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比利時旅游想買巧克力,品牌有哪些?,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去比利時旅游想買巧克力,品牌有哪些?。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眾號:默墨耳語。文字為原創和產品圖片由作者編輯整理部分原圖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本文中各巧克力品牌都屬于本人親測,不給任何廠家做廣告,隨個人主觀但真實可靠。
《阿甘正傳》里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吃到的是什么味道?!笔鶜q開始便對巧克力情有獨鐘,那個時候對人生的感覺還很懵懂,希望和夢想就像查理的巧克力工廠一樣,充滿甜蜜。
后來慢慢長大比利時巧克力品牌,越成熟就愈發迷戀巧克力帶來的滋味,黑巧克力雖微苦卻最為香醇,白巧克力的厚重和透徹,牛奶巧克力的混合滋味,還有各種各樣想象不到的奇異口感,如同人生一樣需要細細體味。然后我說:“生活就像是不同口味的巧克力,我要把每一種都買回來嘗嘗。”
說起巧克力,不得不提兩個國家--------比利時和瑞士。作為世界上最棒的兩個巧克力生產國,每年都會為世間帶來最高品質的巧克力。
瑞士最為有名的TOBLERONE三角(卡夫食品公司生產)巧克力徹底開啟了我對巧克力的瘋狂追求,這個以阿爾卑斯山馬特洪峰為造型設計的巧克力,第一眼就深入人心。取一角放入口中,混合著杏仁、太妃糖和蜂蜜的巧克力絲絲剝落融化,在舌尖舞動。還有 1845年始于蘇黎世的Lindt瑞士蓮,革命性的巧克力研拌技術奠定了瑞士巧克力的世界地位,高工藝技術讓巧克力在舌尖瞬間融化帶來極致幼滑的口感。
到比利時旅游,對于巧克力的忠實粉絲來說,又怎能放過如此滿足味蕾的良機?但是比利時的巧克力種類可以用成千上萬來形容,時間后胃口有限,只能在能力范圍之內稍稍享受一下,分享給大家以供參考。
比利時的夏季涼爽,這為巧克力的制作和儲存提供了最基本的天氣環境。與其它國家的巧克力相比,我對比利時的巧克力最為偏愛。據統計在比利時有大大小小 350多家巧克力生產商,3,000多種不同口味的巧克力覆蓋了人們所需要的一切范圍。無論是傳統的百年手工作坊還是大型巧克力公司,都有著自家的“獨門秘籍”來保持品牌特色。毫不夸張地說,只要打上“比利時制造”的巧克力,都可以算是精品。許多人喜歡根據價格或地位把巧克力品牌劃分為不同級別,個人覺得這對高品質的比利時巧克力有失公允,選購時只需要根據需求和荷包大小或者個人喜好來決定就好,一定會買到適合自己的甜蜜精靈。
Godiva
Godiva 1926年由比利時人Joseph Draps在布魯塞爾創辦,并以傳說中尊貴善良的Godiva夫人命名,流傳著美好的品牌故事。被譽為巧克力的勞斯萊斯,華麗麗的包裝就能直觀感受到她的貴氣。雖然是比利時發源,但經歷過美國東家和土耳其收購現在已經是絕對的國際范兒了。G是美國人最喜歡的高品質巧克力品牌,就連耶魯大學哲學教授講課舉例時,都把她比為極美好的事物。走國際化路線的G品質優越,市場營銷也到位,算高端品牌中最家喻戶曉的,實力強大到可以跟星巴克拼咖啡比利時巧克力品牌,跟哈根達斯比冰激凌的地位。很早開始就給世界各地的機場免稅店供貨,我第一次看到她也是在機場。Godiva在大廣場Grand Place的專賣店是該品牌的第一家門店,總是門庭若市,可以見到很多中國游客爭相挑選,拎著大包小金燦燦的袋子滿足而歸。Godiva在Grand Sablon,Avenue Louise也有專賣店,如果來不及逛街的話也可以在機場里買禮物盒包裝好的,送人一定極有面子。
Godiva的口味十分齊全,如果喜歡偏甜的,就選香滑的奶油或者濃郁的太妃糖夾心;喜歡濃香就選黑巧克力包衣;鐘意于豐富口感的話水果夾心一定是最佳選擇。
PierreMarcolini
Pierre Marcolini是1995年世界烘焙師大賽冠軍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年輕巧克力品牌,但是在短短的十幾年里,Pierre Marcolini已經迅速發展成為巧克力品牌中的路易威登,這都歸公于Pierre Marcolini堅持選用最上等的可可原料來制作巧克力。每年他都親自到非洲,南美洲的墨西哥,委內瑞拉,馬達加斯加等地方挑選可可豆,而且很多時候他都會親自制作巧克力。現在他的分店已經開到倫敦、紐約和日本。P.M.在日本的知名度很高,所以布魯塞爾門店的日本顧客特別多,我去買巧克力的時候也被當作日本人,店員還用日語跟我打招呼。
說起購買巧克力,有機會一定要去Grand Sablon,這里是是布魯塞爾高端時尚的代名詞。Wittamer、Godiva和Neuhaus在這兒毗鄰爭艷,Pierre Marcolini的兩層樓旗艦店也被稱為巧克力愛好者的麥加,我也在這里選購了兩盒Grand Gru葡萄酒行業把頂級莊園和產地稱為Grand Gru,里面囊括了來自不同產地口味各異的30塊小巧克力。Grand Gru系列的可可含量很高,口味十分細膩。
個人認為P.M.的最大特色就是原料選材分類精細,入口的絲滑和細膩感最佳。即便是融入了各種果味和食材,也絕對不會喧賓奪主掩蓋巧克力原始的醇香味。我喜歡吃純黑不加牛奶的巧克力,這家的黑巧克力的后味兒絕對嘗不出明顯的酸感,所以極為喜愛這個品牌。值得一提的是撒滿了果仁榛子和葡萄干的巧克力糖,顆顆優質,同黑巧克力的苦味中和地恰到好處。外觀設計也很冷艷,純黑色的包裝簡約高貴,絕對是巧克力中的低調極品。
CoteD'Or
這個是比利時最受歡迎的大眾品牌,在比利時朋友家里的糖果籃里從未間斷過。1883年比利時人Charles Neuhaus去非洲黃金海岸Coted'Or(當時的Cote d'Or就是現在的加納)尋找制作巧克力的可可豆,后來以大象作為品牌的logo,所以品牌中文名稱被翻譯成“黃金海岸”或者“金象”。
雖然比利時巧克力的濃郁甜美,也無法避開歷史的苦楚,比利時曾經強占剛果,為比利時進軍非洲可可莊園和巧克力生產行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Cote d’Or包裝上的logo,也是為了紀念當時幫助人們運輸可可豆穿過非洲的熱帶叢林的大象。如今雖然已經成為Kraft卡夫旗下的一個品牌,但是這個以大象為商標的品牌這么多年依舊保持傳統風格。慶幸的是,這些可愛的糖果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喜悅、幸福和甜蜜的體驗。
Cote d'Or作為大眾品牌,沒有自己的專賣店,但在超市里都能夠買到。品種繁多,像tablet、bar和praline夾心等應有盡有。不僅價格超值品質也有保證,黑巧克力加榛子的就很好吃,果仁很脆也絕對不會遇到怪味榛子的情況,后味會比P.M.略酸,有些輕微的碳燒香氣。水果味的也很好吃,國內進口不多,回國買了一大箱送朋友,評價也不錯。
Wittamer
Wittamer是以糕點出名,比利時菲利普王子的皇家婚禮用的就是這家店制作的巧克力蛋糕。1910年在Grand Sablon開張的蛋糕店至今還在營業,1965年開始第三代的Wittmaer才涉足巧克力。現在在Grand Sablon同時開著Wittamer的咖啡廳、糕點店和巧克力店三個門面。
我是先誤打誤撞進的糕點店,被告知巧克力店在隔壁。雖然他們家以糕點出名,但是巧克力也毫不遜色。我覺得他們家巧克力的很大特色是巧克力的夾心都很香甜,很像是吃糕點的感覺。還有極具創意的胡椒和芥末口味,挑動人的味蕾。
Neuhaus
Neuhaus跟瑞士還有一點血緣關系呢,1857年胸懷大志的瑞士移民JeanNeuhaus來到布魯塞爾,從生產咳嗽糖到發明“Parline”夾心巧克力,最后成為最著名的比利時巧克力品牌之一。如今許多商家都使用稱為“Ballotin”精裝巧克力禮盒,也是Neuhaus首創第一家使用的。
個人認為她是比利時貴族巧克力品牌最接地氣的牌子,最著名的就算夾心巧克力了,至今還占公司銷售的40%。為自己選了一小盒,多數是水果夾心,第一個試了整粒的車厘子黑巧克力,水果的甜和黑巧克力的苦融合的恰到好處。忍不住又吃了黑加侖醬夾心,入口真的會有爆漿的感覺,覺得她家口味略微偏甜。
Galler
非常喜歡Galler的簡潔包裝,來比利時之前沒有了解,這個品牌是當時年僅21歲的Jean Galler在1976年創立的。Galler應該走得是高檔路線,專賣店在布魯塞爾只有三家,聽說只有在大廣場附近的那家比較好找,但是門面也很不起眼。沒時間去找門店,只好在超市里買了幾條普通小長條包裝。價格不貴,味道卻絲毫不減。他的巧克力塊產品都自成系列,而且有編號標明可可含量。有各種夾心可以選擇,包裝小巧,攜帶方便,比較推薦大家購買。
比利時的許多咖啡店都十分推崇用巧克力搭配提升口感,但Galler一直在推廣巧克力配葡萄酒,雖然紅酒比較禁忌與口感黏著的東西同飲,但也不妨試試這個新奇的搭配,人生重在體驗嘛。
Guylian
不用多說,她應該是國人最熟悉的比利時巧克力品牌,我第一次知道的比利時巧克力就是她家經典的貝殼系列。一個叫Guy的小伙子和一位名叫Liliane Foubert的姑娘,在愛情的名義下結為了夫婦,結婚典禮上他們收到許多代表最最珍貴禮物也是對愛情最美好祝愿的美麗貝殼,這就是品牌的靈感來源。
吉利蓮選用西非優質可可及地中海優質榛仁,是榛仁醬和最純正的液態巧克力的最完美的結合,工藝嚴謹考究,每一塊“吉利蓮”都是精湛手工藝和先進設備的完美結合,使巧克力具有大理石般的光澤。并且不含酒精及動物油脂,讓素食者及健美人士也能一享巧克力的甜美滋味。值得一體的是Guylian的AMBAO標志,是歐盟唯一認可的純可可脂標志。
Leonidas
Leonidas來源于希臘語,意思是“如同獅子般”。該品牌起源于1913年, 目前在全世界已擁有2000多家專賣店。創始人是比利時的希臘移民,所以其品牌的Logo仍然保留了希臘特色,近年來L的接班人為了使該品牌更加“比利時”正逐步改變品牌形象,但Logo上的希臘英雄頭像已經深入人心。
在布魯塞爾門店最多的巧克力品牌要數Leonidas,頗受外國游客的青睞。比利時巧克力層配合新鮮黃油和奶油,搭配著來自土耳其的榛子、葡萄牙的櫻桃、意大利的杏仁、法國的胡桃等這些最品質原料制成的各種口味巧克力很漂亮地陳列在櫥窗里,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任意組合挑選。
Leonidas的巧克力可以根據不同的巧克力夾心分為3大種類----Praline,Ganache和Butter cream。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它的新鮮度和不含防腐劑,據說全球所有的Leonidas經銷商是每14天從布魯塞爾空運進口新鮮巧克力,巧克力都是在布魯塞爾制作完成的。朋友送我的一盒中最喜歡口味時加入整枚榛子的咖啡味軟心Manon café,聽說這也是在歐洲區銷量最好的一種。
Café-Tasse
Café-Tasse在法文中的原意是“咖啡杯”,如果作為商標翻譯成中文,“咖啡特使”再合適不過了。早在15世紀的埃塞俄比亞地區,咖啡和巧克力這兩種來自于大自然恩賜就已經被當地的人們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為咖啡而量身打造的巧克力,咖啡特使的可可含量不低于 77%,高純度的可可豆濃香透著幽淡的苦澀,讓人上癮。
Café-Tasse的包裝可以說是簡約復古充滿文藝氣息,還有特色的小木盒包裝。她在布魯塞爾只有一家同時販售咖啡的門店位于大廣場附近,如果你點一杯咖啡,便會給你一塊巧克力作為配食。我在超市試圖尋找,但是很遺憾沒找到。如果你是一位習慣喝咖啡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品牌。
在布魯塞爾機場還買到CORNE PORT-ROYAL純黑巧克力禮盒,國內好像也有進口,被譯為“至尊”,傳說是三大比利時品牌之一。可可豆的味道無可挑剔,特獨立包裝的榛子桃心,一定會俘獲女孩子的芳心。
另外還有根特特有的Daskalides,宣揚自然健康的年輕品牌NewTree(生產生姜、梨、肉桂、熏衣草等各種新奇口味),可可原料主要選自馬達加斯加和厄瓜多爾并結合了東亞風味的小眾品牌Laurent Gerbaud,跨國經營的Jacques-Callebaut,極受日本人推崇和模仿的皇家御用品牌MARY (Madame Delluc by MARY 黛露克夫人——源自瑪麗)……
如果有選擇困難癥,只好全部收入囊中,或者閉眼睛隨便指一兩種買走,一定會帶給你驚喜的!
TIPS:巧克力常用詞匯
比利時屬于德法荷混合語言國家,巧克力包裝袋上大多印有法語。
Chocolatier:法語巧克力生產商/巧克力生產者
Praline:1912年Jean Neuhaus發明的夾心巧克力,現在的Praline幾乎每家都有生產,一般以小長方形居多。
Truff:松露巧克力,一般呈圓型或圓錐型,以巧克力、奶油和糖的混合物為夾心,也有堅果、榛子、水果或者烈性酒為心。外面包著巧克力,最外面還裹著一層巧克力粉或其它糖類顆粒。
Ganache:甘那許,原意巧克力醬,也是一種極軟有些液體感夾心的巧克力。
Bar:巧克力長條
Tablet:呈長方形的鍵盤狀巧克力,就是常見可以頒成很多小塊的那種。
Noir:黑巧克力(有的用來標記可可豆含量和純度,如Noir77%,Noir85%)
Lait:含牛奶巧克力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去比利時旅游想買巧克力,品牌有哪些?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