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創始人(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的創業故事:從0到10億),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三只松鼠創始人(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的創業故事:從0到10億)。
一個草根創業團隊在三線城市,兩年多時間 ,如何從0到10億、做成中國互聯網堅果第一品牌?
章燎原20年前還在混江湖時,開玩笑時隨手寫了一張卡片給人,上面寫著燎原集團董事長章燎原。他說,如果將來他發跡了,可以憑此卡片找他。20年后,這人拿著這張卡片找上門來,章燎原一看,還真是自己寫的。那人成了公司的包裝供應商,但也因供貨不合格受到嚴厲處罰。
三只松鼠創始人兼CEO章燎原身材瘦削,眼神犀利,有員工形容他的眼睛是“像鷹一樣”,走路的時候身體有點傴僂,喜歡沉思,步伐很快,“有點像要趕去‘殺人’一樣”。
出生于1976年的章燎原,在安徽蕪湖市創辦了三只松鼠——一家以賣堅果、干果為主的電商公司。三只松鼠這家公司的裝修有種奇妙的混搭:既有橙紅色的管道滑梯,就像你經常在網上看到的互聯網公司裝修照片;又四處掛滿貼著諸如“百億夢、幸福夢”口號的紅色橫幅,這讓你想到傳統的鄉鎮企業。
特意用黃色燈光和灰色磚塊做出舊時光效果的走廊,雕著標語“要么第一,要么滅亡”,一串數字連起一條時間軸:5個人創立的公司,2012年6月19日上線,2012年11月11日賣出766萬元銷售額。到2014年11月11日,單天銷售額變為1.09億元,2014年全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
章燎原的“觸電”始于2003年在一家塑膠公司做營銷員。在那家公司,章燎原用中文寫好郵件,找人翻譯成英文,用在線英文翻譯軟件登錄英文網站,看到網站跟塑膠銷售有關,就發郵件,他給幾百家網站都發了郵件,把信息鏈打通,一兩個月后很多人打電話到公司里談生意。
安徽寧國市出產山核桃,他看到賣山核桃的詹氏食品公司招營銷員,這家公司一年銷售額四五百萬元。2003年他加入詹氏的時候,正好是淘寶上線的時候,他失去了做電商的第一輪機會。
在詹氏,他一干就是9年,前7年沒干任何電商的事,從營銷員做起一直做到總經理,當他離開詹氏的時候,公司產值一年近兩億元。最初,他被外派開專賣店,擔任經理,手下實際只有一名員工,自己又要負責送貨又要跟商超談判,700元一個月。與他同期加入的員工共11名,走了10個,只剩下他一個。他琢磨過,自己為什么很長一段時間里一事無成,核心原因是雖然想創業,但沒有專注一個產業,沒有選擇一個切入點,只有選擇一個行業、一個老板跟下去自己才有可能做起來。
外派到蕪湖的時候,他特別興奮,覺得自己是練兵多年的將軍終于上了戰場,他騎著自行車帶著女朋友在蕪湖轉悠,指著世紀聯華說:以后我們的貨都會擺進去。
他先拿小超市練手,學著談堆頭費、進場費,學習做稅務、工商注冊,兩年后蕪湖區域業務增長第一,財務管理、員工管理都是最規范的。29歲,章燎原覺得自己揚眉吐氣,升職成營銷總監。
2010年底,他感受到時代的變化,電商B2C來了。詹氏山核桃在安徽這個區域市場脫穎而出,但滿足不了章燎原的胃口,他想做全國性品牌。他做了殼殼果——一家在網上賣山核桃的店,2011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他意識到,電商能夠建立起全國性的堅果品牌,到2011年下半年,章燎原在公司內部堅持認為這是唯一的機會,三年能做到兩億元。但是,其他人覺得這是吹牛,電商是虛擬的,沒有實體店靠譜,章燎原走火入魔了。
線上線下的沖突明晃晃地擺在桌面上,詹氏的老板偏向保守。章燎原覺得,快消品在電商建立品牌的時間窗口是在3年以內,2014年底我見章燎原的時候,他說:“再通過電商建立快消品品牌的機會幾乎沒有了。可能機會存在,但方法不一樣了。”
章燎原利用社會化媒體推廣自己的個人品牌,在圈子里出名了。IDG資本合伙人李豐聯系上了他。2011年,李豐研究淘寶電商,進而了解到殼殼果,這個快速崛起的品牌在電商堅果品類已經做到了前三。2011年底,李豐從南京到寧國,路上花費三四個小時。殼殼果面臨著線上線下的沖突,李豐對章燎原的第一印象是,懂品牌,對電商有想法,雖然在小地方,但想法大氣。他告訴章,如果你出來,我投資你。三只松鼠A輪融資就是IDG的150萬美元。
章燎原決定辭職創業,大家都不理解:你有房有車,一年幾十萬元的收入,搞什么呢?拿幾乎是全部的家當100萬元創業,失敗了,怎么辦?章燎原有一股與命運死磕的狠勁,他相信人生有起有落才能終成大將。
2012年5月,三只松鼠上線前,李豐趕到蕪湖,和章燎原他們聚會。鼠大瘋(胡厚志,工廠制造中心總監)負責做菜,大家一塊喝了很多酒,“我很久沒有經歷過這種場面了,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我很久沒看到的東西,草根、青春、理想、感情……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十分感動。”
三只松鼠2012年6月上線,正式上線之后,第一單客戶姓黃,男士。鼠阿M(三只松鼠客戶滿意中心副總監明珊珊)激動得叫了起來,全辦公室的人都跑來圍觀。章燎原親手打包,鼠阿M自己寫了一封信給對方。僅僅3個多月后,三只松鼠就成為電商堅果第一品牌。三只松鼠定位高端品牌,賣給白領。很多人認為應該直接向對象建立訴求。章燎原認為得先搞人氣,讓圖便宜的人到處去傳播,影響白領決策。原來他在詹氏的時候,詹氏業務很大一塊是來自企事業單位采購,但章燎原主攻小區里的大爺大媽,提供低價格、好服務的產品,他們買回去就到處講。這次做三只松鼠,互聯網上什么人傳播最快?是學生和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人,小恩小惠他們都會開心地發微博。這群18歲到24歲的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參與感強,心里沒有品牌,白紙一張。
第一波用低價賺人氣、賺口碑,刺激準客戶掏腰包,等這些人的品味拉升起來之后,產品價格也就理性回歸了,讓客戶為滿足感而付費:大家都買三只松鼠我為什么不能買呢?這也是章燎原在詹氏摸索出來的手法:他開拓區域的時候,第一次賣得便宜,后來價格就漸趨于合理了,新用戶給更多的優惠,老用戶聯系靠的是情感,價格沒那么重要了。
2012年,章燎原悟出一點,口碑營銷是最好的營銷。公司需要有很好記的名字,要讓人愿意為你傳播。
對客戶來說,體驗的鏈條很長:從進來店面有疑慮、到下決心買、再到期待貨的到來、再到收到貨實際體驗,是不是每個環節都提高客戶的好感、讓客戶覺得你更加靠譜,這很重要。傳統企業覺得這些環節都是麻煩,章燎原發現這些環節都是廣告植入的機會。傳統品牌營銷是你看到廣告就到超市找產品付錢帶回家,沒有那么多時間讓品牌商和客戶建立起溝通,必須通過頻繁的廣告刺激讓客戶接收到信息。
電商能在一次消費里創建一個忠誠的客戶,傳統的短信是“尊敬的顧客……”,三只松鼠的短信是“主人,您訂購的鼠小箱正快馬加鞭地向你飛奔而來”,形象,生動。三只松鼠的另一位投資人、今日資本創始人兼總裁徐新做過調研,90%消費過三只松鼠的用戶能記住這個品牌。
附在包裝盒上、做成松鼠尾巴造型的開箱器,盒內附帶的用于吃后擦手的濕巾……三只松鼠在許多細節上超過客戶預期的期待。
在線客服是品牌和顧客溝通的關鍵,因為見不到面才有想象空間。三只松鼠有先天優勢,動漫形象在溝通上更容易。他們創造了一個特別的稱呼:主人。章燎原突然一天半夜在群里說,我們該對客戶喊“主人”,松鼠是寵物,讓萌寵給客戶提供服務。他發了一張截圖:章燎原用“鼠小兒”的賬號與客戶聊天,突然冒出一句“主人記得表揚一下,么么噠”。對方說,小松鼠好乖,發了一張摸頭的動圖。一開始包括鼠阿M在內,都不習慣用這個詞,后來放開了,成為了三只松鼠的標準用詞。
當時農產品營銷、管理層次低,沒有什么創新,包裝很土,三只松鼠的包裝特別,買的人都會提到。最核心的還是,價格發生巨大變化。這是本質,再通過包裝、服務帶來更多的話題,才能引爆。沒有低價這個前提,就沒辦法引爆。洽洽瓜子做不了高端堅果的原因是,成本與三只松鼠區別很大。傳統渠道進商超,必須有2倍以上的溢價,原本20元一包的堅果,就變成六七十元了,成本拉得很高。
沒有體量的品牌是不可能成為品牌的。當時天貓還是好平臺,用戶獲取成本低。之前,新農哥、百草味在淘寶過得很舒服,毛利率高,通過免費的流量來獲得用戶。當時在食品行業沒人會用鉆石展位,用得多的是直通車。三只松鼠選擇做鉆石展位,不斷砸硬廣,將碧根果做成了銷量第一,這是三只松鼠第一款引爆產品,也拉升了三只松鼠其他產品做到了第一或者前幾位,把流量入口的門給堵住了。
他們考慮必須引爆事件來打響品牌,有什么比從天而降成為第一更好的呢?決定2012年雙11哪怕虧幾百萬元,哪怕沒辦法成為全天第一,也必須有一段時間實現第一。
效果出乎意料地好。2012年雙11,三只松鼠共有13個客服,從凌晨到晚上12點不停地忙。鼠阿M一度覺得提示新消息的“叮咚”聲,是世界上最大的噪音,一聽到心里就跟貓抓一樣。同事打電話給鼠小七(吳斌、運營中心經理),千萬別再賣了,再賣真的發不出去了,得關店了。訂單積壓在生產環節,缺貨。開始沒弄明白到底自己能賣多少,大家在倉庫連呆了兩天,稀里糊涂的,才覺得不對勁了。章燎原把創業團隊召集在一起,我們面臨著成立以來最大的災難,可能讓我們死掉,我們沒有任何選擇,只能用盡所有力量去干,就算干完了三只松鼠創始人,可能還是會死掉。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三只松鼠創始人(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的創業故事:從0到10億)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