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意外發現:馬奶酒與奶酒,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草原上的意外發現:馬奶酒與奶酒。
0
白酒和黃酒體系之外,邊疆地區存留著大量帶濃厚地域特點的酒類,草原上的馬奶酒和蒸餾奶酒就是如此。在當地人看來,這種酒“不算酒”,因為酒精度低;可是喝多了,一出蒙古包,還是會倒下。所以,奶酒和馬奶酒都有另外一個名字——“見風倒”。

蒸奶酒完全是古老的辦法,用木桶蒸餾,用小桶盛放
奶酒:草原深處的發現
馬奶酒之外,草原上還有奶酒。達布西告訴我們,在離開蘇尼特右旗的旗政府所在賽罕塔拉100多公里的巴彥哈拉圖嘎查(村落)一帶,有用牛奶蒸餾出來的奶酒,那酒清澈透明,完全是另一種感覺。同樣是久負盛名的草原秘密。
“奶酒?”腦筋完全轉不過來。按照一般理解,只有糖分轉化才能出現酒精,牛奶或者羊奶中的含糖量同樣不高,怎么可能蒸餾出酒?不過憑空設想也是無益,奶酒在我們所在的蘇尼特旗中心區域不太能看到,只能走這100多公里。
行走在草原公路上,陡然發現,窗外已經不是荒漠草原那種平整的地貌,而是變成了高低起伏的沙漠地帶,這就是右旗的東部,渾善達克沙帶地區。這片沙帶簡直比草原還要繁茂,上面布滿了紅柳、沙蒿和沙棘等植物,與新疆那種大漠戈壁完全不同。問了達布西才知道,這里有“花園沙漠”之稱,就因為植物種類繁多。屬于草原上非常特殊的地貌。
這種地貌也造成了蘇尼特畜牧業的分野:東邊是沙漠帶,植被要繁茂些,這里的牧民基本養殖牛;而西邊的半荒漠草原則養殖羊,都是內蒙古最著名的牧產。“蘇尼特右旗的羊肉,現在呼和浩特都吃不到,因為太出名了,誰都想買。”草原上的羊會自己在草場上找吃的,只吃草尖,所以肉質鮮美;同樣,東邊沙帶上牧民家的牛也是自己出門找吃的,正值夏季,牛群到草場上,追逐鮮草而活,基本夜不歸家,所以這里的牛肉、牛奶的質量也很高。
也是因為夏季母牛繁殖,奶水豐厚,這里的牧民才選用這個季節的牛奶去制造奶酒。原始的游牧方式雖然已經不在了,可是牧民們順應天時的習慣還在,這是特別讓人舒心的一點。巴圖大爺家的草場有5000畝,養殖了七八百頭牛,不過草料還是不夠吃,有時候會讓牛群去吃鄰近草場上的牧草,自己家出租金。
留在家里牛欄里的牛并不多,牛欄與內地見過的截然不同,只是用樹木、草棍豎立起一面墻,下面都是打碎的牛糞,夜間回來的牛群自然會簇擁在這里。老伴每日親自擠牛奶,每天有20斤左右的產量,這些牛奶除了做奶油、奶渣等制品,還有一部分,制造了嘎查里幾乎已經失傳的奶酒。巴圖大爺的老伴說,她自己學會做奶酒還是從她的奶奶手里,并沒有多么復雜,可是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太會了。他們家的女兒回家度暑假,是在海拉爾上大學的大學生,看到母親做奶酒,同樣是一臉茫然地和我們一起觀看。
奶酒有專門的生產工具。先將牛奶放在木桶中發酵,這個木桶和生產馬奶酒的木桶近似,都屬于又高又深型,包括上面懸置的木棒。同樣也需要攪拌兩天,但是奶酒的不同在于,攪拌好的酸奶要放置在熱鍋中蒸煮,這口熱鍋又深又大,上面有木蓋,而木蓋下面,懸掛了一個專門的小木桶用來接承蒸餾出來的奶酒。巴圖大爺的老伴已經忙碌了一早晨,50多斤酸奶,最終蒸出來的只是一小木桶奶酒,她用非常不熟練的漢語說,好東西。達布希說,草原人覺得牛奶的精華,除了奶渣、奶油,再就是奶酒了,他們是僅憑直觀感受得到這一結論的。
也許是草原人習慣了高度酒,所以同樣覺得只有五六度的奶酒沒有什么酒精度,巴圖大爺用大碗盛奶酒讓我們喝,配上一堆“白食”——草原上將肉制品稱為紅食,奶制品稱為白食。除了常見的奶渣、奶豆腐外,還有一種暗色的奶片,原來這就是蒸餾完奶酒的酸奶干燥后所制成的奶片,吃了一片,特別有嚼勁。而奶酒,清澈得幾乎沒有味道,只有細品,才有股暗暗的香味蘊涵其中,不急不烈。天氣炎熱,恍惚間幾大碗已經入口。出了門,果然頭有些昏眩。
大碗的奶酒和奶食,以往同樣是牧民的日常食品。59歲的巴圖大爺告訴我,他年輕時過游牧生活,追逐水草豐處而居住,奶酒、奶皮子和奶豆腐就是日常食品。在沒有邊際的草原上過日子,這種食品讓人有安心感,覺得特別富足。不像現在,每天做奶酒,不是自己喝,而是忙著出售,總有城里人走上100多公里來這里購買。不過,就算賣得好,也覺得好像有點不對似的。早就聽說過這種說法:牧民不愿意出售奶制品,他們覺得那是件愧對自己祖先的事情,看起來并非虛妄之言。
(感謝吳垠對本文的幫助)
0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草原上的意外發現:馬奶酒與奶酒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