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豐水果的盈利模式(鮮豐水果:如何打造“可復制的單店合伙人模式”),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鮮豐水果的盈利模式(鮮豐水果:如何打造“可復制的單店合伙人模式”)。
■ 撰文 | 顏菊陽
關注并置頂商業觀察家獲取零售新聞
“公司+姓名+入群”實名制添加微信lihua759321加入微信交流群
水果連鎖店的競爭,比拼的核心是如何能把加盟生意“做大”。換言之,讓每一個單店盈利,由此快速滾動、復制。
鮮豐水果準備用3年的時間,實現全國性布局的“百城萬店”。目前,在鮮豐水果1500多家連鎖門店中,直營店只有不到10家,絕大部分均為加盟店。
單店盈利,背后是圍繞水果品類的產業鏈閉環的支撐。今年初B輪融資后鮮豐水果的盈利模式,鮮豐水果“三箭齊發”:深耕供應鏈,推動全球水果基地建設;加速布局冷鏈物流基地;加大信息化投入提升運營效率。內里來看,都是在圍繞產業鏈閉環發力,最終來提升供應鏈效率,形成單店盈利的可復制能力。
基于此,“在2018中國生鮮零售大會”上,《商業觀察家》重點邀請了鮮豐水果聯合創始人張萬華,分享鮮豐水果如何進行供應鏈全品類的閉環打造。
(以下內容根據張萬華口述整理)
鮮豐水果是(經營)一個單獨的水果品類。全年也就只有2000多個SKU,月度150-160個SKU。
供應鏈閉環,從四個方面介紹:戰略定位、品類管理、系統搭建和落地執行。
一
定位
鮮豐水果目前業務主要集中在華東區域(江浙滬),同時在武漢、重慶、成都、天津、鄭州、福州等城市也有分部。
截止今年5月,門店數1560家,員工8200人,國內外合作種植基地254個。1997年開始到現在,公司超過20年,都只在做水果。其他品類沒有涉及過。
在發展過程當中,我們也在反思:鮮豐水果究竟是家什么公司?
我們也有動搖——要不要做生鮮?要不要做果蔬?但最終,我們還是堅持下來,確定了我們的定位——鮮豐水果是一家專業的供應鏈公司和水果的品牌運營商。所有公司一切日常事務都是圍繞這兩點(水果品牌運營和供應鏈)進行。
經營理念:新鮮才好吃。所有的水果必須是新鮮的、好吃的。這是我們對于自身的要求。這也注定鮮豐水果是一家非常注重時效的公司。
水果是“快消品當中的快消品”。它的庫存不等于有效庫存。所以我們提出:“新鮮才好吃”。
鮮豐是一家產品驅動型的公司,圍繞產品進行一系列落地策略——運營策略,包括做管理,做窄眾,對一個單品的深挖,對一塊區域的深挖做落地——這就是產業鏈閉環的路徑。
為了打造閉環,它就不是一個部門,不是一個項目制的方案,而是整個公司上下全員參與的。
首先,體系建設上,要做到“全員參與”。
整個產業鏈閉環分為三大塊。
第一:連鎖事業集群。對終端實體門店不斷拓展。
從后端看,供應鏈70%的產品要先滿足和供給連鎖事業集群,即供給終端門店。剩余3%是可以對外2B銷售,或者自己2C都沒有問題。這就注定供應鏈70%的業務都來自于連鎖事業集群。
第二:物流事業群。
冷鏈物流我們的承接是從供應鏈到各個城市的分倉,再從分倉到每家門店。日配,365天包括大年初一都是要進行配送。
第三:供應鏈事業群。他是連鎖事業集群大的供應商。單品品牌運營。
三個集群相互獨立,但又相互聯動。
選址是“三口”。
第一塊是小區入口,貼近小區;
第二塊是人流比較集中的菜場或者交通樞紐中心;
第三是寫字樓附近。
同時,鮮豐水果門店和門店的距離不會超過3公里。我們提出來“密集性地開店”——先占一條街道,再占一個區域,再占一個城市。主要面對終端的顧客。
二
產品策略
什么是“最懂零售”?就是說這個產品在門店要簡單易執行。核心是營采聯動。怎么理解“營采聯動”?比如,不是說門店終端銷售不好,這個產品就是銷售的問題。不一定。采購把商品采回來后,每周“產品策略”+“市場策略”+“銷售策略”加以分解。
產品策略:基地直采,成本領先。
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認為首先是成本領先、效率第一。這個成本領先,不是單單的采購成本,是性價比。
比如說楊梅是漿果類水果,特別的嬌貴。如果超過兩三個小時,它的口味、品質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且在門店里面極難保鮮。一般,楊梅的上市前后40天時間,前10天產品性價比不高,剛上市時價格相對較高;后5天逐漸下市,價格在下降;最有機會的銷售就是中間的25天時間。這25天時間,還不是全天銷售。楊梅早上很早比如4、5點鐘果農采摘,按照品質要求、大小規格,采摘下來以后空運。國內飛機晚點是常態,要對接空運,落地城市后還要對接接機,再到門店。實際楊梅在門店的銷售期就是2-3個小時。一旦錯過這2-3個小時的時機,機會成本就越來越大。損失就會越來越大。
從產地到終端,這個單品非常考驗產業鏈的閉環能力。能夠形成閉環的核心證據,如果楊梅操作好、運作好,說明你的供應鏈是閉環的。如果楊梅操作不好鮮豐水果的盈利模式,運營不好,沒有毛利是虧損的。供應鏈一定是不閉環的。
數據上看,鮮豐水果的楊梅,比同行從銷量上來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其次,品質。作為運營方,門店端無論是顧客,還是供應鏈,共同認的是品質——產品性價比高不高、產品品質好不好。對“品質”,我們提出“五度一安全”——鮮度、營養度、脆度、化渣度、香味度和安全性。這是鮮豐水果多年來累計下來的數據。
舉一個例子,比如蜜瓜,糖度是多少?今天和明天都不一樣。運輸過來糖度達到多少?香味度是什么樣?都有數據,要符合標準,我們會有采購APP同步。這些內容是買手必須要去填寫的。
三
品類管理
全年2000多個水果品類里面,因為中國水果標準化非常不統一,各地區域化產品參差不齊。如果把產品按照月度全都算進去,差不多有500多個SKU。我們不可能所有都去做。哪些做、哪些不可以做,取決于水果的品類管理。
水果的品類管理,總共8大塊:每周特惠、店長推薦、常年特惠、線上專享、新品上市、甄品優果、干果推薦、果切榨汁。
無論是買手還是供應鏈,選擇單品的決策是什么?他在終端門店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一定要清楚,且是上下統一清楚。采購作為供應鏈,給門店發了一批貨。賣不掉是門店運營的問題?(我們認為)不是的,是整體都有問題。
舉個例子。當我們說:某一個供應鏈提供一個產品,產品定位是什么?
比如拿單店一萬元計算,哪怕某個單品在門店非常好賣,被定位成“吸客單品”——角色(價值)就是吸引顧客,“每周特惠”的銷售占比不允許超過15%,毛利率不能超過8%。如果“每周特惠”占比超過了15%,就是銷售額超過1500塊錢,那它一定會把這家門店的毛利拉低,且一定會把這家門店的客單價拉低。
“每周特惠”,不對它的營業額進行要求。但是,對它的客單要求,必須達到60%。如果一家門店有230—240元的客單,那這個“單品”帶來的獲客就要達到120多元,(這樣)才能夠起到“每周特惠”的作用。否則,單品不會在店陳列。
我們把年度的、月度的產品策略精確到每周(水果時效性特別強,不可能做到月度把每個單品規劃好)——在每周周日下午2點鐘,(雷打不動)會開一個產品會議——產品會議集合采購主要負責人、營運主要負責人,及后端供應鏈負責人。
在開會之前,會將市場現在跟客戶端的體驗接觸度的產品,包括后端產地的行情走勢都要清楚,才能夠做出相對精準的“作戰計劃”。在精準作戰計劃里面,辦公室做的決策不能“拍腦袋”——比如,星期三先去到一家門店去“打樣”,假設如果按照這樣做,能否達到我們的店均銷售要求,能夠產生“每周特惠”吸客15%。如果做不到,當天晚上就調整;如果做到,就在全公司全部鋪開。
每周的“作戰計劃”,是鮮豐水果整體運營的核心競爭力。首先是內部語言體系一致。最小的“作戰單位”是以“門店”為基礎,將基地產品在運營端場景化,最終以終端陳列銷售為開始,倒推場景化,讓終端工作簡單到極致。包括成本的核算,這些在“每周作戰計劃”里面會制作出來。這就是供應鏈的核心。
鮮豐水果內部有一句話,叫做“不以銷售為目的的陳列,都是耍流氓”。有些門店擺放的非常好、非常精美,但銷售不動,動銷率非常差。這說明過程是徒有其表、浮夸的。所以,我們是一切圍繞產品,從而衍生出“采銷聯動”。
四
反向供應鏈
鮮豐水果供應鏈的使命是打造一家最懂鮮果零售的供應鏈服務平臺。
鮮豐水果的供應鏈模式是“反向供應鏈”。一般生鮮企業,特別水果都是“以銷定采”——這個區域需要什么樣的水果,給到采購,比如明天需要1000斤西瓜,還是50箱車厘子。采購按這個要求采回來。我們不是這樣做。我們是“以采定銷”、“以銷定采”的聯動形式。包括線上門店,最終傳導到消費者,是反向供應鏈。
比如冰糖冬棗,這個時候產地已經把后面三個月的量全部承接了。如果前端運營說現在冬棗賣不起來,銷售不了,那供應鏈這些產品去哪里呢?換句話說,運營端必須去賣,(這)沒有談判的條件。當然,前提是認同這個品質,認同我們每周的“作戰計劃”。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鮮豐水果的盈利模式(鮮豐水果:如何打造“可復制的單店合伙人模式”)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鮮豐水果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