%,較2012年提升3.6百分點;我國成年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較2012年增加1.12本。
(二)公共文化投入加大,各地區均實現較快增長。
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把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原則。十八大以來,各地區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持續增加,中部地區增幅居于首位。
2020年,我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917億元,比2012年增長40.6%;其中:東部地區1273億元,增長46.0%;中部地區576億元,增長58.7%,西部地區857億元,增長28.8%;東北地區210億元,增長20.8%。
(三)文化投資逐漸向中西部傾斜,地區分布更趨合理。
十八大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各級政府的努力下,我國文化產業投資向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傾斜,區域投資差距呈現出逐步縮小的趨勢。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中,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區占比提高較快,2020年西部地區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所占比重達25.1%,比2012年提高8.6個百分點;中部地區為29.6%,比2012年提高3.5個百分點。
(四)居民文化消費水平持續提高,城鄉差距逐步縮小。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尤其是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在文化消費上的差距逐步縮小。
分城鄉看,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269元,比2013年增長34.2%,年均增速10.3%,比同期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增速高2.6個百分點;占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5%,比2013年5.1%的水平提高0.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52元,比2013年增長44.0%,年均增速12.9%,比同期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增速高2.3個百分點;占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比2013年2.3%的水平提高0.2個百分點。由于農村居民文化娛樂消費支出的增速高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文化娛樂消費支出之比由2013年的5.4∶1,降低到2020年的5.0∶1。
三、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提升
(一)文化產業增長較快,整體競爭力明顯提高。
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了文化產業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明確了政策導向,優化了產業環境,有效推進了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文化產業實現較快增長,文化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整體競爭力明顯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文化服務業成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力量,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逐年增大。
初步測算,2020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0254億元,比2012年增長67.4%,年均增速13.7%(未扣除價格因素影響,下同),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5.4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分產業類型看,2020年文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3640億元,比2013年增長32.3%,年均增速15.0%,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0.1%,比2013年增加3個百分點。文化制造業增加值11053億元,比2013年增長17.4%,年均增速8.3%,占比為40.6%。文化批發零售業增加值2542億元,增長18.5%,年均增速8.8%,占比為9.3%。文化服務業快速增長,已成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力量,文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和升級。
圖文化產業增加值及占GDP比重
注:2020年為初步測算數據。
從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3.48%提高到2020年的4.07%,增加了0.6個百分點,占比呈逐年提高的態勢,對GDP增量的貢獻年平均達到6.0%,表明文化產業對推動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發展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文化產業因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具有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的特點產業數據,為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數據分析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