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數據分析,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數據分析。
(二)“互聯網+文化”優勢明顯,文化新業態發展強勁。
十八大以來,文化與國民經濟相關產業加速融合發展,跨界融合已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最突出的特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加快,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新型文化業態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互聯網+文化”優勢明顯,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蓬勃發展。
分行業看,在文化產業的10個行業類別中,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發展迅猛,2020年實現增加值2858億元,比2013年增加1055億元,年均增速為25.9%;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0.5%,比2013年提高2.3個百分點。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呈現蓬勃發展勢頭,2020年實現增加值4953億元,比2013年增加1237億元,年均增速為15.4%;所占比重為18.2%,比2013年提高1.2個百分點。從營業收入看,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的營業收入為6053億元、比上年增長33.4%,2020年一季度同比繼續保持29.4%的高速增長,文化新業態發展勢頭強勁。
(三)文化骨干企業不斷壯大,整體實力穩步提升。
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規劃建設,大力促進區域文化產業協調發展,推進資源整合、優化布局和結構調整,我國文化骨干企業[1]數量逐年增加,企業規模持續擴大,規?;?、集約化、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增強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動力,對文化產業發展的貢獻不斷提高。
2020年,全國共有文化骨干企業5.5萬家,比2012年增長50.1%,年均增長10.7%;企業從業人員為872萬人,比2012年增長24.6%,年均增長5.7%;實現營業收入94051億元,比2012年增長67.2%,年均增長13.7%。這些骨干企業已經成為文化產業實現較快發展的主體力量,以2020年為例,文化骨干企業數僅占全部文化產業法人單位的4.3%,但實現增加值17796億元,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65.3%,比2013年提高0.5個百分點,有力支撐我國文化產業發展。
四、文化需求快速增長,文化發展空間不斷擴大
(一)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十八大以來,在國家文化產業政策引導下,我國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呈多元化格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的步伐不斷加快。
2020年,我國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2]達33713億元,比2012年增長115.5%,年均增速21.2%,高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8.8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7%,比2012年提高1.4個百分點。
在2020年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到位資金中,國家預算資金所占比重為4.8%、國內貸款占8.0%、利用外資占0.5%、自籌資金占82.1%、其他資金占4.6%。與2012年相比,自籌資金所占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國內貸款和其他資金所占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
(二)居民文化消費需求上升,有力拉動文化發展。
文化消費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也是文化發展的目的,更是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和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帶動了文化消費需求增長,同時,隨著居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需求快速增長,為文化消費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
2020年,全國居民用于文化娛樂的人均消費支出為800元,比2013年增長38.7%;年均增長11.5%,增速比同期全部人均消費支出高2.5個百分點;文化娛樂支出占全部消費支出4.7%,高于2013年4.4%的水平。2020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493億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速達到24.0%,推動了電影市場快速增長。居民文化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更高需求有力地拉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文化產品貿易保持順差,“一帶一路”合作成效顯著。
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尤其是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出臺后,我國文化貿易邁上新臺階:文化產品進出口連續多年保持順差,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貿易取得積極進展,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和文化投資并舉的“走出去”新格局逐漸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國家文化軟實力得到提升。
2013-2020年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均保持1千億美元以上的規模,文化產品貿易連續實現順差。2020年,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885億美元,占全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4%,比2012年提高0.1個百分點,文化產品貿易順差為688億美元。
2020年,我國對“一帶一路”[3]沿線國家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達149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5.4%;占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的16.8%,比2012年提高2.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6億美元,增長21.6%。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建設呈現新面貌新氣象,文化整體實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明顯提高。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文化建設步入新階段,我們在文化軟實力、產業競爭力和世界影響力方面與建設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還有不小差距,仍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堅定文化自信,貫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立足我國文化發展改革實際,努力推動文化建設適應新形勢、形成新機制、實現新進展,確保2020年文化小康各項任務的實現,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一步開創文化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注:
[1]是規模以上文化制造業企業、限額以上文化批發零售業企業和規模以上文化服務業企業的總稱,具體包括: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文化制造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文化批發企業或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的文化零售企業;從業人數在50人及以上或年營業收入在1000萬元及以上的文化服務業企業(其中文化和娛樂業的年營業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
[2]投資數據均不含農戶。
[3]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數據分析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